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效果得到各方充分肯定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昨日在沪召开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上证所理事长耿亮和
总经理张育军、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以及各保荐机构、询价机构、市场专家和散户投资者代表参会
□ 本报记者 朱宝琛 谢 诚
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昨日在上海召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监管部门会同市场各方充分探讨了相关热点问题,形成了对新股发行工作的理性认识,同时思考并展望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方向。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会上表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突出,新股发行体制在资本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股发行、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三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
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则在会上强调了资本市场助力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他说,2009年全年A股市场融资总额为4460亿元,而银行贷款总额达到了9.6万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有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有助于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
他同时指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包括发行市盈率偏高;主承销商的投资价值报告如何进一步提高客观性和公信力;询价机构的报价整体偏高等。这些问题需要理性认识和认真研究。
与此同时,朱从玖还强调,发达市场通行的做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科学把握资本市场一般规律,要与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相关机构要自律、诚信、尽责,主承销商要更多的考虑投资者利益,更多的考虑长期利益,更多的考虑市场信誉;询价机构要加强自律管理,提高研究能力、定价能力与公信力,在报价过程中要尽量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进一步完善询价与定价机制
对2009年6月份启动的新股发行体制,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国泰君安总裁陈耿表示,与2006年-2008年新股发行上市情况相比,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加强了询价对象约束机制,提高了报价真实性,体现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大幅下降;缓解了改革前“资金为王”申购状况;网上中签率明显上升,中小投资者中签股数占比大幅提升;新股发行动态市盈率也接近于市场平均估值水平。
散户投资者代表毛智伟也肯定了目前的询价制度。与散户投资者相比,他承认机构投资者报价相对更加理性。对于发行市盈率较高这一突出问题,他说,新股发行价不管高低,都会有人持反对意见。只要抓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确保募集资金用在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上,做好违规处罚监管工作,新股定价高低应该交给市场解决。就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他建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应坚持市场化的方向,与股改相同,开弓没有回头箭,坚持下去,新股发行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邱劲博士分析了主承销商投资价值报告的现状及总体质量。他说,在保荐机构承销股票的过程中,不仅发行人是保荐机构的客户,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也是公司的重要客户。同时,保荐机构还要兼顾投行的长期市场声誉。这种客观内在约束机制和法规约束提高了投价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进一步完善投价报告制度方面,他建议完善询价机构的投价报告的评分体系,进一步发挥询价机构在定价过程中的作用。
清华大学教授廖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王军辉、中信证券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孙毅等就如何改善询价机制发表了意见。他们均表示,可考虑进一步优化询价对象结构,提高网下发行比例,使网下机构投资者在定价过程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