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成蜗居原罪 美女房子皆非蚁族可享

2009年12月08日 15:59金羊网-羊城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部《蜗居》居然引来了这么大的热闹,可见我们被房子和现实伤得有多深。

《蜗居》,这部以房子为主线的电视剧,用灰色基调描写了房奴的尴尬,再次触及到了都市众生相,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讨论成为热点。而房子成为“原罪”。剧中,关于海藻当“小三”,很多网友也认为是房子逼的。有网友说买房这么辛苦,干吗不租房?汉字里,“家”字是宝盖头,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有房才有家,房子对于大部分普通的中国人代表的是一份安全感,是租房无法带来的安全感。

《蜗居》的成功之处在于“真实”,它说的不是故事。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奋斗一生就是为了房子,太多人用三辈积累的财富换取几十平方米的安居之所,《蜗居》拍出了房奴的辛酸、艰辛和奋斗,才让这么多房奴观众心有戚戚焉。它不是故事,而是数以万计的房奴的真实生活。

有房子未必真幸福

看到“房子”、“幸福”这些字眼,自然会想起海子的诗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诗里,一个人可以逃离、可以宣泄,但是现实中,任何的理想都有可能被生活折磨得鲜血淋漓。眼下的高房价,就令不少追求幸福生活的人,苦苦哀怨,声声愤慨。有了房子,也难说得上幸福。

一位在某媒体奋战了六年的友人,半年前被女友家长催婚,并要求为其买一套新房。爱情大过天,买吧!东拼西借后,友人果然在一个月后购买了番禺一套小三房。所有手续办完后,友人如战败将军一般“唉,以后就是房奴了,一辈子替银行打工啊”。为了省钱,但凡女友不在身边的时候,可怜的房奴均是泡面充饥。

这绝对不是个案,而是现在极为普遍的现象。北方地产名嘴说的“丈母娘需求”,便是此意。倘若小两口要买房,双方家长赞助一些,恐怕事情还不至于如此糟糕,但若遇上铁公鸡型的家长,偏偏自家父母又是拮据型,那么支付的主体就会如同上述友人一般。现实中,很多人象《蜗居》里的主人公那样,不顾一切都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这样的理想并没有错,而值得一提的是,买房子要量力而行,如果定位不准,选购的房子和自身支付的能力不符,那么做超级房奴的机会便是属于你的。买房后,想要多一点娱乐、多一次美食,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在,那都只能是奢望。

当然,房子也确实是中国人传统的追求,夜里的万家灯火,无不在触动众多租房者的心。在经济许可的范围下,买到一套喜欢的房子,和佳人共建安乐小家,幸福是可以加倍的。文/陈玉霞

美女·房子,皆非“蚁族”可享

财富的绝对集中,必然来自于财富阶层对于资源的掠夺与垄断。比如房产、比如美女。

《蜗居》说的就是关于房子与美女的故事。房子像一座大山压在背上,更多的人都被房子按住了再慢慢揭皮。关于年轻美貌的高材生作出“肉偿”的选择时,我们并不觉得出奇。

《蜗居》不过是再现了财富者对于社会资源的过分掠夺,不过是描写了财富者对于“蚁族”的过分挤迫。

在《蜗居》的映照下,“蚁族”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也浮现出来。在学者廉思的笔下,“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该群体高知、弱小、聚居,是继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就是这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群体,也是一个缺乏更多社会关爱的群体。

在与巨大的财富阶层抢夺资源的时候,他们只能用三代人的努力换来一套“蜗居”,只能用脚踏实地但却平凡苍白的生命去获得爱。

中国有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解决了“寡”的问题,但也同时产生了严重的“不均”。 文/詹青

不能改变,不如去适应

蜗居不是年轻人的错,现在大学毕业生收入不敌技术工人早已不是新闻。蜗居也不是开发商的错,如果你是开发商,高价可以卖得掉你会降价卖房?

既然不是自己的错,干嘛要为眼下的自己蜗居生活长吁短叹?怨天尤人对于蜗居生活的改善又能有什么帮助?不要说年轻人买不起房,就连政府一位厅级干部也曾无奈地对媒体表示,他也买不起房子。可见,在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房的时候,买不起房不再是一件丢人的事。

记得9年前,本人刚从学校毕业到报社工作,住在单位的员工宿舍,那时候月收入3000多元,宿舍旁边一在售楼盘天天发传单叫卖,单价也3000多元。过了两三年,越来越多的同事买房搬离了员工宿舍,那时如果好几年一直“蜗居”在宿舍,还真有点被人看作没出息。原因是那时买房没有现在这么难,只要肯“规划”,安居梦就能实现。

时过境迁,如今天河的一手房价都到2万/平方米了,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却不升反降,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强的“规划”能力,也只能望房兴叹。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无法改变它,不如去适应它。买不起总可以等得起。现在楼市的供应结构有很大问题,基本没有年轻人买得起的小户型。所谓物极必反,不排除若干年后,解决年轻人安居的小商品房,经济型的小户型就会多起来。看看我们的邻居香港,90平方米在香港算是豪宅了,不仅是年轻人在蜗居,很多收入不菲的中产阶层,生儿育女了仍在蜗居,生活照样继续,世界照样发展。 文/赵亚洲

房子,早买才幸福

出名要趁早,放诸楼市同样适用,那就是买房要趁早。

今年年初,广州楼市降到冰点,开发商为从资金困境中脱身,只得将手中的房子贱卖。今年3月份,珠江新城某楼盘最低售价为1.3万元/平方米。现在同类型的产品只能买二手,价格多在1.8万-2万元/平方米之间。不足半年时间,同一套房子的价差达到40万-50多万元。

这样的事情并非单独个案,在今年年初,广园路边某豪宅楼盘,一批洋房的最低售价为1.5万元/平方米,到了现在,最便宜的也要2.5万元/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的单位,两者之间就有百万元的差距。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百万富翁美梦,在楼市上竟然能如此轻易实现,不能不让人慨叹:买房要趁早。

扯得再远一些,无疑更让人唏嘘。两三年以前,广州老城区的房子也只是进入万元时代,现在则基本进入了两万元时代。虽然说广州居民近两年的收入也有增长,但与房价的增长相比不可同日而言。

在两三年前、或者在今年年初买到了房子,因为总价较低,可以较轻松地按揭供房,一旦不喜欢了,还可以把房子转手赚个几十上百万元。少了房子的牵绊,那是何等的幸福。

如果之前一直没有买到房子,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广州原居民还好一些,还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但外来者就只能继续租住房子了。如果是到了婚龄的男性,父母催婚,但没有房子想结婚,难呐。要是硬着头皮买一套房子,则要把自己多年的积蓄、父母的积蓄都奉上,然后再背着巨额贷款过日子。也就是说,没能早买房,就只能成为房奴或者更努力赚钱再成为房奴,这样的生活,幸福指数未免低了一点。

当然了,早买房、特别像今年年初的买房,要有资金的基础以及先见之明,两者缺一不可。现在的年轻人,即使有先见之明,也大多缺乏资金,就只能在做着房奴或者等待着做房奴。 文/张秀钦

买楼是一个难终止的痛苦过程

在《蜗居》中,海萍姐妹为购房首付款而发愁。事实上,即使付了首期款,也只是让自己成了房奴而已,买楼,已经成为一个难以终结的痛苦过程。

50岁的C先生最近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加上他原有的房改房,他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二次置业者。而事实上他的生活却并不轻松。150万元的总房价,他只支付了五成,剩余的75万元贷款月供7000多元。他和妻子的月收入约12000元,他们的一对双胞胎儿女都在读大学,平时的开销很大,不把房子租出去几乎难以为继。旧房子每月最多租2000元,新房子则可以租4000元,于是他们选择了将刚买回来自己还未入住的新房子租出去,以租养供。全家四口依然蜗居在不到7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不用供房子的人似乎也难免焦虑。刚买了一套郊外联排别墅的W女士就是这么一个例子。今年年中听大家说要通货膨胀,她赶紧将自己的全部积蓄从银行提出买了个小别墅,如今快交楼了,却陷入了和开发商的苦战:工程质量实在太差,楼板处处可见蜂窝。唯一让她欣慰的是,楼价比之前涨了10%左右,可惜还没有房产证,根本无法折现。

买楼人所经历的痛苦,这一切都源于房价高了:为了找一套性价比稍高的房子,买楼是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辛苦过程;为了应付高昂的贷款,供楼是一个血汗钱被银行每月抽走大半的痛苦过程;而为了应对空前强大的开发商,收楼也是一个数不清、道不明的艰苦谈判过程。 

文/梁栋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