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期国债招标 实际意义仍有待观察
□本报记者 王辉 上海报道
财政部首次发行的超长期50年期国债今日正式启动招标,尽管此前发行方、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等已经就本期国债与市场各方做了较为充分的沟通,但中国证券报记者最新了解到的情况却显示,市场人士对于此次50年期国债的首发,普遍仍有排斥心理。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推出50年期国债尽管对于完善债券市场期限结构、增加财政部筹资工具等具有积极作用,但其现实意义十分有限。
投资主体或较单一
本期发行的超长期国债为5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国债,每半年付息,跨市场发行。计划发行总量200亿元,全部为竞争性招标。26日,一些接受采访的银行、券商交易员表示,由于50年期国债是第一次发行,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所在的机构将以“观望为主”。
中信银行分析师林子君表示,本期50年期国债的发行史无前例,多数机构对于发行利率定在什么水平都有些“心里没谱”,因此即使参与投标也将采取“就高不就低”的投标策略。而据了解,这种“投机性”的投标策略在有意参与今日招标的机构中广为存在。一方面对于50年期这样超长期券种,对于社保、保险之外的大多数机构而言,本身需求就很小;另一方面,考虑到超长期国债的流动性问题,多数交易员心态也较为谨慎。与此同时,09年债券市场所处的低利率水平和一直未能消退的加息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构对本期超长期国债配置的积极性。有市场人士表示,如果扣除可能存在的“指定摊派”,本期国债中的大部最终仍将“定向”投进保险机构的口袋,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其他多数机构都不会有太大量的购买。
除此之外,有机构交易员还抱怨,由于本期国债采用多种价格“混合式”招标方式发行,相对于单一利率的“荷兰式”招标,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加大了投标机构的配置风险。一旦投在了中标利率区间的低位,就显得“更不划算”。
实际意义仍有待观察
对于超长期50年期国债推出的意义,目前市场普遍观点认为,50年期国债的推出,对于完善债券市场期限结构、增加财政部筹资工具等具有积极作用,但一些分析人士仍强调,其实际意义仍有待于观察。
据一位参加财政部三季度国债筹资会议的市场人士透露,财政部最早是在这个会议上向外透露出发行50年期国债的消息,多数与会者当时就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由于目前市场已经有了30年期的超长期国债,50年期国债对于绝大多数机构而言就有些“味同鸡肋”。即便对于寿险公司而言,50年期的国债作为一项资产配置,也很难找到与这相对应期限的寿险资产,而其他机构在资产久期的安排上,多数更没有这样的需求。
与此同时,昨日一位监管部门的内部人士也对于50年期国债的推出发表了相对较为消极的看法。该人士表示,虽然50年期国债推出有利于期限结构的优化,但这样的期限还是有些太长,“定价将很难定”。而在目前30年期国债交投都不活跃的情况下,30年到50年之间的收益率曲线将很难确定,这也不是数学模型所能解决的。对于50年期国债推出的实际意义,该人士表示,尚有待于观察。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