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金并非投资优等生

2011年07月19日 15:22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薛冰岩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美元的持续贬值,尤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黄金几乎成为“投资保值”的代名词,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其实,从长远角度看,黄金不一定能保值,且相对于债券和股票,反而有贬值风险。

根据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杰里米·西格尔的研究成果,1802年至2006年的205年间,如表一所示,在所列投资品种中,黄金的名义总收益率仅高于现金,和国债、债券、股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情况同样如此,表二显示的是1990年至2009年,黄金、国债、股票除去通胀影响的总收益率变化,这里的黄金收益率之所以高于国债,主要原因一是1992年至1996年,中国连续5年出现高通胀,年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高达14.04%,而国债利率并未明显上升;二是2008年至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美元贬值,黄金短期内大幅上涨。若忽略这两项异常因素,黄金的实际收益率并不比国债高。那么,为何黄金的保值功能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强?究其根源,有四大原因:

黄金本身不能带来现金流资产的核心价值在于能持续地带来收入。如房屋有租金收入、债券有利息收入、股票有分红收入等。显然,黄金并不具备这种特性。单纯依赖价格的增长,不仅难以赶上社会财富的平均增速,更将面临通胀风险。相对其他投资品种,这是黄金最致命的缺陷。

“金本位制”废除后货币的迅速贬值自1816年英国建立起金本位制,此后约100年时间里,世界物价总体保持平稳。因为金本位制将货币和黄金直接挂钩,有效防止了纸币的泛滥。但随着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尤其是1971年布林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物价水平显著上涨。以英美两国为例,1800年至1933年物价水平几乎保持不变,但1933年至2006年,物价水平整体上涨约30倍。货币迅速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实际收益率下降。

现实中的稀缺性从投资的角度看,稀缺性是决定未来升值潜力的重要指标。现在每天都有新增的黄金流入市场,不断稀释黄金的价值。况且,真要论稀缺性,黄金远不及古董和艺术品。

国际政局稳定削弱黄金保值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凸显。当国家主权信用保持稳定时,黄金的保值功能自然会受到削弱。

可见,倘若完全站在投资角度来看,黄金并非“优等生”。虽然鉴于黄金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早已被人们视为财富的象征,这种崇拜式的情结,短期内很难消失。但作为理性投资者,还是应该活在现实世界,而非历史的回忆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libing] 标签:优等生 1933年 投资品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