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称孩奴现象是炒作 养孩子没那么可怕
记者 范彦萍
“80后白领众‘奴’加身”“八成女人担心费用太高养不起而不愿意生孩子?”……针对越来越多的父母被指沦为“孩奴”,近日,由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撰写的《“孩奴”现象传媒炒作的负效应和实证辨正》调查报告驳斥了这一观点。她指出,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虽走高,但不同家庭的个体差异较大。经济成本的投入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没有太多关系。
徐安琪指出,自己6年前的一项研究结果被解读为:如今成年子女花费父母49万元养育费。结果出来后,很多人认为这估高了孩子的抚养成本。一些家长网晒工资,说哪有那么多钱供孩子。网上许多帖子大骂她“伪学者造假”。
“这项研究结果也成了渲染‘孩奴’现象的主要依据。”徐安琪表示,工薪阶层对“孩奴”的诙谐自嘲或许只是其对房价和教育费过高产生焦虑的宣泄,但经传媒渲染后,“孩奴”现象愈益被认同为一种普遍生存状态,甚至“终身为奴”、“难以解套”恐惧陡生。显然,这种以偏概全的渲染所呈现的“孩奴”概念和生活事实,与现实相去甚远。
据一项对上海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压力源分别为子女教养(或负担)、经济拮据和家人下岗/待业/失业压力。但其中只有18%的被访述说自己或家庭经常感到子女教养(或负担)压力很大,且年轻人最主要的压力并非是子女教养(负担),而是工作紧张和工作难度高。另外徐安琪强调说,有关49万抚养成本的研究,是对居民生活水平高于上海平均水平的徐汇区的概率抽样调查结果,因此不能以此推论全国的平均水平。考虑到很多子女不仅18岁后自立较少,且婚前大多仍吃、住、用在父母家,故该研究估算的是30岁以下未婚子女的平均花费,因此,“49万”成本涵盖了成年子女经济成本的延伸部分。
“假如父母对子女减少些‘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假如其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勤俭节约的习惯,假如少些对子女的溺爱、攀比心理,那么,孩子抚育的经济成本并不像外界所渲染的那么高。”徐安琪表示。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范彦萍
编辑:
wang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