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胶囊公寓方案公布 频繁曝光涉嫌炒作
3月,78岁老人黄日新设计的胶囊公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昨天,黄日新发布第三代胶囊公寓设计方案,声称方案升级后,房屋隔音、防火问题得到解决,且能逐步解决固定人口与流动人口混居状态,并称已有投资方有意合作建设。
胶囊公寓要升级
黄日新介绍,受日本胶囊公寓的启发,2008年起,他着手进行中国胶囊的研究、试制和展示,耗资24万元建成了位于六郎庄、安定门的第一、二代胶囊公寓。但根据北京房屋租赁管理规定修改草案,胶囊公寓2—4平米的使用面积,没有达到群租人均使用面积的要求,黄日新为此对胶囊公寓设计方案再做升级。
“第三代胶囊公寓要打造成连锁店模式,按我给出的标准化方案建设。”黄日新介绍,第三代胶囊公寓专利申请正在受理,第三代“胶囊”在前两代基础上,用防火泡沫轻型砖体取代了原来的钢结构混凝土板,“更隔音、防火隔热。”黄日新称,升级版方案解决了第一、二代胶囊公寓中的一些使用问题,同时,“造价更低,每间造价由2500元降到1000元至1500元”。设计方案中,288平米的厂房内,可建造45个胶囊,同时配备活动室、厨房、公用厕所、淋浴室、消防通道等设施,人均使用面积约6平米。
投资者有意合作
对于第一家标准化胶囊公寓的建设,黄日新计算,标准化“胶囊”每平米月租30元,就能在一年半时间收回成本。他已考察了安河桥北一间厂房,但因租金过高,投资成本难以收回,放弃了此方案。黄日新表示,标准化“胶囊”将改变过去自己改造、经营的模式,邀请投资商合作,“我不懂企业经营,我出‘胶囊’他出资,给城市弱势群体一个生存空间。”
山东滨州的投资者张先生经营着一家私人旅店,看到媒体报道后,主动与黄日新联系,他认为“胶囊公寓设计理念新颖、北京流动人口多,低价租房市场空间大,但在北京寸土寸金,选址很难”,他表示近期会到北京和黄日新一起选址,如果选到合适地址,他有意合作。
质疑
“胶囊”居住不舒适
租户反映,狭窄空间让人窒息、抑郁,胶囊公寓居住并不舒适,不适合长期居住。
回应黄日新说:“从恶劣环境过来的人,肯定会觉得这里住得舒服。”“胶囊”给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基本居住权,主要是提供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外来打工人群,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存权和隐私权。“没想让他们久住,我给他们机会在这个城市落脚,才有机会创造生活,获得更好的住所。”
隔离流动人口引歧视
黄日新称,第三代“胶囊”的社会意义在于,作为城市流动人口居住所,消除城市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混居状态。有人认为,隔离流动人口会造成社会歧视。
回应黄日新认为,此举有助于解决混居产生的治安、消防、卫生等问题,不存在社会歧视,“你有本事挣大钱,能适应社会竞争,就有能力住好房,竞争是公平的,自己不努力,不能挣钱住好房,就是没本事,不能怪社会歧视。”
频繁曝光涉嫌炒作
有网友指出,最近两个月来,黄日新频繁在媒体曝光,“胶囊”实际意义有多大?黄日新是否有炒作嫌疑?
回应黄日新说:“我是华北电力设计院的电力工程师,我是科学家,我和媒体打交道就是为我的科技成就求生存权,为社会分担责任。我今年78岁了,我有必要炒作吗?”至于“胶囊”的实际意义,“我相信社会的检验会告诉大众”。
房企反应 对“胶囊”不感冒
记者致电北京多家房地产开发商,询问对第三代胶囊公寓的投资兴趣,开发商们表示,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对此不会太关注,因为盈利空间相对较小,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能是较新颖的投资点,但投资的同时,“胶囊”项目的立项、各项审批能否通过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开发商建议,“胶囊公寓”可考虑关注城市大规模拆迁中,做中转过渡房使用方向经营。
专家观点 政府不宜推“胶囊”
胶囊公寓问世后,有观点认为政府应该推广“胶囊”,有助于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难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胶囊公寓确实解决了部分外来打工者、毕业大学生、北漂族的居住难题,保持了相对隐私,对大城市居住难题有一定积极意义。民间投资建“胶囊”属于市场行为,是买卖双方的双向选择。但政府若推广建设“胶囊”,将会受到社会批评,政府应保证公民居住权、保障合理的居住面积,应致力于提供更好的福利出租房。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geng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