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内寿险业老三,新华保险在获得股东140亿元巨额增资后,已经锁定了今年内IPO的目标。近来,关于新华保险的话题迅速增加,使其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保险公司之一。不过,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是公司快速增长的业务规模,却是它变幻莫测的股权交易史。翻开公司不到15年的历史,光公司超过30次的股权交易事件以及台前、幕后,就可以编辑一本厚厚的故事书。
新华人寿成立于1996年8月。若按保费规模计算,新华人寿在去年成为了国内第三大寿险公司。
2010年3月,新华人寿董事会通过“两步走方案”,即“先增发后上市”,同时承诺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向现有股东的定向增发。最后募集了140亿元。《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董事长康典曾在今年年初的一个内部会议上表示,若让他重新再来一遍,他还真是会感到后怕,因为过程太难了。不知道这里边藏了这么多事情,那么复杂的关系。过去新华人寿历史上有一些遗留问题,太复杂。
外界显然无法知道康典所说的“复杂”到底到了何等程度,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但这也激发了外界的好奇心,以各自的方式去解读关于新华人寿的种种“复杂”。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从能够确认的信息来看,从1999年到2011年间,关于新华人寿的股权转让,就发生了超过30次,涉及其中的机构数量相当多。一些耳熟能详,甚至是如雷贯耳的企业名称都在新华人寿这家公司身上产生了交集:东方集团(600811)、苏黎世金融、国际金融公司、宝钢、保险保障基金、北亚实业、隆鑫集团、证大集团、博智资本等;如果再加上中金和野村,那么这份名单,足够可以用“耀眼”来形容。
新华人寿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能够让那么多“大家伙”趋之若鹜?原因显然已经不能用“目前国内寿险牌照仍属稀缺品”来解释了。
“好人”苏黎世金融
在今年2月的最后一天,苏黎世金融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减持新华人寿股权的消息,其在新华人寿中所持有的股权比例从原来的20%降至15%。随即有消息传出,中金公司及野村证券以每股28元的交易价格分别接手由苏黎世金融转出的5%股权中的一半,即2.5%的股份。但在苏黎世金融给本报记者的回复邮件中,未对此消息予以证实。
在解释为什么要选择将这5%股权予以出售时,苏黎世金融CEO Martin Senn表示,是为了在交易中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意愿,同时更加专注于其自身保险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但让市场颇为不解的是,事实上,苏黎世金融刚刚在2010年10月27日对外宣布,其同意以每股10元人民币的固定价格认购新华人寿新增的2.8亿新股股份,总交易额约达4.2亿美元。
苏黎世金融于2011年2月10日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苏黎世金融所持有的20%新华人寿股份价值已增至约10亿美元。“该不会是苏黎世金融认为需要‘高位减仓’了吧?” 一家券商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反问道,“苏黎世金融的举动,实在很难用‘做差价’来理解。”
事实上,即使新华人寿还未公布IPO时间表,但市场仍普遍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报曾在2月18日《新华人寿的胃口》的报道中提及,新华人寿给自己定的IPO时间在今年,而规模可能会在200亿~300亿元。“明知道新华人寿上市之后可以比现在卖个好价钱,为什么选择这时出手?难道苏黎世金融是个好人?”这位分析师打趣地说。
也许正是因为苏黎世金融的官方说法并没有让人信服,于是市场上出现一种说法:“苏黎世金融对新华人寿的直接持股和间接持股或许已经超出了20%。考虑到新华人寿IPO已经进入倒计时,这一问题需要得到马上解决。”对此说法,苏黎世金融在回复给本报记者的邮件中明确表示,对“谣传”不予评论。另外,在被记者问及苏黎世金融是否会继续将剩余15%股份中的部分出让时,苏黎世金融的回答为“现时,并未有任何特定计划”,但会就实际的发展需要加以考虑。
宝钢集团或许应该感谢“好人”苏黎世金融。正是因为这次苏黎世金融出售5%股权的“顺水人情”,宝钢集团由新华人寿原第三大股东(18.7%左右),上升为第二大。
大鳄的交易
在新华人寿成立的第四个年头,也就是2000年,新华保险与苏黎世金融、国际金融公司等四家外资机构正式签订招股协议,至此,新华人寿的外资股份达到了24.9%。该事件被新华人寿认为是“千禧年”最重要的事件。巧合的是,同一年,与新华人寿同时获准筹建的泰康人寿,也完成了其海外募股工作。
在新华人寿官方网站上,分布着诸多若干年内关于苏黎世金融给予新华人寿帮助、合作的消息。由此看来,苏黎世金融对新华人寿应该是有长久打算的。苏黎世金融公布的数据也能对此作出印证:截至2010年6月30日,其对新华人寿的投资额累计达到1.31亿美元。
资料显示,苏黎世金融是通过Zurich Insurance Company和Zurich Insurance PLC这两家公司共同来持有新华人寿股份的。按照2011年2月21日时的持股情况,前者持有了11000万股,占比10.83%;后者持有了10800万股,占比9.17%。
同样,和其他“有想法”的股东一样,苏黎世金融对新华人寿股权的觊觎之心也是由来已久。本报记者从相关资料上获悉,2004年6月10日和2004年8月10日,苏黎世金融分别从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金融发展公司手中买入了5400万股和5280万股,作价均为5.51元/股。
当时市场便有疑问,为什么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金融发展公司均会在其投资新华人寿快到5年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一个决定?如果说外资方价值判断趋近的话,那么同为外资投资者的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的做法相比前二者就显得非常“另类”了。
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是在2006年5月才将所持有的5400万股新华人寿股权转让给了博智资本,每股作价仅3.2元。
时间到了2007年2月,国际金融公司又将自己所持有的1320万股卖予了苏黎世金融,价格同样是5.5元。疑问接踵而来,为何国际金融公司要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权“专门”卖给苏黎世金融呢?
记者调查发现,从2004年8月到2007年2月两年半时间,新华人寿一共发生了5次股权变更,每次成交单价波动非常大。从时间上看,和上述这笔“1320万股”交易相隔最近的一次变更发生在半年前,当时只卖出了每股2.3元。为什么上述这笔“1320万股”的成交价仍是两年半前的每股5.5元呢?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9月,国际金融公司还持有新华人寿480万股。
倒手获利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爱地(10%)、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10%)、东方集团实业股份公司(10%)、北京市华远集团(10%)、宝钢集团(10%)、神华集团(10%)、新产业投资公司(10%)、黑龙江龙涤集团(8%)、信泰珂科技发展公司(7%)、锦州港(600190)务(7%)、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金陵石油化工(2%)、仪征化纤(2%)、安徽省粮油贸易公司(1%)、铜陵有色(000630)(1%)等15家企业为新华人寿的发起股东,当时新华人寿总股本为5亿股。
今年是新华人寿成立的第15个年头。15年不到的时间内,原来的这些股东,除极个别的(如宝钢集团)目前仍在新华人寿的股东名单上外,其余均已离开。
本报记者能够查到的,新华人寿成立后的第一笔股权交易发生在1998年6月。也就是在新华人寿成立两年不到的时候,中国爱地集团将自己所持有的5000万股新华人寿股权,以每股1元转让给中国诚通;2002年6月,中国诚通将所持有的9012万股以2.15元/股的价格转让给了中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获益颇丰;2007年8月7日,中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又将这9012万股悉数卖给了保险保障基金,每股升至5.99元;2009年11月,保险保障基金将这部分股权,连同包括从隆鑫集团、海南格林岛投资公司、东方集团、新产业投资公司等多家股东手中获得的新华人寿股权,共46578万股悉数卖给了中央汇金,股价涨到了每股8.71元。
另外不能不提的几笔交易,都是关于北亚实业的。一方面,这几笔交易距离现在时间最近;另一方面,从这几笔交易看,新华保险的股权价格开始猛涨。
此前,很多人都误将北亚实业当成新华人寿的发起股东。实际上,北亚实业是在2001年底才开始出现在新华人寿股东名单中的。
关国亮是哈尔滨人,而北亚实业所在地正是哈尔滨。记者了解到,当时北亚实业从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手中接下了1802.4万股新华人寿股权,作价每股3.2元;同时也接手了由黑龙江涤纶厂基础上改制组建的国有控股公司黑龙江龙涤集团所持有的7209.6万股新华人寿股权,也是每股3.2元。这两笔交易,北亚实业一共耗资超过2.8亿元。
而到了北亚实业破产清算时,其所持有的新华人寿股权俨然成了一座“金矿”。记者了解到,北亚实业所持有的新华人寿股权是被分成了三次进行拍卖。2008年11月,上海证大以6.61元/股的价格,获得了北亚实业所持有的2163万股新华人寿股权。而北亚实业所持有的剩余的6849万股新华人寿股权在2010年11月的拍卖中,被拆成了3600万股与3249万股,分为两个标的进行。最后被世纪金源和华泽集团两家机构获得,而每股价格飙升到了令人咋舌的43元左右。这次这两家新股东也参与了新华人寿140亿元规模的增发,每股单价有所摊薄,市场估计在25元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