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未必够养老是对理念的警醒
日前,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在《英才》杂志发表文章,称一线大城市的居民,2027年退休的话,预备1000万元养老恐怕也不够。
倒推计算,2027年差不多是现在年近40大关的都市白领退休的年纪,对他们来说仅仅眼前的买房就已经是一座叫人喘不过气来的“大山”,如果还有2027年必须的1000万元才够养老,那对他们来说将是多大的生存负担?“1000万元养老还不够”的言论一时间激起千层浪,被天涯、凤凰、大旗等网站转载后,引起网友热议。
真的需要1000万元才能养老吗?1000万,对17年后的普通上班族来说,距离又有多远?
钟教授预言 为何1000万养老也未必够
正是北京“地王”频出、各地房价再度展开快速上升序幕的“多事之秋”,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钟伟再度抛出的“2027年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的观点,对如今年近40大关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什么1000万元养老都未必够?钟教授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这样分析,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没有根本改变,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500万元才能度过余生。那么,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在他看来,养老金会在17年后巨额上涨,参照过去,根本的问题在于币值的不稳定。1990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流通中现金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6950亿和2644亿,到了2007年则分别为40万亿、15.2万亿和3.1万亿,不到20年,分别增长了26、22和12倍。而实际的社保基金累计结余目前还存在近90%的缺口。
杭州人测算 杭州养老250万就够了
通货膨胀、资金的购买力下降,再加上实际社保基金的缺口等因素,是钟伟“一线城市养老1000万养老都未必够”观点成立的逻辑。
那么对杭州目前40岁关口的人群来说,2027年养老金多少才是真正足够?
2004年下海经商、如今已然身价几千万元、到2027年刚好60岁的徐先生,有足够的财务和经济知识来客观地回答这个问题。
仔细思考之后,他罗列了系列的数学,而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按照60岁退休,生活到85岁平均年龄计算,250万就够了,500万就可以过得非常舒服了。
徐先生的账这么计算:如果吃吃绿色环保食物,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没有需要承担的家庭或者社会负担造成的额外支出,按照60岁退休,生活到85岁平均年龄,且在退休前已经有房子,解决住宿问题,那么每天的生活费用按照120元,其他费用80元计算,则累计需要146万元的生活费,再计入100万元的意料之外的费用,实际上250万元是足以应付了。
“在杭州已经有房子的情况下,250万元就足够生活,估计500万是可以生活得舒服了。”徐先生说。但是,正如钟教授的前提条件一样,徐先生也指出,在如今通货膨胀是社会存在必然的现象情况下,存钱贬值是趋势,届时是否500万元就足够,还要看币值稳定不稳定,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程度等多重不可预测因素。
理财师警醒 年纪轻轻就该有根“养老筋”
到底是一如徐先生提出的“500万元就能过得很舒服”,还是真的“1000万未必够养老”?
争议仍在继续……
而在杭州的理财分析师们看来,“1000万”还是“500万”,数字本身其实并非此次争议的重点,更多的人应该从这次的争议中给自己的理财计划再增加一个问号:“我在忙着考虑子女教育费用、忙着计划购买自住房的时候,是否完全忽略了未来的养老问题?”
“如果说真的需要1000万元在2027年养老,那么对一个月薪不过5000元、现金存款为100万左右的上班族而言,有没有可能实现?”记者问。
“这样的资产情况要实现17年增长10倍的目标,意味着该投资者所做的投资必须保证至少每年20%~30%的收益率,意味着维持相当高的收益率,而高收益伴随着的,就是高风险。”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中心主任余东升笑着说。
他的观点是:未来是否真的必须要1000万养老,这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期间不确定的政策因素就有许多;而同时,投资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几乎没有一种理财产品,能够明确投资收益目标。
“数字无法预测,关键是钟教授的观点给我们一个警醒: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年轻人一定要有投资理财的意识,至少通过一定的理财产品配置跑赢GDP、跑赢通胀,不要让资产贬值。换言之,年纪轻轻就该有根“养老筋”。比如,你在25岁刚参加工作时,就得为退休之后的生活做个理财规划。
对记者的上述问题,中信银行理财师丁志毅则直接反驳:“问题的重点,并不是去深究 ‘我能不能达不到1000万元收入’,或者是‘1000万元够不够养老’的问题,而是一个理念的警醒:在我们有意识地为子女的教育规划之外,同时也要更早地、更多地为多年后的养老去做一定的准备。”
“即使届时真的非需要1000万元养老不可,现实不会这么恐怖。”丁志毅引用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柴晓武早在2005年就提出来的“以房养老”的观点,“计算养老资产的时候,如果把房产计算进去,那么10年前花100万购买的房子,10年后的今天,增值到1000万元完全是可能的。”
他还抛出一个观点:就像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70、80年代初的时候,“万元户”就是富翁,而现在即便是“百万富翁”也算不上富翁了,那么17年之后“千万富翁”稀松平常也是情理之中的。
未雨绸缪 哪些东西可以抗通胀
□本报记者 徐静休
早报讯 对许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养老似乎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话题,而浦发银行杭州分行金融理财师滕媛媛指出,理财绩效有三个因素:本金、时间、投资回报率。在相同的本金和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时间越长,收益也相应会越大,所以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应提早做好养老规划,未雨绸缪。
“从养老金的筹措方式来看,当年轻人踏入退休行列时,仅靠传统的储蓄和社保养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筹措方式,如购买商业保险。对投资者来说,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比较稳健的方式、方法,作为社保的补充。”
“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然会导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像有的投资者手里的房地产资产较重,更好的方式是做好财富的搭配和资产的组合。”高赛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瑞雷说,“从长期来看,基金、蓝筹股、黄金等方式,可以较好地抵抗通货膨胀。”王瑞雷说。
对黄金颇有研究的他指出,从长期来看,不管在金融危机,还是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黄金都能表现出不错的收益,事实上也能有效抵抗通胀。黄金上涨和增值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市民可通过黄金定投的方式进行,以避免盲目追高,黄金在家庭资产中的配比可占约20%。如国际金价跌到1000美元/盎司附近,可把比例放大到30%左右。”
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部傅江权认为,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走势情况来看,基金定投是长期抵抗通胀较好的方式。“假如你每月投资1000元,每年年化收益率约10%,20年后的资产大概有60万元,小资金投入获得大回报。”
“大家基金定投时,应注意要选择合适的定投产品,拥有长期投资的心态,有的基金可能二三年收益不好,但长期收益不错。具体配置多少资金到基金定投中,要看家庭的收入情况,以及收入支出不断变化的情况,没有固定的公式,一般占家庭收入的20%-30%左右。”
(来源:今日早报 )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