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是一面社会生态的反光镜
由湖北省人才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完成的“湖北省蚁族调研报告”昨日出炉。报告显示,武汉“江蚁”数量为3万—6万人,近半数“江蚁”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八成“江蚁”出身“穷二代”。
“蚁族”原指族居起来的拥有“高智商”的蚂蚁,现在用它来形容城市里蜗居的大学毕业生,既生动,又形象,真可谓惟妙惟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蚁族”之所以成为“蚁族”,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比别人差,仅仅因为他们是 “穷二代”。
在一个不同阶层能够正常流动的社会,有“蚁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蚁族”可以传染、继承甚至世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由于能力有大小,学识有高低,“蚁族”的存在不仅不可怕,而且还是社会分层的必然,是激励人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有效举措。这和适当的收入分配差异能否催人进取是一个道理。可是,一旦“蚁族”和个人能力无关,而和“蚁族”的出生有关,那么,“蚁族”就不再是个人问题或者是某个群体的问题了,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需要站在全社会的高度加以考量。
如何考量?网上不是有句名言,“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句话深刻而诙谐地说明,我们赖以进步的阶梯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阶梯,因为在阶梯的旁边,站着一群可以左右谁可以攀梯谁不可以攀梯的人。如果说守住阶梯的是公正无私的“守夜人”还好,问题是,这些“守夜人”是某些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只允许自己的孩子攀梯,别人的孩子却被阻隔攀梯。那些没有阶梯可攀的孩子就成了所谓的“蚁族”。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经济学和社会学各给出了一个原因。经济学的说法是,资源具有有限性,比如上层社会只容得下那么多人,如果更多人爬上去了,社会秩序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学的说法是,人具有自利性,在多个人同台竞争的情况下,“自私”的人们当然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晋升”。
这样看来,“蚁族”的继承和世袭具有某种必然性,其实不然,西方国家其实或多或少地都经历过这类现象,那么,这些国家是靠什么手段来解决“蚁族”继承和世袭呢?其实,这些国家并没有仅仅着眼于“蚁族”这一个单一的现象,而是把“蚁族”放在了整个社会分配体系中进行考量,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实施反垄断、同工同酬、高福利进而缩小贫富差距等措施。
也许有人会好奇地问,反垄断、高福利和“蚁族”有什么必然联系吗?答案是,少数既得利益者之所以拼命地找关系、开后门、削尖脑袋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所谓的“好单位”,享受好待遇,从而把另一部分更有才华的人被排斥到“蚁族”,不正是因为少数垄断、暴利行业“超额”利润的存在,也就是分配不公的存在吗?再者,假使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更完备、公平一些,弥补初次分配不公的缺憾,“蚁族”们的生活也不至于如此令人痛心,叫人爱莫能助。
“蚁族”是当代社会生态的一面反光镜,照出的是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就是民生根本的维系所在。一言以蔽之,“蚁族”生态之下当反思分配不公和社会保障。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徐光木
编辑:
geng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