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伪幸福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中,还存在着权利贫血的状态,缺少充分的话语表达权,最终可能导致最基本的社会认同感和幸福感的缺失,焦虑的情绪一直埋伏着。
一份《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满意。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3月17日《广州日报》)
这其实正如社会学者夏学銮所说,“中产阶层的困境和烦恼,正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青春期烦恼’的真实写照。”薪水可能涨了,但与之伴随的是工作压力的重负,“三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心脏”,使中产阶层生活在各种职业病笼罩的亚健康状态;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却面临着知识日益贬值,学士学位拿到了,却发现硕士早已满大街了……个人在社会快速发展中,要时刻操心自己会不会掉队,在拼命地透支劳动力。
与草根阶层不同,中产阶层在住房、汽车、生活质量方面追求更为舒适和精致,在子女教育方面更加苛求完美,这让他们陷入了一种身份焦虑。需求与现实的撕裂,让每天忙得昏天黑地的中产阶层,很难放松下来、放心地去享受生活,这也是多年扩大内需等消费刺激,却一直无法真正拉动的深刻原因。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房价的不断上扬、子女教育费用的增加、社会环境竞争激烈、日益恶化的生态居住环境等,都是导致他们紧张的因素。总之,面临来自自身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中产阶层的内心有时很脆弱。
其实,这也反映了社会学家莱特·米尔斯谈到美国“白领”时所说的“地位恐慌”、“黯淡的形象”。他们最担心的并不是如何赢得更大的成功,而是滑落到底层。正如另一个社会学家凡勃伦所言,生存竞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一场维护体面的斗争。
中产阶层曾被赋予了“社会稳定器”的使命,被认为是偏向于保守的社会稳定力量。但是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中,还存在着权利贫血的状态,缺少充分的话语表达权,最终可能导致社会认同感和幸福感的缺失,焦虑的情绪一直埋伏着。这样的中产阶层如何发挥维持社会稳定的功能,很难让人乐观,这需要引起普遍的重视和警惕。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天潘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