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中国经验就是注重民生(2)
在这种情况下靠投资和消费这两匹马,还要拉成平稳较快增长、拉到8%增长以上,我看难度很大,最后我们通过扩大内需这个政策做到了这一点,我认为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做到。国外有专家评论道,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实践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外需驱动型转变为内需驱动型。这个话虽然说的早一点,但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王小丫):中国政府在扩大内需上做了哪些工作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看一下。
主持人(王小丫):我们知道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对于消费来说,如果不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他就不敢拿出大把钱来消费,而面对未来我们应该怎么持续有效的扩大内需?
郑新立:一个就是调整收入结构,让广大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有所增长,增强他的消费支付能力。另外,我们还要采取措施来扩大商品的销售,比如说销售信贷、改善销售环境等等,要根据现阶段消费升级的特点,从生存型向消费型转变,改善社会各方面条件,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环境等,让老百姓更好的享受公共服务,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主持人(王小丫):站在2010年新的起点上,对增加消费,各位有没有什么新的建议?
郑新立:我认为应该挣到自己应得的收入才有能力去进行更多的消费,有尊严的挣到自己的工资,这样的消费才能有效持续的进行。
主持人(王小丫):王副院长为什么选择“注重民生”这个词呢?
王一鸣:去年我们遭受了金融危机,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回过头来看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没有因为危机而下降,刚才这个片子来看,各方面数字都没有因为金融危机使收入水平有所下降,另外登记失业率也没有因为金融危机有所下降,这与我们一揽子刺激计划里面把保增长与促民生有机的结合是息息相关的。保增长里面1/4是用于民生的,包括民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过去亚洲金融[3.04 -0.33%]危机我们主要是投基础设施,但这次主要是办了很多民生工程,最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的养老保险。另外是医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在覆盖了8亿人,再加上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我认为最值得称颂的“中国经验”就是注重民生。
主持人(王小丫):刚刚王教授说到了养老保险的问题,医疗改革、医疗保险等等问题,那我们就来看看09年政府在民生问题上都有哪些投入。
主持人(王小丫):我记得08年底金融危机是势头正猛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说过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高度关注民生,而王教授说的医改等等工程都是花大钱的项目,政府对于这些民生工程的投入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王一鸣:我刚才就说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服务对启动消费有非常关键的重要作用,我们说中国居民出口的下降是靠投资去弥补的,我们更长远一点看,保持中国经济更长期的稳定增长,让老百姓更敢于消费很重要的就是公共服务要做好,我们看到去年汽车的销售量中国跃居全球第一,住房销售面积的增长50%以上,这就反映了我们内在的消费能力,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不仅是直接的惠及民生,而且也是增强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动力。
主持人(王小丫):去年我国的消费增长是很厉害的,我听说以前买车都是打多少折,讨价还价,现在不打折扣了,只要能早点提货就行,可见消费的势头,当然我们也期待在道路的建设上也能够更拓宽一些,因为车多了我们也希望路多一些。
刚才我们探讨了民生,这是09年可圈可点浓墨重彩的一笔。
钱教授,您为什么选择政府与市场?
钱颖一:2009年在全球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之中,中国的经济表现非常出色,受到了全球的肯定了赞扬,这个表现实际上也超出了我们自己的预期,所以我刚才说超出预期,为什么这么说呢?去年7月份的时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了一次全球智库峰会,当时没有一个人预期中国经济第一个会复苏,所以是超出预期。
根据我的观察有两种比较普遍的观点:一个是放在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特别是4万亿这么大力度的刺激政策;第二类观点是把注意力放在政府对微观市场刺激方面的政策,比如短片中看到的住房、汽车、家电等市场消费刺激的政策。我想这两类观点都有其道理,但我认为还不够,所以我想提出第三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就是政府和市场的互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政府政策对改变市场预期、维持维护市场信心发挥的作用,我觉得这个因素远远超出刚刚所说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因为危机到来时首先大家要有一个对未来的信心,这是压倒一切的,没有这个信心,即使是再多的宏观或微观政策也是有限的,因为我们看到很多国家都在采取类似的政策,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就是因为在2008年第一时间非常快的出台了措施,使得大家更有信心,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主持人(王小丫):我们希望看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互动是积极的、协调的,而且这个火候和分寸是很难把握的,关于政府和市场互相协调的分寸、这个度,怎么来把握?
钱颖一:我想,在具体的经济政策执行上既有对形势的判断,需要数据的分析,对经济情况的把握,同时也有时机,我想这比你刚才说的“度”更为重要,因为在第一时间能够出台一个政策和在之后的时间出台比它大10倍的政策效果都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时机的掌握是第一重要的。
主持人(王小丫):以这个话题再请教另外几位嘉宾,你们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王一鸣:中国经济为什么能率先走出困境,很重要的是一揽子计划出手早、出拳重,这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体制特征,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相对于其它国家,我们也去了一些国家,相对来说效果比较好,这使大家都找回了信心。
李向阳:在危机阶段更多的可以看到,未来我们希望市场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危机过程中政府做的干预实际上是临时的反应,不能把它作为常态。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guoy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