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之父华人高锟摘诺奖(2)
脸谱
高锟:从没想过获奖,非常惊喜
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早在1966年,高锟就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用于通讯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提出以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的通讯线路。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第一个光纤系统于1981年成功问世,高锟“光纤之父”美誉传遍世界。
高锟1933年在上海出生。1949年随家前往香港。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高锟获知获诺奖后称,“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诺贝尔奖鲜有表彰应用科学的成就,故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
光纤诞生记
从异想天开到互联网基石
人们很早就知道,光能够沿着容器中放出的曲线水流传输,也能够在弯曲的玻璃棒中前进。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这一设想提出之后,有人称之为匪夷所思,也有人对此大加褒扬。但在争论中,高锟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利用石
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应用越来越广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
如今,利用多股光纤制作而成的光缆已经铺遍全球,成为互联网、全球通信网络等的基石;光纤在医学上也获得了广泛应用,诸如胃镜等内窥镜可以让医生看见患者体内的情况。
高锟的发明不仅有效解决了信息长距离传输的问题,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今天,光纤构成了支撑我们信息社会的环路系统。
小传
CCD图像传感器发明者
博伊尔1924年出生于加拿大阿默斯特,上高中前博伊尔都是在母亲的指导下自学。博伊尔高中毕业后即加入加拿大海军,成为航空母舰战斗机飞行员以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博伊尔又回到学校攻读博士学位,3年后他加入了美国贝尔实验室。今天,提起博伊尔,人们知道他是CCD图像传感器两名发明者之一,但实际上他作出的贡献很多,包括1962年与他人合作发明第一台红宝石连续激光器等。
史密斯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59年博士毕业后,史密斯加入了美国贝尔实验室。1969年,史密斯和博伊尔共同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
华裔6拿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到2009年已经有6位华裔科学家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分别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锟。其中杨振宁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难以抉择,但乐于抉择”
每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前都有不少关于获奖者的猜测,今年预测者们眼中的热门人选集中于量子力学领域。谈及抉择过程,评审委员会说:“难以抉择,但乐于抉择……研究人员所获突破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而社会生活)确实发生了重大改变。”
当记者问及今年为何择定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领域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评审委员会解释道,当今信息社会建立在通信基础之上,而光纤传输和图像记录彼此关联,共同“改造我们的生活”。光纤大幅提高信息传输速度,令人们可以“在刹那间把文本、音乐、图像和视频传输到世界各地……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光纤媒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威拉德·博伊尔 乔治·史密斯
编辑:
hez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