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2010年金融地产需要深刻的改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的主任 李稻葵(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首届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投资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凤凰网财经进行了全程直播。与会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的主任李稻葵在会上表示资本市场整个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需要深刻的改革,2010年关键词是“调整”。
下面是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的主任李稻葵的精彩观点:
李稻葵:谢谢主持人的热情介绍,也非常感谢《每日经济新闻》邀请我来参加在这么一个重要时刻召开的投资年会—信心与睿见,的确我们这个年代最需要的是信心,还需要睿见。
中国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够更好的把握我们的投资。所以想利用这个时间,跟各位交流一下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之后处在的一个特殊时代以及蕴含的经济调整重要任务的看法,由此引出一些关于投资战略方面个人的不成熟想法。
昨天刚刚见证了中国经济新的一轮统计数字的公布,这个统计数字的公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来反思一下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一切一切。我想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至少带来两个方面深刻变化,一是告诉我们像过去那样依赖出口、依赖外部市场、依赖过度的政府主导投资的增长方式、发展方式恐怕必须调整了。尤其是依赖外部市场的增长方式需要调整。所以金融危机在去年,让我们有惊无险,让我们吓出了一身冷汗。在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召开年会,那时候的心情绝对没有现在这么轻松。这是一个方面的变化,告诉我们必须要进行结构的调整了。
第二,逼出来大国崛起,金融危机逼着我们仔细审视自己的地位,逼着我们扮演一个大国的崛起。正是因为金融危机,G20集团的概念划为现实。2008年的11月,当金融危机进入高潮的时候,美国的总统小布什还不知G20是什么意思。中国的领导每次去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之一,都摆在每次开会的东道主左边和右边一起照相。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必须要审视我们的大国地位,昨天公布的统计数据更是明确的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总体经济的规模已经高达4.9万亿美元,在2009年年底,根据我的不完全推算,日本经济在2008年底,他的经济规模是4.93万亿,如果按照过去两年的平均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来计算,日本经济在2009年的年末,大概也在4.90万亿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规模已经和日本基本相仿,而且在2009年如果超过日本,我一点也不奇怪。这也是我在2009年年初反复提出的一个预测。我们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总体规模已经接近或者超越了日本的经济规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我们出口贸易的规模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进入这么一个大规模体量的中国经济,它面临怎样的风险呢?让我们想起日本在80年代初碰到的一系列的麻烦,这一系列的麻烦我称之为“日本病”,日本病两个表现,第一就是依赖出口市场化解自身过剩的出口;第二个表现在依赖出口储蓄率非常高的环境下,产生了大量的资金,也同时产生了本国货币升值的预期,本国货币升值的预期又吸引外国资金进入本国,推动了本国资产价格不断的上升,产生了泡沫。
尤其我们看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日本的资产价格出现了迅速的调整,调整之后带来一系列的恶果,包括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迅速的恶化。包括今天我们称之为“僵尸”的金融机构,像坟墓里挖出来的尸体一样,他们不可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因为他们资产负债表已经受损。这就是日本进入了长达12年至今仍未走出这个泥潭的根本原因。
反过来看中国经济,我们基本上超过了日本的总体规模之后,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宏观经济、我们的经济运行中间也出现了至少表面上看“日本病”的征兆,尽管这个病根还不完全存在,但是征兆已经出现了。首先我们也是依赖外部市场,我们在金融危机前,进口加出口除GDP的比重高达65%,曾经高达70%,09下降一点。我们的外贸顺差占GDP高达9%,接近10%。这些数字已经超过日本80年代的数字。同时不可否认,我们的资产价格也处在高位,至于有没有泡沫,我们可以商量,可以讨论,但是资产价格处于高位这个事实恐怕没有很多争议。比如说我们的股市,刚刚曹老师说股市的市盈率在25以上,我把市值造成加权平均,这个市值我算出来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我们房地产的价格也是非常高,房地产价格除以租金比是20到30左右。如果你靠投资与房地产获得收入的话,你每年的收益率刨除物业管理费、刨除应交税收之外,还低于今年一年存款的零利息。同时房价超过大多数中位家庭可支付的能力,需要10年、15年甚至20年以上的收入来支撑。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资产价格也处在高位水平,但能不能说中国经济已经患有“日本病”呢?这个结论下得过早。我可以讲我们完全有条件从现在开始采取一了政策杜绝“日本病”,根绝“日本病”。哪来的信心?基本就是两点,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还远远低于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水平,当时日本人均GDP应该是2.5万以上,而今天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按照购买力来算也不过600多美元。这么低的发展水平,就意味着我们有大量的发展潜力,我们可以在发展中间化解一些结构矛盾,在发展中间化解资产价格过高所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更加重要,特别是重要,我们的经济发展本质跟日本是不同的,也许过去30年很像,再往下看,下一个30年本质上肯定是不同的。为什么?就是一个道理,我们中国的人口基数远远超过日本,日本的七八倍以上,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表示我们有巨大潜在的国内市场,这个市场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完全被我们挖掘出来,在没有完全挖掘出来的情况下,短期内依赖着外需,依赖欧美市场,一旦国内的大市场形成的话,就像我们这家报纸NBD一样,你们多牛,美国有NBA中国有NBD。NBD是什么?北京话叫“牛逼日报”,你们多牛啊,从成都搞到北京来了。这么大的市场难道没有潜力吗?难道还需要欧洲、需要日本来买我们的产品呢?所以本质上来讲,完全可以走出一条跟日本完全不同的道路,本质上讲我们应该有信心,我们缺的是远见,缺的是信心。有信心还不够,还得有远见,远见在哪里?第一就是国内大市场,出口比在国内慢还容易,这就表明国内大市场的形式出现问题了,交易成本过高,一旦出了问题就表明没有潜力。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启动国内大市场,彻底打破各种各样行政、非行政、金融、人为的隔阂,打破隔阂,产生大市场,产生大市场中做强做大我们的企业,包括媒体企业。只有做强做大了企业之后,我们才能够从根本上获得国际竞争力。
这是第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2010年已经成为一个重点,所以2010年我个人认为关键词是“调整”,我们不发愁在2010年还会有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担心的是增长质量,担心的是把一些本质应该进行的改革推行下去。这就是第一件事,杜绝“日本病”,要进行行政改革,要进行一些根本的变革。这里边包括夯实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社会基础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在我看来大方向非常明确,只是逐步逐步把它从一个资产投资品的方向转为一个消费品,转为一个支撑经济竞争力的产业,让那些需要发展的企业和机构,让他们的职工有安心的、有价格适中价格不错的房子可以住,而不要成为投资品。
第二杜绝“日本病”,这跟我们的议题非常相关,资本市场整个金融业需要深刻的改革。我们的金融业是一个怎么样的水平?一方面有大量的资金聚集在中国经济中间,经济比重高达170%,这在全世界是创纪录的。我们的预算现在是8万亿美元,8万亿的美元来追逐相对有限的资产,你说这个价格高不高?当然会高。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资本市场难以有一个长期的、健康的发展。所以,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未来5年、10年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优良资产的供给,通过增加优良资产供给这个方式,不仅把资金从房地产这个产业里面给吸引过来,不要炒作房地产。当然房地产需要深刻的改革,还谈到二次房改,今天不展开。另一方面,还要让我们的资本市场给百姓带来货真价实的令人放心的回报,不仅仅从价格的上升谈点位,从点位的上升获得回报,而且要从企业的现金分红中间获得好处,这个是大势所趋。
2010年资本市场我完全同意曹老师的观点,资本市场是个大发展之年,这个大发展是指我们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将会大量增加,包括融资融券,包括股指期货。同时资本市场里面的优良资产还会大量增加,我们必须看到由于2010年是一个经济的调整年,宏观经济的波动、政策面传出的消息会是非常非常多的。所以不可避免的,2010年我们的资本市场也将是一个波动年,波动和发展看起来矛盾,实际上是统一的,一方面有各种体制的完善,有大力金融工具的推出,是大的发展年,同时价位在波动。所以投资者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在波动中,完全应该可以抓住机遇;在波动中,那些基本面比较好、增长力比较快,历史上又能够兑现承诺,能够恪守承受,能够搞大量现金分红的企业,一定能够或早或晚或快或慢的冒出来。我希望投资者仔细研究单个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发展状况,而不要把我们的投资理念建立在宏观面、建立在政策面。这样一个理念我相信不仅在2010年能帮大家取胜,在未来若干年都会帮助大家有一个很好很好的回报。
总的来说,我自己是非常有信心的,虽然在不同场合讲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不是更加轻松而是更加严峻了。但必须看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市场机制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的经济基础已经比30年前大大提高。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完全有信心、完全有条件,我们在“日本病”发病的初级阶段,就能够在根上把“日本病”的病根给杜绝掉,只有这样子,经过大规模的调整之后,我相信我们的经济在未来10年、20年,还会有相当一段时间平稳较快的增长,在这种平稳较快增长的大环境下,资本市场一定会越走越好,各位投资者也一定会在不断发展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中,真正的获得长期的实际回报。
谢谢各位!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