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洪: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和增强

2010年08月26日 16:41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8月26日上午,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主办的第十四期“经济每月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期主题是“服务经济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裴长洪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和增强。以下为文字实录:

谁可以做核心企业?这种核心企业一般依靠优势的资源,这种优势的资源不一定是资本、技术,可以是品牌,可以是最终用户的认可和信任。比如一个杭州的案例娃哈哈矿泉水,这是一个营业额超过五百亿的企业,不过是卖钱塘江的水,不断在全国各地建立营销网络,尽管生产外包和营销外包都使用这个品牌。卖钱塘江水也是娃哈哈,卖黑龙江水也是娃哈哈,卖黄河的水也是娃哈哈。所以,这个核心在杭州下沙的核心企业就是管理这个供应链体系,因此它节约了投资,节约了的企业的成本,提高了品牌的影响力,使自己变成一个服务型的制造企业。

我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和增强。在中国现阶段,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的必然性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存在,工业化普及和传统制造业向东西部转移,生产日益分散化与市场的连接产生了矛盾,需要生产性的服务业来解决这个问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迫切性,从国内经营领域来看,要求在流通领域提供物流、资金、通关、结算,才能保证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期间,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已经创造这样的经验,抵御危机有一个重要的经验,一些企业从外贸代理制向其他的服务领域延伸,一些商业企业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为很多的中小制造商提供服务,把各种的服务引进外贸生产经营领域,这样的做法形成一种生产性服务的连接,它就使中小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降低了,弥补了国内低生产成本被削弱的历史因素,外贸企业把供应链服务通俗的称之为“抱团取暖”,前两年媒体介绍有一些企业抱团取暖抵御金融危机,我说去企业看看,到企业去调查,实际上是利用了生产性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这样的经验,这是对经济学家而言。对媒体来说形容得很形象是抱团取暖,实际上运动生产型服务发展支持制造企业链的经验,而且涌现一些优秀的服务企业,像厦门嘉晟外贸公司依靠扩大为企业的服务,形成供应链服务模式,创造了2009年进出口业务经营额突破5亿元,成为厦门最大的营业外贸公司,而且他的经营额同比上涨20%。我们中国现在的外贸出口事实上是一种带引号的离岸外贸,这些服务供应商只能服务到货物离境,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一半是我们自己的第一成本制造,另一半是海外服务供应商高效率的服务。将来我们生产性服务还要延伸到海外去,还要“走出去”,继续扩大我们对海外服务供应的链条,来形成对中国制造产品和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支撑因素。

相关专题:

CCIEE经济每月谈第十四期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zhangzj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