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对农作物影响利大于弊

2009年11月18日 21:18中国产经新闻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近来,一场40年一遇的寒潮悄然地袭击了我国大部分地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农民悲喜交加。

看着不断飘落的雪花,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镇村民王瑞杏非常无奈,她家5亩地的玉米在前两天刚刚割倒,还没来得及掰穗,所有玉米全部被埋在了雪里。

“雪太大了,拖拉机进不去地,过两天再说吧。实在不行就靠人背了。”11月2日,王瑞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除了未收的庄稼,大棚、温室等一些农业设施也在此次受灾之列。记者从吉林省延吉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了解到,截止到10月31日,在这次雪灾中,延吉四个镇总计受灾大棚37个,菜地5455.5公顷,低温窖8个,直接经济损失约259万元。

“伴随着大雪的是大风降温,这对吉林、辽宁等一些地区的设施农业造成的损害比较大。但是对未收的庄稼影响应该不大,天气转暖后还可以收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研究室主任李茂松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种植已完成9成的冬小麦而言,这场大雪可谓一场瑞雪。“北方入秋以来并没有明显降水,这场雪对缓解旱情作用非常明显,对冬小麦发苗和壮苗过冬都十分有利。虽然寒潮带来的降温幅度比较大,但前期温度比较高,所以造成冻害的可能性并不高。”刚刚从京郊实地考察归来的李茂松判断,这场雪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

当然,不论这场雪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对于我们而言,建立和完善应急体系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我国的应急体系完善的话,是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李茂松说。

据李茂松介绍,虽然我国应急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有了,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我国的监测密度还不能满足预警体系的要求,以气象为例,我国气象站点只有5000个,在西部一些地区甚至还存在死角。而美国的气象监测站点共有1.8万多个。其次,监测时间间隔也不能满足要求,我国气象站点的监测次数仅为1天4次,而最佳状态应该是全天24小时无间断监测。

“应急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设备不多,信息传输的专用网络和骨干网络还不完善,物资储备还停留在受灾人群的生命和生活保障上,生产和开展救援的专用设备还很短缺。”李茂松表示。

此外,财政拨款不足和法制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国应急体系发展的瓶颈。“虽然我国有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但针对单灾种的法律还不完善,更多的还停留在条例层面,而且各灾种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国家有必要下大力气对单灾种的法制进行制定、修订、拾遗补阙。”李茂松说。

相关专题:

暴雪考验蔬菜供应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hanfn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