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炎: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接受凤凰网采访。(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4月9-11日在海南举行,凤凰网财经全程进行报道。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在“凤凰网·博鳌一席谈”中表示,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任务还很艰巨,应加快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凤凰网财经:上届博鳌亚洲年会的时候,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的高峰,您在会上就全球形势发表了意见。一年来,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您对当前形势有什么看法?
曾培炎:过去的一年,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各国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措施,避免了大萧条的再次发生。总的看,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会好于去年,但影响全面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是发达国家失业率仍然居高难下,私人消费依旧疲软,企业投资意愿较弱,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国际金融体系受损对实体经济的制约依然很大。最近,中东、希腊和欧洲部分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其他很多国家也面临着财政赤字压力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和美元汇率震荡可能加剧。气候变化、贸易保护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显现。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世界经济的彻底复苏,仍将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
凤凰网财经:我们也注意到,无论是危机之中还是后危机时代,国际上对全球化的置疑之声不绝于耳。对此,您有何评论?
曾培炎:的确,金融危机也使经济全球化遇到阻力。去年的现在,在伦敦召开了20国峰会,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共同商讨关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战胜危机的信心和意愿,其作用值得肯定。但是,峰会就应对危机达成的多方面共识,如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等,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全球性的危机防范机制还没有建立。更令人忧虑的是,随着危机的缓解,当初国际社会所展现出的协作精神有所动摇,一些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观点和做法日益凸现。有的将危机归咎一些国家储蓄太多、贸易顺差太大,提出对世界经济“再平衡”;有的口头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行动上动辄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在汇率问题上大做文章。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国际贸易的扩大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带来的福祉远远大于负面影响。当今世界,认同和支持全球化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只有真诚合作,开展经济对策讨论,推进政策协调,引导市场行为,才能带动世界经济尽早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凤凰网财经: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中国有着不俗的表现,未来的发展是不是一片光明?
曾培炎:过去的一年,中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实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今年中国的发展环境好于去年,但是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投资消费结构的失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信贷投放量较大,加大了通胀预期;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任务还很艰巨。
中国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根本途径。重点是在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提高要素投入效率等方面下功夫。在需求结构调整上,将着力于提振内需,特别是增加消费需求;在供给结构调整上,主要着眼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增加社会公共产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高要素投入效率方面,主要是加快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凤凰网财经:如何看待亚洲经济形势呢?
曾培炎:亚洲集中了很多新兴经济体国家,他们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大量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虽然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冲击,但经过努力经济大都保持了正增长,这对于抑制世界经济过快下滑和稳定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危机中也反映出亚洲国家经济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各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大,国内需求不足,区域内缺少最终消费市场,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等。
在现阶段,亚洲国家既拥有充裕的资金,又拥有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通过合作来激活这些方面的需求,将对亚洲经济增长产生很强的推动作用。面向未来,亚洲各经济体应当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发挥东盟、“10+3”、中日韩、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财政金融合作,更加充分地发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作用;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建成区域外汇储备库。进一步深化投资合作,加强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区域内投资的便利化程度,为推动亚洲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动力。亚洲各经济体还应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为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环境。
凤凰网财经: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年会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能不能请您谈一下本届年会取得的成果?
曾培炎:本届年会正值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率先复苏,但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尽。遭受冲击的亚洲国家开始认真思考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战略问题,绿色复苏,成为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也因此被确定为本届年会的主题。近2000名政、商、学界领袖,通过为期三天的思想碰撞,寻求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其中,有对旧有增长模式、全球治理架构、金融监管体系等的深刻反思,更多的则是创新、突破和大胆探索,包括如何在清迈倡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区域金融合作;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如何在外围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不利形势下,通过鼓励消费、提振内需来摆脱危机;亚洲能否在低碳技术领域有所创新并扩大应用,等等。相信这些前瞻性的讨论,对与会的代表们有所启迪。
凤凰网财经:在本届年会上,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似乎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
曾培炎:是的。关注新兴经济体、关注亚洲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特色。在论坛的发起国家中,不乏中国、印度、韩国、印尼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区域外的俄罗斯、南非、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论坛的参与。出席本届年会的八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中,七位来自亚洲。近40位部长级官员中,大多数来自亚洲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如印度环境部长、越南工贸部副部长、印尼投资协调署主席等。
尽管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作为新兴经济体,彼此间仍有许多共同的利益和诉求,合作潜力巨大。有鉴于此,博鳌亚洲论坛在立足亚洲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关注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本届年会首次推出了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年度报告,并选定二十国集团中的十一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提出“E11”这一概念。在分论坛的设置上,专门安排了一次关于新兴经济体的分会,邀请中国、印度、越南、印尼等国部长级官员和企业家,比较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独特优势、制度弊端与经济前景,并探讨新兴经济体之间合作的可能性。
当然,论坛的这两大特色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大洲和发达经济体的排斥。相反,鲜明、突出的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特色吸引了欧洲、北美和发达国家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领袖,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家则占到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他们来说,博鳌亚洲论坛是了解亚洲、了解新兴经济体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平台。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论坛在议题设置上也会兼顾他们的需求。本届年会首次设立的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圆桌会议,邀请3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出席,就跨国企业在华运营的战略与实践进行深入交流。在各种分论坛时,也邀请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代表发言,从第三方的角度,为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凤凰网财经:本届论坛对理事会进行了换届,这也各方面所关心的,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曾培炎:博鳌论坛在现届理事的指导和支持经历了创立、成长、成熟的过程。9年来,他们是博鳌论坛成长的见证者,如今已经历两届时间,依章程须换届。新一届理事会是老理事们、广大会员、博鳌论坛的支持单位共同推选出来的各届精英,依章程要求,要兼顾地域、领域平衡性和亚洲为主导的特点。如上届理事一样,他们都在各自的地域和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并将对博鳌亚洲论坛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dingh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