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专家刘世锦:建立国际排放权账户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5月7-9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凤凰网财经频道对此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5月8日分论坛——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发表演讲。
刘世锦表示,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需要确定一个基本的尺度,应该是以人均历史累计排放作为基础,建立一个国际排放权的账户,通过这个账户明确“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大家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如此,对于一个城市来讲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也是如此,对于全球来讲也是如此。我向利用这个机会谈一个问题“建立全球减排责任体系”。
现在对全球气候变暖共识是在加强,但是行动相当迟缓。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有一些成果,但是我们看到一个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吵架”,发展中国家说发达国家历史欠债太多,发达国家说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新兴的经济体排放越来越占用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各种各样的争论,最后我们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每一个国家到底应该减多少,尺度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大家公认的尺度,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你的责任体系建立不起来,这个架可能会永远吵下去。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基本的尺度,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是以人均历史累计排放作为基础,这里面的道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讲了。有一点,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二氧化碳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只是需要一个比较大家能够接受的均衡值。但是现在经济要发展,肯定还是要排放的,所以在可以接受的排放空间谁应该排多少,跟你的发展权利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应该排多少,这实际上是一个最基本的发展权利,这应该是平等的。
我们主张可以建立一个国际排放权的账户,就是这个国家,已经发生的排放和人均历史累计排放,我们可以算出来进行一个比较,如果你排多了,超过了这样一个平均数就意味着你有赤字,属于还没达到就还有赢余,这样我们就有衡量的尺度。我们现在讲一个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这仍然是一种笼统的说法,通过这个账户可以具体化,明晰化。有了这样一个账户之后,每个国家搞承包制,各扫自家门前雪,可以通过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转让等等都可以做,比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某种技术,都可以换算成碳排放量,发展中国家还有一定的排放空间,但是你要注意你的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如果有这样的一个账户出现,就是使你排放权的账户达到平衡,实际上是可以买卖的,某一个国家可以排的更多,但是需要支出资金和技术。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就是每个国家缺少这样一个账户。
PPT显示:这是我们做的一个研究。可以看到,美国有很大的赤字,中国还有很多的赢余。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讲应对气候变化,要解决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再容纳更多的碳,碳排放要受到控制,实际上要解决每一个单位的碳和产出,或者说它的生产率是要提高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用同样一个单位的碳要比过去有更多的产出,或者说过去一个单位的产出比过去要用更少的碳。如果说我们现在建立这样一个账户,同时允许不同的账户之间进行交易,交易存在的话,我们可以设想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实际上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个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率越高,你可以使用更多的碳排放的空间。这样我们主张人均历史累计排放的权利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每个国家是不一样的,初始的权利界定是相同的,但是通过交易刺激了技术进步,刺激大家都在提高碳排放的生产率。实际上应对气候变化并不仅仅是一个很消极的东西,它可以成为一个很积极的东西,就是成为促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机制。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全球应该达成一个共识,当然这个事情现在在做,按照目标确定各国的排放具体数额,最后这个账户能够平衡就行了,不要出现赤字。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每个国家先把自己的事办好,实际上就是一种“承包制”,最后形成一种促进,以提高碳排放的生产率为目标的这样一个新的机制,这样的话,对全世界来讲,应对气候变化最后总的支出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借用国外一些经济学家曾经讲的话,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越早,最终的减排的代价越低,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责任体系。
中国如何行动?按照我们现在的设想,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2020年以前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降低40%到45%的目标,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中国可以制定更长一个时期的减排路线图。还有一件事情,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么多省市自治区,最近这些年,我们通过给各个省市自治区分配指标来促进节能减排,效果也是明显的,我们这套机制还是相当有效的。但同时我们也听到一些抱怨,或者说感觉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贵州和上海比较起来,我的收入水平比你要低得多,上海显然比贵州的发展水平要高得多,是不是减排的任务和空间都一样呢,这实际上就相当于中国和美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按照人均历史累计的方法给每个省建立一个账户,这个事在国内做起来比较困难,首先我们历史资料比较缺乏,但是这样做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各个省、各个企业之间,以自己的账户为基础进行交换,比如一些落后的地方减排成本是比较低的,发达地区的减排成本高,之间可以进行交换,资金技术就可以过来了。这样我们会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减排的新机制,当然这个方面,我的建议如果我们建立这样一个账户体系,哥本哈根大会以后,中国国内这方面的积极性比较高。
稍微看的远一点,全球范围之内碳排放的生产率竞争中,如果我们建立这样的责任体系,中国还是有优势的,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能源正处在一个能源消耗的上升期,我们很多能源的消耗可以通过使用新的节能技术,通过采用新能源这些办法来满足我们能源增长空间的需要,这样中国发展新能源的空间比发达国家更大,这样我们有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另外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积累。所以,在这个领域中间,中国和很多国家可以并驾齐驱的,甚至在有些方面很可能取得局部的优势。如果这套机制能够建立起来,我们可以做一种设想,中国也很有可能既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碳排放的高峰来临的时候,碳排放的账户不一定出现太大的赤字,即使出现了赤字,我们自己也可以平衡,这样可以走出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在实现中国工业化,推进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对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谢谢!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guoy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