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董事奥本海姆::清洁能源并不能提供预期的回报

2010年05月09日 12:04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5月7-9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凤凰网财经频道对此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麦肯锡伦敦分公司资深董事杰瑞米·奥本海姆在5月9日分论坛——“碳金融和新能源投资”上发表演讲。

清洁的基础设施是我们所需要的,可是它们并不能够提供投资者所预期的回报。所以,这方面的投资有一定的风险,同时,得到的回报和我们的风险实在太不匹配。

以下是发言实录:

谢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参与到此次会议当中。我有三个议题,有关低碳成本,当今世界能源系统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融资需要的规模,我们如何去吸引主要的私营部门的资源。首先,给大家讲一下整体的转换,以及所需要的转变,如果没有排放的挑战,就不会有今天的对话。所以先提醒一下自己,我们到底谈什么。

这个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增长,很多经济体二氧化碳的增长从45、46一直上涨,我们需要把这个降下来,哥本哈根的协议当中,当然还没有达成,所有的国家都要求达到两度,但是我们基本上朝着两度的方向已经走了一半。我们需要有一系列的投资,政策需要改变,也需要有更加好的技术,这样可以把经济进行转变,另外,可以把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一种转变,我们确实可以有这样一个路线图,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如果把转变的逻辑应用一下,就可以有一些数据,产生多大的成本,取决于我们的规模和计划。

(PPT)我们在这里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观点,刚才已经说过了800亿美元,我们觉得差不多,比方二三十年以后,这里有一系列的投资要求。左边是比较低端的,右边是比较高端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怎么达到两度。今后10年当中,每一年大概需要1000亿美元,如果真正达到两度的话,应该是达到4000亿美金,这是最高的一个数字,这样才能每一年逐渐增加投资,而使得我们的转变真正成为现实。

我想强调一点,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钱?不可能很精确,但是我们差不多知道每个国家、每个部门需要用多少钱,这样才能按照我们惯常的情况测算需要多少投资,我们可以做这种数学的计算,把这种数学的计算转成具体的行动,具体的政策,让它变得更加实际一点。

我们谈投资的要求,比方每一年一千亿、两千亿,这种规模的投资是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公共部门的,还要依赖于私营部门的投资,怎么样吸引私营部门的投资呢?使得私营部门能够得到一些投资的回报率,他们在这方面是有风险的,我在这里只是想指出私营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四个方面的风险,低碳必须提供更好的机会来吸引私营投资。

第一,碳的价格。碳价格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需要发出这么一个信号,不会有单一的碳价格,现实是有一些不同的办法来获得碳的价格。现在有一种比较合理的争论,碳价格到底应该怎么定?有一点我可以大家,看一看在欧洲的法律草案当中,碳市场可以有效产生一些权利,进行交易,谁拥有这些权利,这不仅是经济上的问题,同时也是政治上的问题,它是我们有效的把一系列的权利和经济的利益进行分配的问题,碳价格立法的过程为什么这么困难?就是因为这方面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政治化,经济学家很难给你一个恰当的答案,如果缺少一个有效的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辩论是不行的。

第二,我们现在正在转型更高的能源成本,这里有一系列的证明,在80年代我们碰到了最糟糕的经济衰退,但是它很快回升回来,能源系统的转变,一部分是关于碳,还有一部分是关于能源价格的波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系统降低波动。很多公司大部分的利润来自于价格的峰值,而不是底线的时候,所以我们需要理解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另外,资本的强度也增加了,这也改变了我们这种管理的模式,主要的能源系统要想作出转变,不可能变成可再生的,或者是核能的,所有的都是资本密集的,没有管理体制的根本改变是不行的。一方面,投资者说要有确定性,另外一方面需要改变管理的模式,这是自相矛盾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应对。我们不能给所有的公司补贴,对于新能源公司在最开始的时候进行转换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会说等等事情的发展再看,资本方面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参与的企业的行为所造成的,或者私募资金造成的。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自己的项目获得最高的收益,我们在能源转变方面,这些项目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PPT)这就是我们的想法,清洁的基础设施是我们所需要的,可是它们并不能够提供投资者所预期的回报。所以,这方面的投资有一定的风险,同时,得到的回报和我们的风险实在太不匹配。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来处理有关的风险,需要作为一揽子进行处理,还要明确有什么样的调控工具,而且要看一下碳的价格风险,同时对市场进行干预,和市场相关的风险在短期来说确实是比较高的,今后10年都会如此,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我们可以帮助提升回报,同时在股本方面,需要的水平不用太高。谢谢!

相关专题:

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北京车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guoym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