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泡沫:次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2)
疯狂三部曲:从消费热到投机狂潮
在1634年以前,郁金香和其他花卉一样是由花农种植并直接经销的,价格波动的幅度并不大。
花卉的保存时间不长,难以进行投机。于是,那些聪明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最后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致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效仿疯狂地抢购郁金香球茎。
看好郁金香市场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连球茎都无法满足需要了。
于是,人们不再直接买卖球茎,而是买卖购买郁金香球茎的合同!
郁金香球茎的收获期是每年的9月。在1636年底,荷兰郁金香市场上不仅买卖已经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在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期货市场形成了。
所谓期货,是与现货相对应的概念。买卖的双方,并不在达成交易的时候交割货物,而是约定在未来一个时期,按照约定好的价格交割。比如我们第一章举的订购汽车三个月以后交货的例子,就是一种典型的期货交易。但真正的期货市场比这个要稍微复杂一点,这个市场上主要交易的是期货合同。比如你交了买汽车的钱,假设这辆汽车的价格是10万元。汽车经销商给了你收据,收据上面写着“三个月后凭此收据提车”。这张收据,就是一份期货合同。如果三个月内你决定不要这辆汽车了,你可以把这张收据卖给别人。假设这个时候这辆汽车的市场价格涨到了15万元,那么这张收据的价格就不再是10万元,而是15万!通过卖出这张收据,你可以赚到5万元。卖出这张收据以后,这辆汽车就与你无关了。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你是在买卖汽车,但实际上你从来没有见到过这辆车,也不会真的把这辆车开回家,只是通过买卖收据就可以赚到5万元。
因此,在1636年买卖1637年的郁金香球茎,实际上不是买卖球茎,而是买卖球茎期货合同。谁到了1637年球茎收获的时候持有这张合同,谁就可以从合同上的最初卖方手里拿到球茎。这个合同可以经过无数次倒卖。倒卖合同的交易成本,显然比直接交易球茎要低很多,既方便携带也方便保存。这就让大量对郁金香本身毫无兴趣的投机者参与进来。他根本不需要了解培育郁金香的任何知识,只要知道这个品种的郁金香很值钱,过一段时间还会上涨就可以。然后买入这个品种球茎1637年交货的合同,放上一段时间,等着价格上涨,再把这个合同卖给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根本没有见过郁金香球茎长什么样,也根本不想拥有郁金香或者郁金香球茎,他参与其中的惟一目的就是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一份合同来赚钱。
所以,所谓的“郁金香泡沫”,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不是那么准确,很多时候是混杂到一块的,但至少有助于我们了解泡沫逐步形成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消费阶段,就是直接买卖郁金香花。
大部分人购买花朵只是为了自己使用――观赏或者佩戴。虽然价格不菲,但购买它的人觉得这个钱花得值,实实在在的给他带来了享受――让自己显得尊贵、高雅、美丽的精神福利。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郁金香价格体现了它的实际价值,基本没有什么泡沫。
第二个阶段是投资阶段,就是人们开始买卖郁金香球茎。
如果说郁金香花朵是一种消费品的话,那么郁金香球茎则可以说是一种投资品,或者叫资产,因为它可以生产出消费品。有的人买球茎是为了培植花朵,然后出售,这是纯粹的投资。有的人买来是为了把球茎高价卖出去,这就带有投机的成分。投机行为推动了价格上涨,泡沫开始出现。
第三个阶段是投机阶段,就是人们开始大量买卖郁金香球茎合同。
这种合同的买卖就既不是买卖消费品,也不是买卖资产,而是买卖一种“在未来某个时期获得球茎的权利”。这个引号里边的词语有点绕口,直观来说,它就是在买卖一张收据。这就大大方便了投机,不管你是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贵族还是乞丐,不管你是远在异国他乡还是身处穷乡僻壤,都可以随时随地拿出自己的钱来进行郁金香投机。特别是在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已经明显高得离谱的时候,所有的买卖行为就全都变成了投机。这个时候的买卖成了一种完全的“搏傻”行为:
也就是买入者自己也知道以这个价钱买进郁金香纯粹是傻瓜,但还是要买,因为他们在心里打赌还会有比自己更傻的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从自己手里买过去。这个时候没有人多少人再关心郁金香有什么用,人们只关心赚钱、赚钱、赚钱!
在这个新生的期货市场上,没有很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郁金香合同很容易被买进再卖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经易手。这就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倒买倒卖。在多次转手过程中,郁金香价格也被节节拔高。
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猛涨,价格越高,购买者越多――也就是傻瓜越多。一些本来不傻的人,因为看见别的傻瓜赚了钱,就决定把自己也变成傻瓜――只要能找到下一个傻瓜就行,自己的智商水平也就懒得去管了。欧洲各国的投机商纷纷拥集荷兰,加入了这一投机狂潮。
到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以一种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为例,这种郁金香在1623年时的价格为1000荷兰盾,到1636年便已涨到5500荷兰盾。1637年2月,一枚“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售价曾高达6700荷兰盾。这一价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27吨奶酪!相对于这种顶级郁金香来说,普通郁金香的涨幅更是“疯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了1668荷兰盾。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对这次郁金香狂热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购买郁金香,即使再高的价格他们也会愿意买。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
在这股狂热中还发生的两个真实的故事,可以看出人们对郁金香疯狂到什么程度:
第一个故事是说一位英国水手第一次来到荷兰,他不知道荷兰国内正在掀起起郁金香投机潮。水手因卖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奖赏,离船时他顺手拿了一朵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球茎。那朵球茎是船主花了3000金币,(约合现在3到5万美元)从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买来的。当船主发现郁金香丢失时,便去找那位水手,并在一家餐厅里找到了他,却发现水手正在颇为享受的就着熏腓鱼和球茎一起嚼着吃。
――原来,这个水手根本不知道什么郁金香球茎,他以为这是洋葱,应该作为鲱鱼的佐料一块儿吃。这个球茎的主人将水手告上法院,法院的法官还算比较清醒,判水手无罪。但在那个法制观念并不那么强的时代,这个球茎的主人一怒之下竟然将这个水手私自囚禁了十年!
第二个故事是说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见的“黑色”郁金香。消息传开后,一伙来自哈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他们。最后,鞋匠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把自己的宝贝卖给了他们,没想到,买家中有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用脚将其踩成一滩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轻松地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了一只黑色郁金香,为了确保自己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情愿付出一切代价,若有必要,上万荷兰盾也在所不惜。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