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昌崇:政策无心插柳柳成荫 东北振兴与繁荣面临难得契机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卢昌崇(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副理事长卢昌崇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前夕与凤凰网财经的独家对话中表示,东北的振兴与繁荣面临很难得的契机。
卢昌崇表示,装备制造业一直是东北地区在建国以来引以为豪的关键性产业,东北地区最早有“共和国装备部”称谓,持续多年。“东北地区解放比较早,加之在以前的时候,工业基础也还比较好,解放前早就成了新中国的一个大后方,装备制造业、军工、银材、储备、矿山,几乎是各种支援应有尽有,但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装备制造业作为‘共和国装备部’的职能在不断减弱。”
他认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作为核心产业,之所以不断退化,作用不断减低,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观念和体制的问题。“在体制方面,东北地区‘温水煮青蛙’的效应体现得很明显。”
“南方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相对而言是乘改革先河的东风,而且是从民用品、轻工业品起步的,势头非常猛,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消费品市场极为短缺,轻工业品极为匮乏,因而短时期内是横扫全国淘得了第一桶金,因而改革步伐也特别快。北方装备制造业属于重工业,它的转型就比较慢,因为它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就落到市场后面一步。”
卢昌崇进一步解释了“温水煮青蛙”效应,他表示,东北计划经济基础较深厚,装备制造业、重工业的转型必须要有缓慢的过程,因而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缩减是有一个过程的。
“如果一下把指令性计划都缩减的话,这就和前苏联的休克疗法差不多了,进一步就会造成瘫痪,难以运作。不断地缩减国家指令性计划,这就像用冷水煮青蛙,慢慢加温。到后来,指令性计划减得越来越少的时候,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老国企和装备制造业的问题可能才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国内改革开放总说‘温水煮青蛙’,其实东北地区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缩减,是比较典型的案例。指令性计划在不断萎缩,一开始减了5%,还有95%,日子过得还蛮好,90%的时候也行,80%的时候内部也行,但后来指令性计划越来越少的时候,就发现问题越来越突出了。”
卢昌崇认为,指令性计划减少,只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根据调研发现,珠三角及其后的长三角原来是从东北采购装备制造业和重工业产品。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这些地区通过外购的手段来采购装备制造业的一些零部件,使得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市场在不断萎缩。”
“根据粗线条的比较,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重工业这块儿的萎缩规模,跟南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通过贸易替代的方式所取得的重工业品、装备制造业,规模上大抵是差不多的。”
卢昌崇指出,东北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波及的程度,并不像有些贸易依赖程度高的地方那么严重。“这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此前几年中央已经采取了一些振兴东北的措施,注资、项目等,这些措施有一个滞后期,其效应可能是目前正好反映出来。”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东北这些年以来,充分反思了传统工业逐渐失去优势的一些问题。比如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绩效问题,国家也推出了一些有利于促进制度创新的措施,在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领域体现得比较明显,也发挥了一些作用。”
卢昌崇认为,外贸依赖程度较高的一些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外贸规模有所缩减,而同时,国内又采取了扩大内需、减轻对外国市场依赖的一些举措,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装备制造业获得了一些机会。“像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变压器、鼓风机、机床和起动机等方面,从今年以来,市场一直还是不错的。”
“在某种程度上,这次金融危机,为辽宁乃至东北的装备制造业重新恢复、填补原来失去的市场提供了一些机会。”
卢昌崇表示,东北地区的企业及各级政府大力花钱革新,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把企业能量释放出来,也为东北少受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作用。
“以前振兴东北主要是以项目资金拉动,项目可以说是一个点,它的拉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这次辽宁‘五点一线’的项目,对整个东北的扇形拉动作用会更强一些,它和原来点的拉动力度不一样。这样一个扇形的面,所面向的市场区域也较广阔,比如京津唐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放眼国内看它的市场前景,空间是比较大的。”
卢昌崇称,如再进一步拓展视野,可以放眼整个东北亚地区,它的辐射面还包括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北朝鲜,甚至整个东亚地区,也都在扇面拉动半径之内。
“从长期来看,我对‘五点一线’启动的效应非常看好。所以振兴东北项目启动、‘五点一线’扇形方式的拉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早几年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倒是在金融危机酝酿发酵的过程中,再加上国内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拉动内需措施,作用到一起的时候,恰恰为东北的振兴与繁荣提供了一个很难得的契机。”
“有些政策效应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偶然性的东西结合到一起,也孕育了东北繁荣振兴的一种必然性。”他最后表示。(何庆宇/文)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何庆宇
编辑:
luq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