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理论:中国民营化理论及对策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0)
候选理论简介十三
(参选理论编号:CETIA10-1-013)
一、候选理论名称
中国民营化理论及对策
二、主要贡献人
李德伟等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产权制度的改革,这是一个引起长期激烈争议的话题,左的和右的思潮往往将改革的市场化和产权制度改革,攻击为“私有化”,在实践中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展。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必须创造性地、灵活地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现代经济学理论、政策学理论和根据人们的认识水平循循善诱地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提高改革意识的策略。作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在8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民营化理论及对策》,这是一个极富于创造性智慧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成果,有力的推进了中国民营化、市场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早在改革初期,作者通过对中外企业管理体制的反思,已经得出结论: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其趋势是“民营化”。然而,在当时,这一观点是极其敏感的。考虑到当时人们可能接受的程度,坐着1984年在承担国家体改委企业改革项目时,提出了一种“隐形的民营化”,从明确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出发,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分开,经营者和职工得到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和使用权。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坐着进一步论证:市场经济从其本质来看,主要是民间自主经营的公平竞争的市场活动,国家应当成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秩序维护者,是裁判员。为此,作者作为国家经委、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政策研究人员,1988年在参加“APDC(亚太发展中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国际合作研究中,根据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的“官督民办”经济,批判吸取国际上企业改革,“privation”的经验与教训,联系中国改革实际情况,先后发变了《Looking Back and Ahead(回顾和展望——关于中故宫企业改革)》、《Theory of Multifactor-oriented Economy and General-Joint-Stock System---Issues and Choice of Enterprise Reform in China(多元导向经济理论与广义股份制)》、《Reform of Public Enterprise in China(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等等英文论文,结合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思想,提出了中国的民营化概念、方式、作用和发展趋势的系统理论。
1988年,作者在《世界经济导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提出“中国民营化和民营经济”理论,并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民营化,具体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产权转让,即出售国有企业产权,形成民有民营企业。二是保持国有资产所有权不变,转让经营权,形成国有民营企业。与之相配合的是政府在金融、价格和税收等宏观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助于民营化的政策。这一理论将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与民营化结合起来,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种积极成果。
针对当时人们将“私有化与民营化”混为一谈,是产权制度改革举步维艰的情况,作者作为政府政策研究人员,在内部文件和公开演讲论文中,多次强调,不要把“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所有制对立”与“国营与民营的经营方式的区别”混为一谈。中国的民营化适合中国改革具体情况的有中国特色的产权改革的具体形式。
作者反驳了攻击者,指出:私有制只有一少数人垄断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借此剥削劳动者的产权制度。当大多数人乃至全体居民都拥有某种形式的物力资源或人力资源,并被资本化时;当个人产权受到极大限制,社会化的法人产权成为实际运行的功能资本,而原始出资者个人对社会化的法人产权不能侵犯、分割时;一句话,当来源于私人所有的资产被集中起来,只能用于为大多数人谋福利,而不能为少数人剥削多数人服务时,这种形式就不是私有化,二是社会化的所有权形式了。由于作者坚持真理的勇气和善于引导的智慧,推动中国民营经济克服重重阻力,迅速发展。
在实践中,作者身体力行地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多次召开民营经济的国际国内研讨会,为民营企业的全国联合进行了艰苦的工作。
作者进一步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民营化的实践形式,主张从中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改革的具体国情出发,从理顺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及劳动权的辩证关系出发,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吸取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发展的合理因素,将出资人原始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分离、所有权与敬意和那个权分立、股权分散化和人力资本等等理论融为一体,创造性地提出“全要素资本化”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思想。这样一来,就巧妙地将企业所有权、经营方式和用工制度的改革思路,统一为从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到分配方式三方面协调进行的系统改革理论。这一方式吸取国际上职工股权计划、利润共享制和工人参与制的合理因素,形成了广义的股份制(泛股制)及其相应的分配制度,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微观基础。
五、推荐理由
《中国民营化理论及对策》是作者作为政府政策高级研究人员在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极富创造性地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性成果。
在中国,由于左的和右的种种因素,民营经济发展和产权制度改革经过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作者创造性地将民营经济理论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理论融为一体,高度概括了中国企业改革的积极成果。
在推进民营化过程中,作者详细研究了国际“privatization”,并指出:它是与“国有化”相对的概念,是指将政府直接经营的经济转为民间个人和集团经营的过程,与国内所谓将国有企业产权转交私人的“私有化”有原则区别。作者明确区分“私有化”和“民营化”,扫除了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这需要高度的创造精神。作者为此发起召开了多次民营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研讨会。
“民营经济”归结为产权制度改革,在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试行“全要素资本化”,作者以广义的股份制(泛股制)来具体化这些理论思想。这些思想提出后,获得经济学界的很高评价,得到中央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支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后,多家中央媒介追踪报导,推介其经验,迅速推广到全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检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被广泛推广应用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各种具体形式中,成为我国企业改革最有活力的成功经验。现在,在中国凡是成功的现代企业,只要还是企业,没有不采用非政府官员的经营者经营的,也就是说,实现了“民营化”。
随着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民营化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趋势。到目前为止,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已解决了4.5亿人的就业(占全国从业人口的72%),在社会消费品总额中,比重达到70%。自此,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有些人不了解中国改革过程的艰难曲折,将“民营化”混淆于“私有化”,其实,只有身临其境的改革者才能体会到这是实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的智慧结晶,是最能反映中国改革过程的艰难性质,最能体现中国改革特色的创造性成果,是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最迅速、最直接、成本最小、痛苦最少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道路,大大减轻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困难和矛盾。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有创新性的企业改革思路和政策创新。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得到肯定后,各种民营化形式在全国迅速推行,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独具特色的、普遍实行的成功形式,有关理论研究也获得突破性发展,对马列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发展经济学做出了重要发展。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 李德伟,《Reform of public Enterprise in China》,《中国国有企业改革》,1988.4。.
2. 李德伟,《Theory of Multifactor-oriented Economy and General-Joint-Stock System---Issues and Choice of Enterprise Reform in China》(《多元导向经济理论与广义股份制》)1988.4。
以上两篇英文论文是1988年在国家经委和国家计委时应邀参加APDC(亚太发展中心)国有企业改革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的成果,均被收入Geeta Gouri 主编的《privatization of public enterprises》一书,OXFORD&IBH PUBLISHING CO.PVT.LTD,1991年10月出版。
3.李德伟,《民营化:亚太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趋势》,《经济改革内部资料》,1988.16;《国家体改委资料》,1988.23;《工人日报》1988.10.17。
4.李德伟,《趋势:亚太地区国有企业走向民营化》《经济学周报》,1988.7.24。
5.李德伟等,《民营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世界经济导报》,1988.7.25。
6.李德伟,《民营经济——新经济体制的趋势》,《世界经济导报》,1988.8.29。
7.李德伟等,《社会主义从国营到民营的发展》,《工人日报》,1988.10.31。
8.李德伟等,《民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学周报》,1988.12.11。
9.李德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变革》,《经济体改内部参考》,1988.23。
10. 李德伟等,《多元导向经济与泛股制》,《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8.120。
11.李德伟等,《国有经济如何实现有效管理》,《经济参考报》,1991.10.23。
12.李德伟等,《国有经济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经济改革内部参考》,1991.23。
13.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泛股制》,《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报告》,1992.9;《管理世界》,1992.5。
14.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体制改革杂志》,1992.2。
15.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中国技术经济》,1993.3。
16.李德伟等,《市场经济与民营经济》,《经济日报》,1993.3。
17.李德伟等,《应该正确理解民营经济》,《经济参考报》,1993.11.8。
18.李德伟等,《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研讨会纪要》,《经济学动态》,1993.12。
19.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节下的民营经济》,《社会科学参考》,1993.16。
20.李德伟等编译,《世界经济的民营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21.李德伟等,《对民营经济的一种认识》,《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6。
22.李德伟,《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的必然趋势》,《改革内参》,1994.7。
23.李德伟等,《中国非国有经济发展问题研讨会概要》,《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1。
24.李德伟等,《关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参考资料》,1995.2.16。
25.李德伟等,《走出改革的陷阱》,《改革内参》,1995.6。
26.李德伟等,《论非国有经济发展问题》,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1995.11。
27.李德伟,《世纪的反思-李德伟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文选》,工商出版社,2000.10。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dingh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