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坠楼事件频发凸显中国制造业深层危机
富士康最近半年来发生的连续坠楼事件,恐怕会成为一个特殊的、难以磨灭的符号。
令人震惊和不解的是,很早之前全国媒体对此就已经展开过大规模报道,并促使富士康采取众多措施来避免自杀的继续蔓延。但即便是后来郭台铭亲自到厂区调查、慰问、许诺提薪、甚至在楼顶焊上数米高的铁栏杆……一切还是不能阻止悲剧在这个全球闻名的、代表制造业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平的工厂里持续发生。
再匪夷所思的噩梦,也一定有其爆发的原因。富士康的管理与企业文化的问题?新生代劳动力的心理健康问题?媒体一窝蜂的报道引发的传染效应?或许这些都有其道理,但我却相信这其中最深层的原因恐怕莫过于传统的“中国制造”模式,与新一代中国劳动力环境难以调和的冲突。
我曾与一位地处深圳的本土制造业企业家认真探讨过,发现对于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过去10年甚至20年来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几乎没有改变。虽然打卡的机器可能数字化了,流水线的管理可能精细化了,但是相对低端的制造业地位,决定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员工的生存状态,依旧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
而与此同时,新一代劳动力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5亿多手机用户中的一大部分是农民工群体;甚至很大一部分的移动互联网流量都来自于80、90后的农民工群体,因为他们要用移动QQ来聊天。这些并不像他们父辈那样以养家糊口为目的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有着充分的信息能力、有着更高的心理预期;当然,也有着对传统制造业枯燥、机械和“低价值”工作环境更低的耐受度。
富士康作为全球杰出的代工企业,可以给员工住带空调的宿舍、建游泳池、娱乐室,组织心理咨询,甚至老板一抬手就涨20%的工资。但是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看得见的投入其实都不是最大的成本,而改变制造企业的枯燥、机械和低价值的文化氛围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意味管理模式、甚至是商业模式的改变,这恐怕比重建一个富士康还难。
很明显,要让中国的农民工与国际接轨,如美国工人般快乐工作,“中国制造”必定灰飞烟灭了。但实际上,中国新一代农民工的见识和诉求,却真的在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国际接轨──这就是中国制造的深层危机。
富士康的尴尬只是此危机的一种极端体现,紧接着发生的本田中国工厂因为工人的提薪要求得不到满意答复而停工的故事,则是这个危机的另一面。如果说经济危机是外部气候变化,那么这则体现了“中国制造”自身机能的衰退。 某种程度上,后者远比前者可怕。所以,说一群工人的情绪,正在改变一个产业,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危言耸听。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zhang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