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源自于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当时,在环境合理容量的前提下,政治家们人为规定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要受到限制,由此导致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开始稀缺,并成为一种有价产品,称为碳资产。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而中国已成为CDM(清洁发展机制)下提供碳减排量最大的国家。
当一些CDM项目开发机构到中国找项目时,很多中国企业都不敢相信,像太阳能发电、水电站、风能发电这样的项目,除了收取电价,还能“卖碳”获利,而且收入不菲。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就在中国的CDM业主风风火火的从“卖碳”中获取收益时,他们突然发现,他们卖出去的碳资产价格只有四五欧元一吨,而国际价格已达到了十几欧元,开发CDM项目的机构转一下手就获得了更巨额的利润。于是国家发改委出台了CERs的最低指导价,规定每吨不得低于8欧元。
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和哥本哈根峰会上国际政治力量的角力,博弈之局急转直下,碳的价格又开始暴跌。个别买家为了止损甚至拒绝履行合同。
尽管碳交易市场隐藏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参与者依然乐此不疲角逐于这个市场,争抢减碳市场的机会。毕竟,这是一场有暴富机会的游戏。
珠江啤酒注册CDM年赚300万
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珠江啤酒”)董事长兼总经理方贵权有理由兴奋。
2009年9月份,全国清洁生产现场交流会在珠江啤酒的广州“大本营”召开。此次会议选择在一家南方的生产企业开,而非北京,可谓罕见。这是珠江啤酒引以为傲的“四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功劳。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更是把珠江啤酒称为“南方明珠”。
作为珠江啤酒“循环经济项目”之一,广州珠江啤酒沼气回收利用项目2009年12月20日在联合国成功注册CDM(即“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每年估计减排二氧化碳达35780吨。这意味着,即使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价格——每吨不低于8欧元出售,珠江啤酒这个项目每年可在碳交易市场至少获得30万欧元的回报。当然,具体的价格根据与买家(瑞士南极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极碳资产)签订的协议价格进行。
据了解,珠江啤酒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2008年实现沼气发电量为590万千瓦时,余热制冷节约了冷机用电180万千瓦时,年经济效益超过560万元。年节电量折合标煤(标准煤炭)2700多吨。
近年来,珠江啤酒在清洁生产方面投入1.7亿元,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超3.82亿元。
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期致力于清洁生产的珠江啤酒可谓名利双收。
啤酒业是食品领域内耗能较大、排废较多的行业之一。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