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老板携整麻袋现金赴海南买房 温州商人称泡沫重现
建设国际旅游岛已酝酿十年,期待“免税、免签证”促成购物天堂与度假胜地;有人认为楼市已现泡沫
在节气表上,1月20日这一天是大寒。
北方的人们裹在棉服里发抖,或躲在暖气房不敢出门。而在海南亚龙湾的海滩上,人们穿着泳衣嬉戏。
当晚,有些游客还在沙滩椰子林里举办了一场烧烤晚宴。
出生在亚龙湾的导游王博,指着盛开的紫色三角梅说:“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凋谢的花朵。”
碧海银滩、四季花开的海南,是国人眼里的度假天堂。不过,这个中国最年轻的省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地区之一。
GDP落后与环境美景之间的纠结,已让海南蹒跚了数十年。
不过,在海南人看来,这一切都要改变了。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列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海南将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30年前,1980年,中央第一次正式讨论开发海南时,海南还在生产最原始的生产生活资料。那时候海南想做的,不过是发展“商品经济”。
30年后,再次提出的大开发,是国际化的概念。
目前,在海南,从导游到出租车司机到普通市民,无不在热议“海南国际旅游岛”。
这个位于中国最南方的热带海岛,已成为一片燃烧的土地。
【诞生】 国际旅游岛酝酿十年
经过两年研究,迟福林得出的结论是:旅游产业的开放,应是海南产业开放的突破口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是最早提出“国际旅游岛”概念的人。海南省发改委的人,习惯称他为“国际旅游岛的总工程师”。
1月13日,迟福林介绍,1998年的时候,受海南省委的委托,他们做了一个课题,“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
迟福林回忆,当时的海南省委书记杜青林看到报告后很高兴,“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这是一个大思路,突破口就在这里”。
经过两年研究,迟福林得出一个结论:旅游产业的开放,应是海南产业开放的突破口。
2000年,他提出了“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并在2001年正式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
2005年,三亚市主动向国家发改委提议,把三亚作为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时任省长卫留成认为,要变还不如整个海南一起变,于是“最后干脆把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省区域发展的战略”。
2007年4月2日,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主持召开了关于申报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汇报会,向国务院申请支持的政策确定为“两免”(免签证、市内免税店)等。
2008年,海南建省20周年,胡锦涛到海南视察时提出,希望海南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迟福林说,当时国务院的态度已很明确了,鼓励和支持海南进行国际旅游岛建设。
在2009年初,温家宝参加博鳌论坛后视察海南。“温总理当时做了一个长篇讲话,表示国家将全力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将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实施。”
随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20多个部委参与研究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意见。
《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国务院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列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意见》明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
相关报道:
分析评论: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heq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