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导火索引爆利益纠纷 胡舒立新阵地或推出财经新闻周刊(2)
揽私活的嫌疑
9月份,《财经》管理层谋划的另一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财项目”。
知情人士透露,简单来说,该项目的性质是:“小超人”李泽楷办一个英文通讯社,通讯社消息并非公开报道,而是专向客户提供第一时间的专业领域资讯。《财经》团队为其供稿,收取稿费。
“这件事,让‘联办’不满。在他们看来,这是编辑部利用《财经》品牌揽私活。”知情人士说,接二连三的事件,让“联办”开始“有了想法”。“有风声说,他们可能想要弹劾胡舒立。”
然而,知情人士指出,上述事件仅仅是导火索。引发这场动荡的,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
深层原因
杂志高产出与个人低收入
《财经》的主办单位是“联办”。
知情人士透露,这决定了《财经》对于利润分配没有发言权。据悉,《财经》年广告收入以亿元计算。一个只有200多名员工的媒体团队,创造出这样的价值,远超国内传统媒体的人均生产率。
“联办”旗下的媒体中,《财经》的创利能力最强。据相关财报,《财经》今年上半年带来的收入约为5410万港元,比去年下降16.9%。这一数字,远远低于财讯传媒的其他媒体降幅。
那么,《财经》赚取的利润,怎样分配呢?
“《财经》实行预算制,即每年的投入是固定的,并不以贡献率来确定杂志社收入。”知情人士说,“去年,《财经》采编队伍开始实施年薪制,员工工资固定,只是年底分些少量的奖金。”
《财经》内部一位记者坦言,“我们的工资在业内不算高,与我们的媒体地位并不匹配。”
“就算是胡舒立和其他高管,也都是打工者,薪水与其贡献相比,其实也不高。”知情人士说,“《财经》并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这是个长期以来的矛盾。另外,《财经》杂志致力于打造财经网,也没有得到‘联办’的充分支持。”
自主采编权之争
长久以来,“利益分配的矛盾”并没有被上升到特别的高度。“这些年来,《财经》团队坚守在这块阵地,主要是‘联办’给了自主的采编权。这种待遇,让《财经》团队有着优越感。”
知情人士说,“过去,‘联办’对于《财经》采编极少干涉,这让杂志成为国内最锋锐的媒体。除了极少数过于敏感的报道外,基本都能刊发。但今年以来,包括前面说的那些导火索,‘联办’对采编权的干涉增多。多篇重量级稿件,不得不毙掉或是推迟刊发。此时此刻,别说‘联办’要弹劾胡舒立,以胡舒立团队的性格,也很难忍受。”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自主采编权之争,是胡舒立选择离开的原因。“赚来的钱,自己留不了。想要实现的理想,越来越远。这种情况下,离开在所难免。”
变革的失败
知情人士透露,种种问题出现后,一个变革的想法曾浮出水面。
“就是改变《财经》的主管单位,拉进中信集团入股。当时,中信集团表示可以,要求做大股东,‘联办’做小股东。”这位人士说,“《财经》管理高层倾向这个方案,‘联办’开始也同意。但从事态发展看,这可能仅是口头的表态。进入到9月下旬后,谈判彻底失败。之后,吴传晖辞职。”
有关人士说,事情演变到这个境地,可谓覆水难收。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辛言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