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与股东分歧升级 胡舒立或将无奈离职

2009年10月13日 11:12搜狐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财经》人事地震 回顾】

《财经》杂志人事地震 总经理吴传晖等60余人辞职被曝高层集体出走《财经》杂志发公告予以否认

搜狐财经讯:继《财经》杂志总经理吴传晖离职之后,《财经》杂志的创办人、灵魂人物胡舒立也可能被迫离职。

最新的消息表明,《财经》杂志的惟一股东联办已经非常迅速地任命了新任总经理,联办核心高管媒管部总经理戴小京已经接替吴传晖,兼任《财经》总经理、《财经》广告总监,全面接管《财经》经营事务。种种迹象表明,《财经》杂志的集体离职事件或许是与股东方意见分歧不可调和之后的被动选择。

戴小京据称是联办(持香港上市公司,财讯传媒,股票代码0205)仅次于王波明的第二号人物,同时是财讯传媒执行董事,在联办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他一起接管《财经》经营事务的,还有财讯集团的发行总经理刘宵,兼任《财经》副总经理。随着吴传晖及经营部门70人的全部离职,胡舒立所掌控的《财经》杂志,半壁江山已经由股东联办嫡系掌控。

据知情人士分析,《财经》与股东分歧加剧,核心原因可能缘于种种外部环境压力下,联办的经营需求与《财经》杂志独立的媒体立场之间产生的冲突积累所致。被视为中国媒体标杆的《财经》杂志,秉承着“独立、独到、独家”的媒体发展理念,在胡舒立的带领之下,团结了一大批有理想有独立新闻操守的专业媒体人,《财经》的文章往往敢于触及国内许多媒体回避或忌讳的题材与领域,不仅被大批国内高端读者所青睐,也被境外媒体视为观察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窗口。

《财经》不仅是国内媒体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其股东联办重要的盈利旗舰。联办旗下媒体虽然众多,但大多经营状态不佳,联办旗下的老牌财经门户和讯网,不仅盈利状况乏善可陈,且核心主管也不稳定。其内容总编辑从刘峻到上半年离职加盟网易的杨斌,近年来如走马灯般更换。而刚刚担任总编辑不久的陈峰也选择了离职加盟酷六网,在陈峰离职前,联席总编辑陈志华就已离职加盟激动网。在香港上市的财讯传媒集团,上半年曾一度在一月内股价持续下跌,国庆前,财讯发布了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上半年财报,其收入达1.157亿港元,比去年同期的1.469亿港元下降约21.2%;股东应占亏损4110万港元,去年同期则盈利480万港元。财讯传媒的另外两本杂志《地产》和《证券市场周刊》的收入降幅则分别高达47.3%和66.1%。惟一强劲支撑财经传媒集团收入的,就是《财经》杂志,《财经》今年上半年带来的收入约为5410万港元,仅比去年下降了16.9%。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整体业绩不佳,联办、财讯传媒对《财经》的期望值便越来越高。但《财经》编辑部及胡舒立本人对于媒体独立品格的过分较真,使联办的高管们往往在客户与重要的关系面前陷入被动,甚至被戏称为与《财经》无关的人。而胡舒立本人,视《财经》杂志如生命,又处在传播实践一线,对于未来《财经》杂志的发展战略,构筑了种种美好的前景,比如发展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的新媒体,比如转型为财经通讯社,而《财经网》的成功,使这种前景看上去更容易捕捉。

但这种发展方向无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支撑,《财经》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理念似乎并不被股东完全认可。为此,胡舒立与吴传晖及团队联手,希望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改善股东结构,终结“一股独大”的决策权垄断,使《财经》保持原有的发展路向。但这种努力并不顺利,胡舒立及其团队在坎坷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吴传晖及经营部近70人的离职,似乎表明这条路已经被股东方封死。

据内部人士透露,截止目前,胡舒立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她不希望也不忍心放弃《财经》这个由她一手打造起来的平台,她抱最后一线希望,等待联办大老板王波明从国外归来,期望再次通过与高层的谈判解决问题。但据知情者分析,即使是王波明从国外归来,谈判成功的几率也非常小。

在这种情况下,胡舒立艰守《财经》已经是一种无奈。如果谈判破裂,胡舒立及吴传晖及整个团队,只能选择此前坊间流传的创业方式,会选择另起炉灶,重新起步,打造一个新的媒体平台。消息人士透露,筹划中的不是单纯的杂志,而是全媒体平台,编辑方针将延续《财经》杂志的传统。据说中信集团等机构已与胡舒立沟通几次,也有其他媒体集团对胡舒立再创业表示了兴趣。

如果胡舒立最终选择离职,那么,一个肯定的结局是,《财经》编辑部的全体骨干,包括王烁、杨大明等资深的财经传媒人,一定会悉数追随而去。不能想像一个编辑部整体离职后的《财经》,其价值观、编辑方针、媒体资源等无形资产还能延续下去。如果胡舒立最选择了离职,《财经》杂志的辉煌,也许就此划上句号,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而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评价,《财经》杂志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胡舒立及其团队出色的业务能力,还与当时的市场状况、政策环境与媒体竞争格局息息相关。胡舒立及其团队一定能创办成功一个不错的媒体平台,但能否成就《财经》的辉煌,恐怕是个问号。事易时移,就像不能同时跨进同一条河流,不能种出同一棵树木一样,同样的两人个,也不可能在多年之后,再生出一个完全一样的娃。

胡舒立本人在最新的《中国新闻周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无法确定的愿景》。文章有几句话:“我觉得媒体的批评权、公众的知情权远远大于利益集团自赋的或他赋的历史使命。”“我又希望媒体有更大的空间,不承担那么多的压力,媒体人可以安心而尽职地履行媒体责任。”“我只想,应当无愧于未来,其余的只有后人来说、来做了。”这篇文章是回顾其媒体理念成熟的轨迹及《财经》杂志的发展过程的,标题及这些关键的句子,似乎隐含了某种无奈的表达。(搜狐财经独家文章)

相关专题:

《财经》杂志人事大震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tianql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