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通胀必须有合理的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组合

2010年05月24日 08:40财经国家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既要防止因为经济过热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为抑制通货膨胀而使经济出现“超调”。“走钢丝”成为不可避免的政策挑战。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露 刘琳 实习生 刘明霞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2.8%,较之上月上升了0.4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6.8%。从统计数据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去年11月由负转正后,一直呈现上行趋势。

“目前经济已经进入温和通胀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说。他预计全年CPI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到下半年,要防止温和型通货膨胀向中度通货膨胀转变。

“货币政策应从‘适度宽松’转为‘中性’,同时要加大粮食库存,保证农业收成。”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董小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建议。

食品和居住价格带动

小小的绿豆,从去年夏天的3元/500克暴涨到现在的9元/500克,高达3倍,这还仅仅是批发价。采访中,本刊记者在沃尔玛超市查到的绿豆价格是13元/500克,比8.8元/500克的肉价还贵出不少。

在暴涨的绿豆价格背后,是蔬菜、肉禽蛋奶等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扬。“我们这边的蔬菜价格,从今年3月开始就高于去年同期,幅度在20%-30%,”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农产品买卖双方作为微观市场的神经末梢,他们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反映同4月份CPI数据的特征相吻合。在5月14日举行的国家统计局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4月份CPI涨幅出现进一步扩大,主要是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带动的。“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5.9%,仅这一项就拉动CPI上涨1.9个百分点。”盛来运说。

同时,牵引上一轮通胀的主力——猪肉价格,从去年底持续14周走低之后开始企稳回升。从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可以发现,2010年5月17日,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猪肉(精瘦肉)零售价格平均为10.91元/500克,比发改委在2009年5月18日监测的10.67元/500克有小幅提高。

食品价格上升的周期中,粮价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日前表示,4月份粮价的持续小幅上涨,是政府提高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控的结果。

进入5月份以来,粮食价格的同比上升势头依旧明显。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9年5月13日数据显示,标准粉价格为2400元/吨,而今年5月12日,已经上升到2540元/吨,同比上涨5.8%。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调查司联合发布的2010年《农村绿皮书》预测,今年粮食生产价格上涨率可能超过5%,进而带动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4%。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此前连续6年的丰收将足以保证今年的粮食供给。因此“粮价涨幅可控制在6%以内,预计拉动CPI两个百分点左右。”

输入型通胀缓解

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今天,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日趋复杂,各种国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通胀亦不例外。

近期,国际经济环境颇有“山雨欲来”的势头。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外债和财政状况纷纷步希腊后尘,演化成一场波及欧洲诸多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市场因此剧烈震荡。

盛来运在日前的发布会上指出,债务危机造成欧元贬值,同时会造成美元在一定程度上的升值,而美元的升值则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资金避险下的美元走强使得输入型通胀压力下降,国内通胀压力反而赶超上来了。”董小君说。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也一定程度缓解了此前预期的国内资源品价格改革对通胀上行的压力。董小君说,“国际价格在下降,若现在放开资源品价格,压力会小很多。”

由于外部风险增大,5月10日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周报建议,中国的紧缩政策进入观望期,避免出现2008年“两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政策与雷曼兄弟倒闭的合力对经济的严重影响。

上述报告亦认为,“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是我国实行资源价格改革和健全相关税收政策的良好时机。”

“走钢丝”不可避免

央行5月10日《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逐步显现,强化了通胀预期。”

由于经济目标的多重性,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胀方面往往面临尴尬。当下,诸多不确定因素正在困扰着政策当局。

一方面,国务院对房地产市场的资本泡沫出重拳打压,同时对落后产能实施铁腕淘汰;而另一方面,外部经济环境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开始有所恶化,观察人士担忧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在防止经济过热和收回流动性的政策得到初步成效的同时,市场又开始忧虑出现“超调”的风险。

既要防止因为经济过热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为抑制通货膨胀而使经济出现“超调”。“走钢丝”成为不可避免的政策挑战。

在这样的局面下,管理通胀预期再度提上日程。央行《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将通过适当的政策操作切实管理好流动性和货币信贷总量,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中的作用。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财经国家周刊》说,数量型工具仍将成为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即通过信贷管控、公开市场操作等收回流动性。

目前,以未来几个月为视角的预测,中短期CPI基本可以保持在3%左右。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强劲的投资将保证经济实现较快增速;而上游产业的过剩供给又不会让CPI在中短期内突然上升。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5月14日指出,未来数月农产品大量上市后,由蔬菜、水果引发的新涨价因素将减弱。而到第三季度后,2009年的翘尾因素导致CPI高企的现象也将有所缓解。因此“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是有基础的。”

相对而言,学界的预测略显激进。

“CPI的年度高点将可能在6月〜7月出现,达到4%。”祝宝良在接受采访中判断说,他认为全年CPI仍将保持温和通胀,大约在3.5%。

刘元春则认为,未来几个月CPI的上涨将呈现加速趋势,“个别月份可能接近5%。”

长期隐忧浮现

如果说短期内的通胀风险尚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等手段进行调节,那么基于一个长期视角的通胀隐忧则提醒经济结构调整的势在必行。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从中长期视角来看,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隐患可能会在2012年暴露出来。

一些观点认为,商品价格长期上涨的一个主要压力,来自于要素价格的提高,其中劳动力价格在未来几年将出现明显上升,成为助推通货膨胀的一个关键因素。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定点调查的农民工收入数据显示,过去7年时间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速16%,甚至超过了东部地区。

“这种上升大大高于通货膨胀,使得成本的上升必然反映在农产品的价格里面。”高善文说。而近年产生的“民工荒”现象,也在根本上表现了这种上涨造成的局部劳动力供求失衡。

“未来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工资涨幅加快,如果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放缓,则很有可能转化为通胀压力。”中金公司宏观经济研究团队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中这样表述。

较普遍的共识是,抑制通胀必须有合理的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组合:在产业政策上开放民间投资、打破垄断来提高企业效率;财政上加大研发投入和教育投入,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相关专题:

内地恶性通胀或已爆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北京车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zhangzj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