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论坛:制度创新的实践与选择文字实录(5)
王元:非常感谢David Greenaway先生的演讲。他演讲的内容非常丰富,从诺丁汉大学在中国的合作投资,办学和企业的共同创办研发中心的案例分析和一些数据,在他演讲当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很有意思的思考,第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分析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选择的7个重点方向,和诺丁汉大学所重点的学科方向,得出了一个结论叫中国的重点就是世界的重点,这个结论在10年之前或者15年之前,很少有人会给予这样的结论,那个时候中国可能的重点恰恰是世界在退去的重点,而现在中国的重点变成了世界的重点,或者世界的重点成为中国发展的重点时候,整个战略取向和战略取向所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包括社会基础也在发生变化。
第二个引起我们很有意思的思考,过去对传统大学功能的认识三大功能,第一培养人才,第二科学探索真理探索,第三科学精神的社会传播,但是他一直给我们展示诺丁汉大学作为传统英国非常古老,久负盛名的大学,它的职能在悄然发生变化,不仅仅是提供了科学探索,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而且作为创新创业的伙伴关系,也在构建一个不断跨出英吉利海峡,给我们很有意思很丰富的信号,你会发现欧洲大学并不是仅仅延续欧洲的框架,而发生了深刻变化。
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来自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战略构想副教务长Denis Simon先生。Denis Simon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虽然不一定准确,但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踏入中国,并矢志不移将促进中美友谊,特别是推动中美科技合作作为毕生事业的人,他也可以讲一口流离的普通话还是上海话,因此获得了我国政府的各种奖章,而且是大连市的荣誉公民。Denis Simon先生现在在大学里担任的是国际战略构想的副教务长,他对中美创新政策有着深刻独到的研究,特别是2001中美对话当中,作为中美直接对话的直接参与者作出了很多贡献,当这样一位先生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期待他对中国创新政策的评价。有请Denis Simon先生。
Denis Simon: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您主席对我非常精彩的介绍,我也很容幸能够参与到这个非常好的峰会当中来,在我过去所有研究生涯里面,都在研究,像在座专家一样,研究的内容一样,我主要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发展,过去30年职业生涯到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科技系统方面的发展,希望向世界其他国家诠释中国发展的怎么样?并且中国政策框架的情况。今天我的演讲给大家展示一个之前所有的一些四个演讲者的内容综合的内容。我希望给大家一个我自己独特的视角,因为我在中国有很多的经历,我认为怎么样能够更快向前推进?并且变得高效想法。在过去7月份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我们召开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会议,在会议最后总结陈词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了,这是很有意思的话,中国没有参与第一轮工业革命,差不多在第二轮的工业革命尾巴这部分抓到了,但是现在在第三轮工业革命的前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国战略机遇所在,是中国大环境,我们在这个大环境下不断推进我们的政策,很多的其他前面的嘉宾都讲到了这一点重要性。
我们看看国际的大环境,第一点就是在国际的环境有更大的流动性,发展非常快,而且有更多变化,有更多不确定性,有时候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起伏,在大环境下有更多起伏,有的时候这样的变化突如其来,我们不知道并且快速跟着这个变化,有更快反应,我们要看到创新这一块,创新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要求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看到创新的历史,尤其是和它过去发展,基本要有两个基本的点,一个是速度,我们看到更多创新需要速度必须跟上去,任何一个新技术抓上去,技术的转移包括商业化要快速,我们要创建一个平台一个网络,对于任何创新,都要考虑它的速度和网络的建设,再看看现在这个世界,虽然没有实实在在战争,但是我们在方方面面看到无形的战争,比如技术战争,专利权的战争,包括标准制定的一些纷争,还有创新的冲突战争,包括甚至我们对人才的争夺等等,这些都是各个国家现在面临的问题,而且他们这些面临的挑战,都需要跟别的国家竞争,建立到技术优势,创新优势,还有人才的储备,可能最后取得最终的成功。
我们看一下到底我们现在前进的方向是什么?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排名世界第100的创新公司的排名,大部分前100公司在美国,美国在创新是主导力量,中国还没有排名,在这样的图表中,中国前100个全球公司这一块还没有,中国的乔布斯在哪里,会来自哪个行业?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为什么没有?也许在北京,或者在别的中国公司,我们也可以看到哪些中国公司进入到名单中?真正在全球和全球100公司进行抗争?现在在全球随着合作,我们都有一个知识的大环境和知识的网络,而且现在的一个转化创新非常快,不仅是跨行业,跨学界的,还有跨各领域的合作,他们都是一种知识的整合,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像国家的创新机制,不是说限制在这个国家,我们更多的是全球创新的机制的互动,我们是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国家甚至有的是跨国界多方面的合作,对于知识经济,我们需要的是人才,在过去可能我们如果说以制造为基础的,我们需要大量的基础的劳动力,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积累创新,而且我们的创新贡献率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是一步步来,随后有模式的创新,随后还有架构的创新,这就是新的阶梯,我们是一步步往上上,如果看到中国的创新发展,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这样的阶梯位置是什么?应该是到了模式的创新和架构的创新,要更多和外界的和,更多通过这样的协同的创新,来在这个阶梯上站在更高的位置。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大环境,所有的人都谈论这样的架构,我现在做的一项调研就是我们看到在全球的一些公司,他们主要的一些动力因素是什么?也就是说他们有好的点子,他们选择好的项目,他们做产品开发,我们可以看到,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即使你有很多钱放在研发当中,但是并没有达成有效创新,在很多国家对研发投资很厉害,通过我们的调研,你对研发投资和你研发的开支和你真正的金融和公司,在创新方面的成功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且我们另外一点并不是说你有了专利权,你就有了利润,我也专门做过调研,看到对于专利权的数字,甚至是专利权的质量,与整体公司的已经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统计关系,而且最后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方式并不能符合所有的领域,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司对于研发这一块的开支也是不一样,他们使用的经营的方式,研发的方式,还有创新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是说只是照搬过来,或者将它们扶植过来就可以了,更多考虑到你这个公司的发展,包括中国的创新发展的方向。
大家看看这个图,这是我们来自研发杂志的一个分析的图,这是我们全球研发投资的分解,我们可以看到在2010年-2011年,也是我们整个研发总值已经达到1万亿,在这个图表中看到各个国家研发投资,像美国毫无疑问是首屈一指,我们看到中国,中国是绿色的,在这几年中中国对于研发的投资也日益增加,我们再来看这样图表,这是我们对2010年-2010年国内研发的总额统计,中国排在了第四位,现在中国研发支出总额占GDP数据比较低,这是我们整个全球研发总额的份额,中国在2010年占到了12%,2011年占到了13.1%,2012年占到了14%,这是外研究结果,在生命科学领域之间研发的地位,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美国基本上是占据了50%的生命科学的研发,而且在美国从2008年到现在,每年对生命科学的研发这一块的支出都是非常庞大的。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表,这是我们也是做得关于研发杂志的调研,在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中间,我们通过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新技术,它的一个哪些国家占据的位置比较靠前?可以看到基本上在前纤维和干细胞研究,美国占据了主导位置,中国紫色份额比较小,尤其跟德国、日本和英国相比。
现在在几年,尤其是安全网络这一块,还有传感器,包括太空中国也还是紫色这一块发展很快,如果和美国份额相比,仍然有很大距离,我们可以看到能源技术这一块,智能电网、风能,包括光伏,海洋能源,包括我们的燃料电池这一块,日本是很厉害的,而且还有核能,法国大家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份额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看看材料这一块,纳米,包括金属,还有化学这一块,也是美国占据主要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问题,到2015年哪个国家真正能够有最大的收益?我们通过调研是中国,大家可以看到最下面对于中国的调研,就是在未来的随着它的投资,它对核技术的发展,它的收益率将会最大,尤其到了2015年。
我们看到前面这一块中国的份额都很小,尤其跟美国、德国、法国相比份额很小,为什么到了2015年份额最大?我们现在做对比,我们根据各个国家技术能力的对比,我们看到像中国在上面排在第四位,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下面,2015年技术能力中国排在第一位,中国发展很快,无论是创新和技术发展都非常快,中国现在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急速发展它的新技术和它的新的创新能力,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调研和研究,觉得在2015年中国在技术上的收益率最大,谁能真正成为技术的领先者,这也是看到了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比如说在农业、医疗、包括纳米技术、能源,包括国防软件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研发这一块中国的排名,而且中国在这一块的排名都还并不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对中国来说这条路很长,但是中国在飞速发展,我们看这张表,我们对这样高科技出口的国际市场的份额,黑色这一块就是中国曲线,中国确实在过去几年高科技出口非常快,但是我们看到一个问题,大部分高科技技术85%都是来自中国的企业,并不是靠中国自身企业出口高科技的,而且我们看到这些外企要么就是独资企业,要么就是外资合资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只是在中国进行研发,随后让高科技技术出口到世界各个地方,并不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达到这样的高科技出口的水平。
我们再看看现在我们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我们在2009年做了国际货币资金的调研的数据,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已经有超过106亿的知识产权的贸易逆差,这个包括我们的特许费,包括许可证使用费等等,美国知识产权贸易顺差达到645亿美金,如果说看到整个的综合的国力,尤其在创新这一块,在知识创造这一块,美国还是遥遥领先的,大家可以看到这张表中看到知识产权交易收支平衡表,中国排在了这些国家的后面,而且中国贸易逆差非常高的,这样的差距比较大,中国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赶上去?中国现在对于IP挑战还是多样化的,可以看到我们不光是考虑到这样的专利权的量,更多的是它的质量,而且更多是把专利权转化为商业利益的进程,而且对于IP管理这一块中国也是比较弱的,而且在中国我们也有路透社的调研,看到专利这一块他们认为五分之一的中国专利,他们可能在质量上都不能获取业内的信任度。在这个调研中还有很多别的国家,如果不是跟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相比,和新的国家比,我们国家IP质量并不乐观。
中国是否能够跟上,并且把差距缩小?产生很多利益,把质量提高,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专门进行研究。到底做哪些工作?在2012年7月份的时候,万钢说改革的任务驱除在创新障碍因素,在中国所有的障碍应该被排除,在2012年7月份的内容不展开了,我们看到中长期规划里面发展的情况,并没有是按照我们期望的速度和效果发展的。我们看看中国研发的系统,来看看整个系统的绩效,我们问自己,在1978年-2000年,为什么说这个系统发展非常慢或者不快?是不是因为缺少资金,是不是缺少人力,是不是缺少基础构架?2012年的情况,我们的资金和人员增加了,基础设施完全构建起来,这个系统过去资源不够,现在资源已经充沛了,我们看看这个系统里资源充沛的情况下,为什么对绩效不满或者在这方面希望改进的?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研究的方向,为什么目前在系统里面的资源已经增加了,但是还不够?因为很多新的投资是否被转化成有效创新的结果?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考虑未来中国创新系统是不是合理?
可以看到中国科技系统里面有很多问题,但是有很多很好的绩效,在2012年的7月份会议当中,很多专家像陆威专家讲到了科技系统里面解决的问题,讲到了很多宏观和微观的问题,有一些问题大家都同意的,要获取资源,经济和技术方面不匹配,有的时候政府角色并没有很好的调整,而且有的时候也不是很想激励个人创新,我们有很多重复,还有效率非常低下的问题,还有缺少人才,中国还有人才缺失的问题?大学的问题,中国人口那么多,人才不断激增,但是实际情况要问研究院,或者企业他们是否找到人才驱动他们的创新,他们告诉你一个答案,我们都有问题,找不到人才,所有的这些都是对于整个大环境建立的障碍,万钢部长又说了,他当时在国会里面面谈,他说了一段话,早期的改革主要关注于对于生产力的解放,而现在新世纪的改革主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可以看到在我们的9月份22号文件里面,也讲到了中央政府和国务院决定到底哪些方面必须要继续在科技方面进行改革的区域和领域?我们也做了总结,事实上包括一些协力化的创新,也是需要改革的点,中国的科技的系统在过去几年里是怎么样的变化和进步的?我相信我们本地化的创新方面绝对是非常大的重点。还有全球的合作和参与也是非常大的重点,我相信外交部和科技部在过去很多年里,开了很多重要会议,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外交部和科技部他们两者已经决定要更加紧密和,来确保他们外交的政策可以促进国际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创新和科技的发展。
我们看到中国不会有一个激进彻底的改变,但是会有逐渐渐进的变化,而且有增长的趋势,这都是非常明显的,这是我所谓的中国创新系统,有些系统里会有更多的一些问题,但是其他的一些系统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最后我们要关注其实并不是创新系统里面的硬件,而是创新系统的软件,我们所谓的软实力,我们对于这个系统里面的管理,而且特别是整个国际的大环境的变化治理,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技能,是不是有足够的高效?这些方面有很多软实力问题需要考虑,还要管理跨境技术和文化,在快速发展的文化下,这些软实力都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中国人文化和种族的系统、网络,以及他们的关系网,还有一些比较落后的老化的文化是否都能够突破出来?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点。
第四点我们需要有能力创造文化创新,是在中国的特别环境下创立起来的,比如说中国有一些环境非常不利,比如说人和人之间的嫉妒或者人干预性,造成了在文化大环境下不能很高效进行创新的原因,还有研究的经历者,他们有一定灵活高效问题解决方案人,最后我相信中国有三大挑战,第一个就是要建成一个创新性的国家,要建造有创意的环境,第二个中国必须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有更多稳定性,第三个中国要建立合作式的经济,这个经济也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有一个开放性系统,中国必须要达到这三点,才能完成所有的创新系统的目标,如果中国能够达成这些目标,我相信中国一定在创新阶梯上向前进,这完全有可能,在未来3-5年里中国完全有可能做到达到目的。
王元:谢谢Denis Simon先生,中国通就是中国通,我相信在座有很多女士们、先生们,并没有真正看过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但是我们用中文正式出版的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都被Denis Simon自己翻成了英文,感谢!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演讲,因为今年他送了一本书关于有关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一本专著,他专门讲到了中国,人力资本供给和人才短缺的问题,他已经着手撰写一本试图更全面来阐述中国科技体制创新体系的一本专著,今天的演讲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点到了他的部专著主要结构,我们期望更早分享他的专著,也希望大家在茶歇之后的对话之中给他提更多问题。
相关专题:2012浦江创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