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农卖跌不卖涨(3)
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外资企业为了谋取利润,放大市场价格波动,将会带来粮食安全的隐患
上游原粮炒作苗头频现、加工企业受两头价格挤压、外资加大介入粮食产业力度这些问题虽然还未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深远影响,但任其发展却会酿成可怕后果。如原粮炒作,山东金乡大蒜从2006年的疯涨到2008年的暴跌已经给蒜农们上了生动一课。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农副产品频遭爆炒,其中利润大多被贸易商获取,农民则因为信息不对称,踩不准价格点位,涨价也吃亏。如果农民及时知道价格上涨的信息和宏观经济的形势,有了分析市场的能力,就可以不再盲目地销售和采购,就会在价格的不断调整中卖产品。然而,据东方艾格调研结果,当前种粮农民多为没有能力外出打工的45至60岁的中老年人,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存在一定障碍。
李国祥指出,这只是农业的冰山一角,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前景并不乐观,“一方面人口增加、生活质量升级导致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耕地减少、气候多变、基础薄弱、科技进步缓慢等问题日趋严重,这些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
李国祥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前瞻性的目光,全面的布局。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保护耕地资源、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加快技术进步、理顺价格体系、适当引入竞争等等。”
在市场人士眼中,外资粮商的“跑马圈地”对我国农业的威胁更大。马文峰指出,外资粮商已经使得我国散、乱、杂、小的粮食加工行业面临残酷的洗牌。因此,通过政府行为和市场手段对国内粮食企业进行大力整合,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势在必行。
李国祥则指出,外资不是洪水猛兽,外资粮商进入市场有利有弊。即使是同一个外资企业,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需要区别对待。
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外资弥补国内资金对农业投入的不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优良品种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比如某外资品牌推出的小包装大米,这种产品使用黑龙江当地的优质大米,收购价格每斤也比普通大米高出5到7分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高端大米市场,既符合产业发展要求,也符合农民的利益,对促进我国大米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农业和食品产业链,带来了潜在的被外资操纵农产品资源和市场定价权的风险。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外资企业为了谋取利润,放大市场价格波动,将会带来粮食安全的隐患。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huangsh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