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式谢幕节奏控制恰到好处 谷歌市场面临蚕食
李开复真的走了。
9月4日宣布离职,9月7日,李开复新书出版,同时,他宣布创办“创新工场”。几天之内,像连续剧般上演,节奏控制得也恰到好处。
尽管过去4年中,“李开复要离开谷歌中国”的传言有过不下5次,但与“狼来了”的故事恰恰相反,当离职一事果然成真后,“李开复效应”反而呈几何级数递增。
“这次我们还是给你一样多(的股票),开复,你是有什么地方不满意吗?”新书中透露的“放弃天价股票、谷歌百般挽留”这样绘声绘色的故事,更让李开复辞职一事高潮迭起,惹人关注。
但9月7日下午,李开复的继任者刘允的一句话,也引人联想:“我不仅要烧三把火,我想多烧几把火,谷歌中国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李开复离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后李开复时代的谷歌中国将有哪些改变?这远比浮在面上的那些故事更值得探究。
李开复离职水到渠成
李开复究竟为什么离开谷歌?这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把这个问题理清楚,李开复和谷歌中国的过去纠结以及未来就会一目了然。
“其实,我在一年前的8月就有了创业的想法,但由于遭遇金融风暴而搁置。今年6月份我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看到生老病死,于是大彻大悟,决心创业。”对于离开一事,李开复自己有着明确的说法,还可以用一句李开复自己的话更简洁地总结:“这是遵从心的选择。”
李开复新打造的“创新工场”,核心就是帮助年轻人创业。而这,正是李开复喜欢做的事,而且是做了十几年的事。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2周。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
这之后,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以及开复学生网,使得李开复成了名副其实的“青年导师”。从微软到谷歌,李开复的职业在变,但唯有“导师”的角色不变。
“我都是利用周末去高校演讲,一年20-30次公益演讲。”这里不仅仅有李开复的热情与坚持,平时工作,周末演讲,并不容易,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支撑他多年。事实也是,李开复曾动情地说道:“如果我的墓志铭上有热心教育者的字样,我会感觉到内心的温暖。”
外表温文尔雅,讲话徐徐有度,平静中暗藏激情,再加上李开复在苹果、微软以及谷歌等跨国公司的经验和擅长讲故事的才能,李开复能鼓励年轻人。“这不仅是李开复的强项,李开复从中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分析人士如此说道。
“开复先生真正要做的是一代青年创业者的精神领袖。当然,如果做领袖的过程中自己还能建立起一个商业模式来,就更好了。”在易凯资本CEO王冉看来,李开复此举很“令人佩服”。
但谷歌“涉黄门”事件给李开复“青年导师”的光环涂上了一抹灰色。
刘允“要多烧几把火”
李开复一直扮演两个角色,虽然职业生涯几经周折,尤其是过去4年,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这个角色,让李开复时时刻刻都是焦点人物,但“青年导师”的角色一直不变。
谷歌之所以选择李开复,因为李“对人才的号召力和培养人才的能力”,这是谷歌非常看重的。著名管理专家、并购专家、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说,初创时期的谷歌中国与李开复有交集,吸引优秀的、天才般的人才加盟谷歌。
但是,“谷歌中国领导人的活儿不好干,这里面有三方博弈,李开复、谷歌、中国市场,其中,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是一个重要变量。”互联网资深人士炳叔说。
今年6月,谷歌因为涉黄一事被央视点名批评。7月22日,时代周报记者独家采访李开复时,问及这一事件的影响,他说道:“这一事件没有给他任何困扰,谷歌总部对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已经非常了解了。”
的确,也如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所言:“开复这双鞋不好穿,谁穿谁夹脚”,因为“政府的总体态度在收缩,换谁都不好做”,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谷歌很烫手”,但这或许正是李开复的“误区”。
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市场不好做,于是,李开复有足够的理由,选择《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新书的名字)?
如互联网资深人士洪波所言:“李开复4年为谷歌中国取得了不错的开局,谷歌中国已经成为一家不会被轻易打败的公司”,但这并不是谷歌对中国市场的期待。
尽管对中国市场有所了解,谷歌CEO施密特曾说过,“在中国市场,谷歌有5000年的耐心”。但从去年开始,谷歌在中国的变化已经非常明显了。
2年半前,谷歌在中国引进了杨文洛,负责谷歌在中国和亚洲的搜索及基础架构领域的研发。1年半前,谷歌引进SK电讯前中国区总裁刘允为全球副总裁,主管大中华区销售工作。
在SK电讯任职期间,时代周报记者曾多次采访过刘允,与李开复不同,刘允是一个低调、务实的实干型人才。事实也是如此,在电信行业非常知名的刘允,2008年1月从SK电讯中国公司CEO转战谷歌,正是他,让谷歌中国2008年的销售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
从刘允入职谷歌中国开始,李开复离职的传言就不绝于耳。事实上,从刘允和杨文洛入职的时间来看,谷歌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9月7日,就在李开复宣布创办“创新工场”的几个小时后,谷歌中国的新高管—刘允和杨文洛亮相。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谷歌中国高管团队的亮相却是借助了谷歌中国的企业营销论坛。9月7日,谷歌这个企业营销论坛本来早已规划好,但因为李开复的辞职事件,谷歌中国临时加了新高管团队亮相这个环节。
杨文洛依然以研发为主,而李开复留下的运作及商务部分,则由此前负责销售的刘允接管。谷歌亚太区总裁丹尼尔·阿勒格里强调“现在的运营和研发双高管的架构是和谷歌全球模式一样的”,之前之所以由李开复一人承担全部工作,“是因为谷歌中国初创,现在,随着谷歌中国不断地发展壮大,有了自己的营销和研发两个队伍,因此谷歌总部决定把管理结构改成和全球模式一样”。
当前,在刘允统领下,谷歌中国正在向营销领域拓展。会上宣布了一项总额达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激励计划,“帮助用户,真正为用户着想,这才是谷歌在中国成功的关键”。在这个会议上,刘允请来了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
在深谙中国市场方面,与政府官员的互动上,刘允比台湾人李开复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问及对新角色的看法,刘允说道:“我不仅要烧三把火,我想多烧几把火,谷歌中国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谷歌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如刘允在会上所言:“中国市场太令人兴奋了,有很多想象的空间和可做的事。”
或许中国市场有李开复眼中的“独特性”,但中国市场仍有可为的空间,这就是刘允正在做的事情,“利用谷歌的影响力,一点一滴、切实地本土化,从而帮助中国用户,并推动谷歌在中国的进步”。
谷歌市场面临蚕食
至此,其实李开复离开谷歌中国的根本原因已经不言自明。
“吃饭时,坐在开复的对面,明显感觉到,这4年中,开复变化很大,都显‘老态’了,”互联网资深人士炳叔认为,“李开复在谷歌也用了很多心力,但无论如何,李开复更大的热爱在于鼓励青年人,做研发出身的李开复更像一个教育家,而不是一个商人。”
现在,李开复终于忠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一向热爱的事情了。这是他擅长的事情,也因而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8月5日,李开复提出离职,8月8日,获得了谷歌总部的认可。然后,“我一个星期内迅速联络投资者,甚至三天三夜没睡”。
李开复再次找到久违的激情,而这个激情也获得业界的认同。“第一期到位了1500万美元”,李开复表示,8亿元会很快募集到位,而且包括联想和鸿海等机构的资源,以及柳传志等投资者作为创业导师,都会支持这一平台。如李开复所言,在他宣布创业之际,郭台铭出面助阵。
李开复的确有鼓励年轻人、辅助年轻人成长的才能,但是,“他构想中的‘创新工场’与风险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创业的早期阶段,他就会全面参与,评估并培育项目成长,采用‘教练加媒人’的办法,让创业团队能尽快成型,并迅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在分析人士看来,“这种方式尚属首创,成功与否不得而知”。
谷歌中国事实上也留下了不少悬念。资深人士炳叔认为:“在刘允领导下,谷歌中国的营销、市场收益很可能会进一步进展,但谷歌中国在搜索领域的市场份额却面临更多挑战。”在炳叔看来,百度当下正在发力,老大地位仍会维持,但微软必应发力,如果谷歌仍是保持现状,那么必应蚕食的将是谷歌的市场份额。中国搜索三强的竞争,并不轻松。
王育琨曾说:“IBM大中国区总裁周伟琨一个星期应酬8次饭局,所以,IBM能深入中国市场。”如果做不到周伟琨这一点,“进入中国的努力就算不及格”。
王育琨的话也说明了谷歌中国过去4年在中国的困境,没有更多地融入中国市场。这正是留给刘允的艰巨挑战。
李开复没能做到,因为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商人”,在本质上看,“李开复是一个教育家,这更符合他内心的选择”。炳叔说道:“李开复很聪明,下棋能看到几步甚至几十步之后,所以,他选择此时离开,在谷歌中国成长的关键时刻离开,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李开复有自己的长处,曾经与谷歌中国的需求合拍。现在,不合拍了,李开复自己非常清楚,于是,离开了,就这么简单。
但不简单的是,谷歌中国在刘允和杨文洛掌控下未来如何走向,值得关注。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