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中国:难撇配角尴尬

2010年06月24日 05:21时代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BP中国:难撇配角尴尬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喜欢拿BP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不仅贡献石油”来讽刺它带给地球的污染。而对于BP中国公司来说,“不仅贡献石油”恰恰说明了它在中国的尴尬地位。

作为号称在中国能源领域投资最多的跨国石油公司,BP多年来的努力越来越证明,它在中国所能获得的主要是石油衍生品收益,而在石油产业中上游领域,它始终未获要领。

这是所有跨国能源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宿命,还是BP要价太高或者太理想化了?

抄底BP为时过早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引发了整个世界都在讨论BP是否会因此而破产,那些潜在的收购者诸如中石油等都已经浮出水面。不过,经历了太多失败的中国能源界显然已经成熟起来,在他们看来,现在讨论这些问题为时过早。

交银国际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贺炜认为,在一切没有明朗化之前不适宜讨论中国公司抄底BP这个话题。至于BP的未来,他表示,首先要看美国政府要它承担多少漏油事件的责任,其次还要看BP自身的偿付能力,根据现在局势便认为BP会就此倒下显然有些夸大。

不过,中国能源界也在小心谨慎为国有三大巨头寻找机会。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所长单卫国表示,BP可能会出售一部分资产,但是规模也许不会太大。单卫国认为,BP出售资产对于每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当然不排除中国石油公司收购的可能。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卫忠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分析来看,BP更可能出售的是部分美国境内上游资产和一些非洲的下游加油站等业务,这样BP可以在筹措资金的同时进行战略调整,所以应该不会牵涉到其中国公司的资产。

尴尬的中国资产

在中国能源界专家看来,漏油事件基本不会对BP中国业务产生影响,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市场重要,而是BP在中国的业务太少,核心资产数量亦有限。截至发稿前,BP中国没有就漏油事件是否会对中国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置评。

按照BP中国网站自己的介绍,BP自从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累计投资额已经达到47亿美元。BP中国主要业务包括合资兴建大型石化联合企业、天然气的生产和进口、加油站零售业务、润滑油的生产和销售、液化石油气(LPG)的进口及营销、航空燃油供应,以及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本地生产等。但是,仔细审视BP中国的业务名单,可以发现它的核心投资主要是石油衍生品领域,包括润滑油、航空燃油等,还有乙烯类石化项目。

这些投资在贺炜看来,虽然利润非常高,不过总体市场太小难有大的产出,估计在20亿-50亿美元之间,这严重影响了BP在中国的销售业绩。相对于BP每年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来说,中国公司的业绩恐怕很难让其拿出来说道一番。

贺炜介绍,BP的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外,根据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特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能源产业都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BP等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可以获得全产业链的收益,而不是像在中国这样只能在石油下游领域和衍生品方面做一些投资。

根据BP中国的说法,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上世纪70年代初,主要从事化工技术转让和营销;80年代,开始涉足海上的油气勘探和生产;90年代起开始建立了完善的业务体系。

可以说,BP一开始并不想把业务领域局限在石油产业下游,它也曾做过一些尝试,但均铩羽而归。1995年,BP主动停止了在中国继续搞勘探开发。截至目前,BP中国在上游领域只是在南海拥有崖城13-1气田的34.3%权益。

至于中游炼化,可以说这是让BP中国感到最受挫折的领域。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急剧增加的机动车数量,拥有一座炼厂进而扩张到下游成品油销售领域曾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赛跑的主要指标,但是到现在,竞争对手都已经能够通过各种形式进入炼化领域,只有BP还在门外徘徊。

这种尴尬局面在张卫忠看来,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BP在技术上并不落后其他竞争对手,而且它在润滑油等领域还有一定优势,关键原因应该还是与中方的合作条件谈不拢。按照中国现行规定,投资炼油企业必须和中方合作并由中方控股,这在向来视控制权如生命的BP方面看来,显然不能接受。

在2004年最初的两个月内,BP把手中掌握的中石油和中石化股份尽数抛出,从而获得超过100亿港元的收益。当初,BP作为战略投资者出现在两家公司的股东名单中,BP方面对于抛售股份的解释是没兴趣继续做金融投资。实际上,BP当初正是通过战略投资两家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才获得了进入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的承诺。

2001年推出西气东输项目时,BP也曾表示过自己不想仅仅做一个金融投资者,如果不能在项目中居于主导地位,那么就选择退出。

发展空间受限

专家认为,近年来国际石油界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加强与各国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从这一方面来看,BP在与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之间的闪转腾挪更需技巧,它做得也不错。从最开始买入中石油、中石化两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到后来与两家分别签署在广州和浙江合作建设加油站,可以看出BP很小心地保持着与两大公司的紧密关系。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BP如果不想继续扮演在中国市场的配角角色,把其业务领域按其所宣称的那样扩展到全石油产业链,那么它就必须在中上游领域获得一部分地盘,以保证自己的油源。也就是说,它应该继续追加投资了。

最早在2002年年底,BP中国就已经在公开资料中宣布,其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而且在随后的几年它也曾多次宣称以后每年在中国的投资都会以5亿美元的速度增长。不过,这个计划显然没有实现,到现在投资额才47亿美元。这是否预示着BP在中国的发展受阻了,还是出于主动进行战略调整的需要?BP中国没有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问题。

BP的中国战略确实在不断调整。2008年1月,BP和金风科技签订框架协议,计划在内蒙古合作开发一个预计总装机容量为148.5兆瓦的风电厂。不过到当年年底,BP就主动放弃了这个项目,理由是总公司战略调整。

BP也曾表露过炼油和深海勘探领域获得进展的想法,但中国境内的炼油能力即将迎来过剩时代。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曹湘洪日前表示,到2015年我国每年过剩的炼油能力将达到2.5亿吨以上。业内分析,炼油技术含量不高,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

而在上游领域,贺炜认为,中国大陆的油气资源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BP难以捞到好处,所以它才愿意到深海去工作,但是中海油主要想要的是BP的勘探技术,市场份额上可能不会让出多少,即便一年几百万吨对于BP来说起不到多大作用。

相关专题:

墨西哥湾漏油重挫B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hanfn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