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牛”必须学会自省才能有草吃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国产乳业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选举中再尝恶果。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进入上海海关的奶粉进口量同比大涨四成以上,平均价格上涨32.5%;同期江苏口岸累计进口乳制品增长2.9倍,其中奶粉进口量占了近三分之二。据估计,今年中国人喝掉的奶品价值可达200亿美元,然而这一利润丰厚的牧场正在成为外国奶牛的乐园。在市场危机面前,如果“中国奶牛”还不能学会自省,恐怕失去所有的草场的日子已不远。
我们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有关方面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不再让类似问题再出现,但此后三聚氰胺奶粉从未真正退出。卫生部称,到今年2月份全国清理出2.5万吨没有销毁的三聚氰胺奶粉。到8月份,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又在河北、天津、山西查出100多吨涉案奶粉。这些早就应该销毁的问题奶粉至今阴魂不散,消费者怎么敢放心购买,安心食用?固然,有关方面坚持追击、严打三聚氰胺奶粉功不可没,但问题食品召回、强制性销毁以及源头性问责制度的缺失更值得反思。
在另一起奶粉信任危机中,随着权威抽检结果公布, “早熟门”似乎尘埃落定,但奶企在市场上却无处伸冤,消费者对权威检测照样不买帐。这事怨谁?回望 “激素奶粉”质疑初起,家长向工商局投诉,工商局让其找质检所,质检所表示不接受个人申请,无奈只好找到医院,医院却又称没有检测能力……试想一下,如果面对第一声质疑,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启动检测,及时将结果公诸于众,何至于今日如此被动?奶企遭遇信任危机,难道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吗?
当然,在外部监管制度得到完善之前,中国奶牛必须先从自身多找找问题。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六次年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原料奶生产与乳制品加工处于长期不稳定的 “买卖关系”,这种模式是造成乳制品行业一系列矛盾的根源。简单地说来,就是把矛盾集中在奶站收购奶源的模式上,而不是奶企自身管理和诚信的问题。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控制在企业手中的问题奶粉为何得不到及时销毁,也无法解释问题奶粉受害者面临的维权难、索赔难等现象。消费者不信任中国奶牛的地方不是乳房,而是脑袋。奶企的自救如果总停留在奶源太分散等技术层面,那么就算去买下整个澳洲牧场,恐怕也无法让消费者信服。
我们不希望国产乳业再出现问题,更不希望出现中国婴儿要靠外国奶牛养活的尴尬局面。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狠下决心多方努力转变发展观念,真正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能够做到这一点、重塑形象,挽回市场可以说不难,而做不到这一点、维持现状,没有草吃的将不仅仅是奶牛。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zhang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