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通胀可控制在温和状态 不赞成将通胀预期夸大
王秀强
“CPI全年控制在3%以内,有难度,但能实现。推高CPI走势、加大通货膨胀因素,与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5月11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石油和化学工业低碳经济报告会”上称。
姚景源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但是经济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一方面,国际经济尚未复苏,出口贸易不可能恢复到2003年-2008年的水平;二是经济内生驱动力不足,结构调整压力大。
2010年我国经济的核心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既不能使经济下行,贻误结构调整的时机,又不能使经济过热,加大通胀预期管理难度。
姚景源说:“上述理想的经济发展状态,正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国际大宗商品涨价传导到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成为抬高CPI的因素之一。中国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价格承受很大压力。”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平均上涨46.4%,金属和矿石价格上涨42.2%,铜价上涨57.1%,铝价格上涨36.9%。
姚景源分析称,大宗商品涨价的动力有二: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对大宗商品需求增加,价格必然水涨船高;二是各国为应对危机增发货币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新增流动性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投向了国际大宗商品,投机炒作使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除此之外,姚景源认为,需要吸取2006年猪肉价格上涨的教训,警惕国内个别产品价格上涨引起全局性问题。“今年推高CPI的主角是食品,尤其是蔬菜的价格。一季度国内蔬菜受南旱北寒的特殊天气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蔬菜价格上涨42%。蔬菜价格是价格监测的重点。”
在姚景源看来,过高的通胀预期也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我不赞成将通货膨胀预期夸大,否则产品价格将出现大幅波动。我国治理通胀的手段比较多,完全可以将通胀控制在温和状态。在一系列防通胀手段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施效果要好于加息。”姚景源说。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控制信贷规模,解决的是市场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而加息,则提高的是贷款成本,抑制企业对信贷的需求。“但是事实上,一些企业借钱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还本付息。加息对企业贷款调节能力较差。”
姚景源说:“之所以相信全年CPI控制在3%之内,是因为影响物价上涨与下跌的因素同时存在。其中,我国连续6年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丰收,这是维持CPI水平的基础。尽管西南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损失,但是西南地区不是粮食主产区,粮食供给不会出现重大问题。”
“总结通货膨胀的历史经验,只要三个现象同时存在,通货膨胀必将发生。一是经济过热,二是粮食减产,三是货币和信贷过量发放。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会议强调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增产丰收;央行连续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压缩信贷规模。相信,我们有能力将经济控制在温和可控的范围。”姚景源说。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王秀强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