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思想原创空间:开幕主题演讲(实录)

2012年07月07日 11:42
来源:凤凰财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12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7月6日-8日在武汉召开。本届峰会主题是“中国大市场--从珠三角、长三角到中三角”。

以下是思想原创空间:开幕主题演讲实录:

主持人:谢谢张书记热情洋溢的致辞,接下来要进入到开幕式主题演讲环节,这一届夏季高峰会的主题是“中国大市场从珠三角、长三角再到中三角”。其实这个主题也为我们描绘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如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了经济结构转型,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的阶段。我们也面临重要机遇和挑战,就这样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也请到了重量级的嘉宾为我们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智慧。首先我们要请到的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国生先生。有请!

王国生: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长江之畔、东湖之滨,群贤并至、群英荟萃,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峰会首次在地处内陆腹地的湖北武汉举办,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大家知道现在中央正在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我们这次论坛的时间我想不仅仅是一次巧合,这是一种时代的召唤,这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昨天晚上我们观看了以企业家为主人翁的一场晚会,昨天下午我们参加了企业家座谈会,我从座谈会和晚会的氛围当中,我感受很深,我认为这种氛围是一种出思想的氛围,是一种出感情的氛围,也是一种出生产力的氛围,还是一种出创造力的氛围。所以我想这次会议一定会开得圆满成功,我在这里再一次代表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也代表我们的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他正在北京参加科技创新大会,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再一次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企业家论坛是中国的达沃斯,是聚集工商精英,促进思想互动,开始智慧风暴的大平台,对促进我国区域改革发展,可以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次论坛紧紧把握中国区域经济演变的内在规律和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确定中国大市场从珠三角、长三角到中三角这一战略性主题。展现各方睿智,必将对湖北、对中三角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非常感谢论坛主办方邀请我作为演讲嘉宾,我也愿意借助这一平台,与大家一道展望中部崛起,中三角打造和湖北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新机遇、新愿景。

一、中部板块效应凸显,中三角应运而生,中部地区发展渐入佳境,随着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战略的推进,中部板块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正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平均增长12.8%,高于东北12.5%和东部10.5%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全部进入万亿元俱乐部,总量达到10.42万亿元,占全国的22.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增幅均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今年以来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一个平稳较快的速度,一季度六省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快于东部省份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打造中三角正当其时,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我国区域发展规律的体现,是中部地区发展的大趋势,从全国区域战略布局来看,国家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布局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的时代。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沿江发展战略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自2006年4月中央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之后,2009年国家制定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明确提高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2001年3月,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游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从城市化发展规律来看,二十一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浪潮将有力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第二阶段是城市区域不断向郊区扩展,和城市群的出现;第三阶段是逆城市化。仅一些大都市、城市人口流向离城市郊区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内。随着快速交通的迅猛发展和中部板块效应的日益显现,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单纯的农民进城发展到打造都市一小时生活圈,并出现城市群,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能够起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桥梁作用。将充分发挥核心区域的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整体提升中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从现实基础来看,一江两湖串起的中三角是湘鄂赣三省要素最密集、最富活力的区域,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占湖北的60%,长株潭城市群占湖南的40%以上,环鄱阳湖圈占江西的60%以上。在全国城市群中,中三角经济总量位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之后的第5位,特别是湘鄂赣三省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三角建设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交通、旅游、产业、市场、环保等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发展势头良好,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可以说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我们做到机遇共同把握、资源共同利用、品牌共同打造、市场共同建设、产业共同发展、改革共同推进,一定会达到1+1>3的效果,一定会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引擎。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部经济又一新的重要增长极。

二、支点建设如火如荼,湖北发展中气十足。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少首次提出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2011年6月,总书记再次视察湖北时,明确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构建战略支点是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北发展的科学定位,是赋予湖北的重大使命,是时代的呼唤,是群众的热切期盼。湖北的战略支点功能稳步提升,我们以构建重要战略支点为总目标、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和“一主两副”城市战略,积极打造东湖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发展区等一系列重要载体。适时把各市州关系全局部的战略纳入省级战略体系,形成了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支点构建不断完善、实力不断增强、功能有效发挥、作用更加凸显,湖北的发展潜能加速释放。自2004年年起,湖北经济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年全省增长总值近两万亿元,增幅13.8%,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2位上升至第10位。汽车、钢铁等9个行业的营业收先后跨过千亿元,汽车超3500亿元,钢铁、食品、石化超3000亿元。今年以来湖北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正在成为海内外客商关注的热点和投资的沃土。去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9万亿元,增长28.7%,投资规模居中部地区第2位,增速居中部第一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4.9%,来鄂投资的全球500强企业近百家,引进省外资金3376亿元,增长70%。湖北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我们理解的战略支点就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支撑点、着力点,就是湖北应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要快于、好于、优于其他地区,在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方面要重于、强于其他地区,就是湖北应当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枢纽节点和重要的增长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要走在前列。

未来5年,我们将奋力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奋力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科教大省向科技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总量由2万亿元向3万元以上跨越,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增强湖北作为战略支点应当发挥的自主创新示范功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功能和对外开放服务功能,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卓越成就和综合竞争力,承担起构建战略支点的崇高使命,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把握黄金机遇,共同创造美好未来。未来10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是湖北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增长期,多重叠加的增长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武汉城市圈,东湖国家示范区,武汉综合交通枢纽试点等一系列国家重点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既为湖北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又使湖北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资源要素聚集能力明显增强,并不断把湖北改革发展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开放、开发的前沿阵地。

湖北是中部地区最大综合交通枢纽,率先进入高铁时代,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区域交通优势进一步凸现,正在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我省经济发展由外需向内需拉动加速转变,湖北正在成为扩展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翁。两个前沿阵地不仅缩短了湖北和沿海地方发展的时空距离,特别是武汉建设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提升湖北的市场辐射带动功能,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湖北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最便利的条件、最优质的服务,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2000年以来,我们先后就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五轮全面清理,将原来的行政审批调整和取消了80%以上,成为了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全省形成了“亲商、利商、近商”的浓厚氛围,企业在湖北发展一定会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

湖北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是企业家筑造事业的宝地,我们希望各位企业家更多的关注湖北、投资湖北,我们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到湖北各地多去看一看、走一走,更多地感受和了解湖北,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奇和发现,一定会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让我们携手努力、共享机遇,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一次中部地区来了一些兄弟省市,他们的发展势头现在非常迅猛,对我们是一个强大的促进,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他们的好经验。

最后,衷心的祝愿中三角企业家论坛武汉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的祝愿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事业成功、万事顺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国生省长的精彩演讲,有了这样的胆识和气魄,有了这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湖北的省的发展会快马加鞭、快步向前,接下来要为我们演讲的嘉宾,与武汉的渊源也是由来已久。他生在武汉、长在武汉,曾经担任过武汉市副市长,同时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先生为我们带来他的主题演讲。有请!

辜胜阻:尊敬的王省长、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中三角”成为“稳增长”和“调失衡”的新引擎。

我们知道当前稳增长是政府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也面临着结构失衡的困惑。在结构失衡方面,特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板块的失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中三角的发展不仅可以使它成为稳增长的新引擎,而且可以使它成为调整这种失衡的重要抓手。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本会的主题是从珠三角、长三角到中三角,要认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从英国到美国到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的沿海,我们看看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产业转移的国家,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风光轮流转。18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保持100多年的独霸地位,后来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20世纪六七年代,日本掀起制造业发展的高潮,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的产业向亚洲四小龙转移,20世纪80年代之后,亚洲四小龙产业,向中国的东南沿海转移。现在我们中部中三角正面临产业的第五次转移。

美国现在非常担忧它们的制造业,美国从后工业化、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改变产业空心化,奥巴马请经济学家诊断美国的经济,奥巴马提出了要再工业化,要壮大实体经济,扩大就业机会,奥巴马还推进海外制造业的回归,我们看乔布斯传,现在苹果在中国70万工人,三万工程师,奥巴马之前和乔布斯有一次对话,问为什么这些工作不能在“家”完成这些工作,乔布斯说因为在美国找不到这么工程师,我们看日本,过去将日本是死去的10年,现在看是死去的20年,一个是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房地产泡沫化以及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房地产泡沫疯狂的时候,是非常恐怖的。沿海的产业转移现在面临四个1/4的腾笼换鸟,1/4在转型升级,1//4在转移到内地,1/4转移到海外,像越南、曼谷,还有1/4将被垄断。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经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统计下来,就数以万亿计,这一轮的产业转移将沿着两条线路:第一条是广东和福建,向湖南、广西、江西等地转移,其中包括湖北;另一条是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浙江地区向江西、安徽、湖北地区转移,在座的有很多是浙商。

我们看到产业转移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富士康,从1-5月份,现在出口增长最快的是河南,河南为什么增长最后?达到出口增长速度106%,其中最大的供给来自于富士康,也就是富士康从深圳转移到河南,富士康的老板在深圳的5个人中间有一个人是河南人,他说不如把工厂迁到河南去,所以他就把富士康迁到了河南。从现实来看,现在最现实的是稳增长,在经济下行时期,谁是中国的新引擎?政府现在加快出台“稳增长”的对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来看看中国迫切需要稳增长的新增长极,中三角的崛起不仅有利于实现稳增长的重要目标,也有利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

我们看下行压力,一季度的GDP已经是8.1%,现在很多经济家预测第二季度即将公布,是12个季度中最低增幅,工业增长速度是13个月中的最低增幅,汇丰6月PMI初值48.1,低于5月终值48.4,再创7个月来新低,这个数据公布之后,引起全国的油市、股市多市场下滑。

要说下降,一个是用电、用钱、用人,过去讲“三慌”:电慌、钱慌、人慌,这种情况在改变,企业的融资难转向银行的放贷难,像浙江5月份的工业增长已经降到5%,仅高于上海的3.5%,是宁夏的15%的三分之一,在浙江已经感到经济拐点来了:企业的融资难正在转向银行贷款,企业的用工慌正在转向工人的就业难,大量企业不再融资和招工。所以钢铁、水泥、汽车全面产能过剩,汽车现在40%的经营亏损,水泥是30%的产能过剩,武钢的利润率不到2%,低于全国工商行业的6%。新三角债阴影笼罩实体经济。所以实体经济的三大困境:一个是实体经济,一个是中小企业,一个是地方政府财力的困境,很多地方政府面临资金链的断裂。我们的中小企业不仅是融资难,而且用工难,是企业招不到、留不住、用不起人,现在用工短工化,盈利难、成本高、税费重,投资难,市场没有订单、投资没有空间,现在投资比融资更难。作为一个家庭还是企业都面临投资难的问题,第五是创新难。

企业三条路:向上走——转型升级,向外走——海外拓展,向下走——被淘汰。我跟田源博士在讨论到美国的投资暴涨。政府的财政收入,1-4月份,全国的财政收入回落18.9个百分点,北京回落32.1个百分点,福建更难。所以现在政府面临的是“两难”境地:控房价、保增长,现在三大城市群的房价很高,给地方政府两难,我们讲的长三角、中三角和环渤海的政府都面临这个问题。连着地方政府和银行、开发商的利益,所以房地产的调控考验政府的智慧,如何在挤出房地产泡沫和防范风险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我们如何保增长,只有三个变量。出口、消费、投资。出口是难以保证的,消费是一个好变量,但是是一个慢变量;投资是个快变量,可以力挽狂澜、立竿见影,但是现在不能再靠四万亿的政府投资。所以稳增长现在在社会上有7种观点,2种观点是老办法,靠财政刺激,有所有新四万亿、小四万亿,还有放松房地产的调控,因为2009年,有人说中国特色的三架马车是靠房市、车市和股市。老办法是不可行的,在货币政策上定向地向小微企业宽松,还有把减税费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后是中三角,利用后发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把后发地区培育成新的增长极。我觉得中三角的讨论有利于这一点。对于四万亿有很多负作用,像当年打强心针一样带来了很多负作用。

我们看看典型城市的主要指标,王省长已经讲到了,现在看中三角的武汉、南昌、长沙,第一季度GDP都超过10%,长三角的几个城市都在7%,所以现在出现了中快东慢的情况。所以中三角有望成为稳增长的新引擎。

怎样使中三角成为“稳增长”的新引擎?

一、加快中部产业转移承接的新步伐。我觉得武汉长三角由五大优势,一个是得水独厚,一个是得科独厚,一个是农业独厚,一个是成本优势,特别是对房地产的依赖,中三角面临城镇机遇、产业化机遇,我们要改变几个制约因素,外向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高新化、集群化偏低,金融体系建设滞后,企业家人才匮乏,创新创业文化观念要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举办中国企业家论坛非常及时。

30年来靠三大红利打造了中国的辉煌,人口红利、制度红利(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三大改革形成制度红利,还有土地红利,土地红利难以为继,人口红利难以为继,未来要靠改革产生制度红利和创新技术红利作为中三角新的动力体制。

三、中三角城市群是成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城市集群是高级阶段,一方面可以实现城镇化量的扩张,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质的提升。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但是长三角是世界性的城市群之一,珠三角也要打造世界性的城市群,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大大滞后于中部,特别是长三角,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在60%以上,湖北高一点,超过50%,其他两个地方都不到50%,本身滞后是一种前因,城镇化的支撑对未来中三角的影响很重要。一个是量的扩张,另一方面通过城市群的建设,质量的提高。

四、加快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新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当前世界旅游业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中已达到8.25%,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6.5%,旅游是大有发展前景的。

结论:一是打造中三角要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实施新新型工业化,加快新型城镇化,通过城市群建设使城镇化不仅有质量得提升,而且有质的飞跃;二是促进科教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把科教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增长优方式从要素驱动专项创新驱动。三是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四是加快城市群内资源整合和和优势配置能力建设,构建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多层次发展协调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水是双刃剑,如果水保护不好会后患无穷。

主持人:谢谢辜胜阻先生的演讲,辜先生的演讲让我想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想学习盖世武功,师傅让他拍水缸,他继续拍了一个月觉得要崩溃了,练了半年之后觉得师傅在欺骗他,于是拂袖而去,回去之后拍门一掌门就碎了,相信是在没有看到任何未来的时候依旧坚持,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再次感谢辜胜阻先生。接下来要为我们演讲的嘉宾是中国企业家论坛的首席经济学家,每一次他的观点都让大家受益匪浅。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张维迎教授为我们带来他的演讲!

张维迎:来到武汉讲话我比较小心。因为在4月21号中国绿色经济年会的时候来过一次,湖北卫视办了一个思想盛宴,邀请了四个人,包括企业家和经济学家,讲完之后每人10分钟,要播的时候把我的剪掉了,另外一位教授的也剪掉了,其实我讲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讲的就是语言的腐败,语言腐败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叫语言腐败?简单说就是我们对于语言的滥用,明明是官方制的代表,我们叫他人民代表;明明叫权大于法,我们叫他法治社会,包括郭广昌说要当孙子,过去当孙子是不好的,现在社会中孙子是最厉害、最幸福,爷爷奶奶父母都是围绕孙子转,所以现在孙子就是最幸福的人,也许他本人是最幸福的人,所以他说他是孙子。

我今天起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题目,这个应该没有风险。我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一页,我叫它改进的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模型,希望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未来包括中三角有一定的意义。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社会经济怎么发展,财富怎么增长,就是靠创新和技术进步,我们看人类的历史就是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创新和技术进步靠什么?是要分工,分工越细,技术进步越快,这个分工包括产业链条的分工,也包括地域的分工,不同的地区要做不同的事。分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市场和市场规模。假如市场规模越大,分工越细,分工越细,技术进步越快,技术进步越快经济增长越快,经济增长越快收入越高,这样就推动经济增长。从这样一个角度理解,大市场如何更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成长更有意义。那么这样的一种循环靠什么启动?这就是企业家。经济成长怎么从规模变成一个分工、变成一个创新,靠我们的企业家。

第一,看市场规模,市场不是客观存在的,市场是企业家发现的,市场有很多潜在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但是真正的市场都是企业家发现的,在有企业家之前,这个市场是不存在的。比如上个世纪据说日本人最重要的发明有两件,第一是方便面,第二是卡拉OK。这就是日本企业家发现的市场,所有人都在吃面,但是在的快速生活的时代,我们需要吃什么样的面,就不是消费者可以想出来的,是企业家想出来的,日本人把方便面变成一个产业,实际上就是创造的一一个市场。谷歌创造了一个市场,facebook创造了一个市场,企业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发现市场,必然要看到对方存在的需求、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需求。创造市场。

第二,分工。发现市场本身要变成一个分工,所以企业家做的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创造产业,他可能对原有的企业内部的分工变成一个孤立的企业行为,别人自己做的事我能够做得更好,这样就变成了一条孤立的价值链。典型的例子是微软,大家知道在比尔盖茨之前没有软件产业,是IBM连硬件和软件一起做,比尔盖茨把软件变成了一个产业,我们知道现在的软件业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了,比尔盖茨的软件产业创造的不仅仅是微软,是现在千千万万的企业,微软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上又有不同的新企业在进入。我们同样知道苹果,他创造的是一个产业,这个产业有好多供应商,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一定是创造产业的企业家。

第三,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靠什么?刚才讲的要发现市场、创造产业,没有技术进步、没有创新是不可能的,我们以方便面为例,如果没有技术的创造和传统的擀面杖来擀面,有可能有方便面产业吗?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它一定是连带着生产方便面本身机械的生产和创新,才能导致方便面这个产业的产生。技术进步带来经济的成长之后,每个人变富有了,企业家在做什么?他们用新的财富变成新的市场,我相信这实际上是中国企业家现在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好之后,我们不可能再按照原来的消费需求格局,给他提供生产,如果是那样,我们是不可能进步的,所以企业家在经济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把不断增加的财富变成新的市场。

第四,经济增长。我们说的经济转型,实际上讲的就是怎么在随着收入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家创造出新的产业来,创造出新的产品来。而这方面,我想中国的企业家到目前为止,做得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举例来讲,过去我们有很多电脑在生产,中国企业家还生产彩电,这是在西方已经创造的产业,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仅仅靠目前的这些产品能满足到消费群吗?不能,我想下一个任务就是把财富变成新的市场。这就是我理解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企业家既占领中心的地位,无论是发现市场、创造产业、技术进步、收入变成新市场。政府的作用在什么地方?在座有很多政府领导,就是为企业家创造市场、创造产业,为企业家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来到武汉中三角,离不开它的地理位置,我强调两点:一是地理位置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是不一样的,从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发生了两河流域,东方文明也发生于两河流域,就是黄河和长江,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也意味着地理资源、地理位置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二是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地理位置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特别是飞机、高速铁路、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位置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我说一句不恭敬的话,在我这么多年的经济研究调查中,我去任何地方,能够大谈地理位置优势的地方就是经济的发展落后的地方。像浙江有地理有什么资源,是没有的。现在越来越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靠什么?要靠的法治环境和文化环境。我要特别强调一下,不是靠我们的优惠政策,有些地方对企业家真是优惠,企业家到他们那里,坐飞机都不需要安检,这样的地方你敢投资吗?它没有规矩,所以对于企业家来讲,最重要的是你的法治环境、文化环境,是不是使他感到安全,是不是只要使他感到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很多政府乱敲门,他是不敢去投资的,我这里强调的是自由平等,意味着不是特权,而是人权,不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做,而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去做,我强调产权保护,提高的是企业家精神的安全,我要特别安全是以自由为前提的,没有自由的安全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如果我们不考虑自由,最安全的人是坐在牢里的人,不怕人偷、不怕人抢,但是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要求企业家,包括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所以要以自由为前提。只要不损害他人,我们有权利做我们认为对社会有贡献,有权利做消费有利的事情。刚才听到两位领导讲的,湖北变成中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方,我想只要做到这一点,有一点不审批,只要事前审批是最好的,事后企业家最安全,我想湖北不需要什么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湖北仍然会成为中国下一步增长的重要源泉。

我要强调的是产业政策,现在看到的都是寻租的房子,包括在座的一些企业家也是寻租,只要政府有政策,如何从政府拿到这笔钱,而不是想着给消费者,这是产业政策从中国这几十年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换句话说,正因为没有起到作用,中国经济才有比较好的政策,如果我们过去有好的政策,那我们中国人的电视看的是惊心一类的东西,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我还要强调一点,现在企业家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政府换届,因为企业家担心到那里投资之后,跟原来的书记签订一个合同,政府换届之后,新的政府上届就不认原来的合同了,或者说不是不认但是一拖就是几年,什么事都干不成。这是中国企业家在各地投资的时候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投资,为什么没有信心呢?这与政府换届有关。什么叫现代政府?政府是一个法人,法人是什么?法人是非人格化的,任何一届政府所做的承诺,对所有之后的政府都有约束力。我们政府做的承诺,对下届可能没有约束力,我们的政府就不是现代政府,像古代的政府,他是某一个人的权力,他死了就没有了,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国家的。我想我们要认识到,如果要真正为一个现代制国家,每一个政府、每一个官员只是站在这个位子上而已,我们的权力来自于这个职位,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代表机构,都是有延续性的。如果陈总不当泰康的董事长了,他的任命各类事情都是对下届是有效的。我要强调一下包括湖北,下一步各地政府,市长书记换了之后,原来的合同是不是还有效,是不是在做,所有的东西都不变,但是所有的东西变的时候都是按照规则去变的。

回过头讲,企业家最重要的就是做市场开发,政府就是为企业家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只要这一点做好了,我想中三角是不是领头者并不重要,如果全国发展不好,中三角领头也没有意义,如果全国发展很好,中三角即使不领头,我们的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维迎教授的演讲。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在自己的房间里都看过这样一本书,名字叫做《92派》。1992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里程碑。邓小平南巡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在那一年有一群年轻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奔市场,现在很多人都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接下来要我们演讲的这位嘉宾就是“92派”的领军人物,有请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先生。

陈东升:回到家乡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热切欢迎,昨天夜话里说我作为湖北人很骄傲、很有面子,我今天也带来一个演讲的题目叫“中三角的区位竞争优势”,我跟随张维迎的一些思想观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经济这30年沿海发展起来,应该讲有三个经济的发动机,一个我们清楚的就是珠三角、长三角,但是现在大家很喜欢谈环渤海,我讲的是京津走廊,核心是北京,所以三个增长极带动中国经济的30年高速发展,现在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我们讲正因为转型阶段才提出了中部崛起、西部崛起的概念。现在进一步提出了中三角的概念,很有意思的是正好形成了一个弓,中三角就在弓的中间,这是现在讲的新概念,就是中三角和其他三角的关系。大家知道由于高铁的发展,对中三角崛起,航路更早,高铁正好武汉到北京、上海、广州,甚至纵伸到重庆,飞机一个小时,高铁3-4小时。特别是高铁、航空形成了这样一个区位优势,这样一个弓和“十”字就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弓箭,所以武汉正好在发力点上。我们讲中部、西部崛起,是不是形成一个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或者是中国经济下一个发动机,就是第四个发动机是不是在中三角。

中三角在中部崛起核心是什么?我们讲沿海地区的转移,产业的转移和中部是什么关系,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其实武汉和珠三角的互动是全方位的,是带有历史性的,因为我们在武汉读书,我们那时候毕业都是往北京走,去中南海,随田源去中南海参与国家的改革和政策制定,老人讲了那时候就想当官,当官就是改变世界。1989年的时候,武汉大学的学生都是往北方走,向往中南海,能够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所以那个时候田源是我们的一个旗帜,田源30岁做政局长,期货什么都是由他推动的,80、90年代之后,湖北尤其是武大就是“孔雀东南飞”,武汉大学在深圳的校友比北京还多。我去深圳,深圳十周年,几个行长、农行的副行长都是武大经济系毕业的。这20年中部地区和珠三角是大规模的智力资源过去,在那里发展成功,现在形成的产业回流,互动是全方位的,今天产业转移武汉,成为了珠三角产业的纵伸力量,它的转移是全方位的互动。北京是多年形成的中国经济的首都,因为我对北京很熟悉,北京基本是总部经济。这一次北京党代会提出来科技和文化两个轮子驱动,希望再过5年人均GDP达到2万美金,北京最多的是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过去计划经济的巨大遗产,几个核工业公司,石油天然气公司变成全国最大的公司,过去工业部委变成公司,金融的服务业和大型中央央企,构成了总部经济,总部经济实际上向中三角的纵深主要是它的后面、后台,包括泰康人寿也是,改革开放20年的时间,16年发展到今天也有相当的规模,我们也在寻找把电话中心、栽培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定位的地方,最早后援中心是放在四川的,汶川地震改变我的看法,我们反复研究后援基地一定要查1000年的地震历史,武汉没有。总后台的纵深也是中部的,很有意思的是中部崛起和珠三角,和京津走廊的互动是全方位的,可以再看中三角和长三角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一个平等的互动关系,它的纵深性表现得不够,其实浙商大家都知道,这是30年后,过去叫晋商、徽商,现在我们湖北人叫楚商,浙商的投资很多,比如医院、学校都被浙江买走了,它是一个投资、贸易、物流的互动关系,我说中部崛起实际上是要梳理和研究,清楚和这三个经济发动机的互补和相互关系,来寻找我们的优势。弓加一个“十”字就形成了弓箭,中部崛起的区位优势、地理优势、科教优势不仅如此。

我觉得中部崛起,中三角这个概念很好,我昨天跟省长都讲了,就是两个建议:

第一点建议,提升“中三角”竞争实力。我也赞同刚刚维迎的看法,现在中国不是资本稀缺的时代,我也理解省委省政府把企业家弄到这里来,并不是完全看中我们口袋里的钱,希望每个人都在这里投资,只要有好环境、只要有企业氛围,资本是会自然聚集过来的。现在不是资本稀缺的时代,应该是一个环境公平、适宜于企业家精神成长的新时代,这也是省委省政府和周边地区竞争的过程中,除了区位优势,加上环境优势,可能中部崛起会来得更快。

第二点建议,保持生产力综合成本洼地。今天中三角是区位纵深,和长三角平等互动,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形成综合的国家价格洼地,实际上价格洼地的核心就是在人才、土地、政府效率都有优势,只有保持综合的价格洼地,才有产业自然地转移过来,总部经济才会转移过来。我们现在在北京,如果要建综合台,工资成本都付不起,你要想招到稍微便宜一点的劳动力,他们不敢在北京生存,北京的房价都到五、六万了,这样的劳动力无法在北京生存下去,就像香港制造业的劳动力无法在这里生存。一个是香港的地产价格的泡沫要清除,还有温州的金融虚拟经济的泡沫要清除。所以要保持价格洼地,再加上政府的有力迎商的环境,我觉得中部崛起只是时间的事。我坚信大武汉区为核心的中三角,一定会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也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持续高增长的第四架发动机。祝福武汉,祝福湖北,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东升先生的精彩演讲,也让我们记住了画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巨大弓箭,我们也期待着它会厚积薄发、无往不胜。接下来的演讲嘉宾,他说“高山之所以是高山,是因为它不放弃每一粒土,大海之所以被称为大海,是因为它不放弃每一滴水”,他这样带领他的企业一直行走在梦想的道路上,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先生,有请!

郭为:尊敬的王省长、各位中国企业家的理事,湖北和武汉市的领导,各位朋友们早上好!

前面维迎和东升都讲了很多东西,基本的观点是一致的,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这些观点可能不一定很到位,但是是我的一个思考。我演讲的题目叫“以人为本的创新——体验——智慧城市”,我写题目的时候很纠结,因为这里有很多词和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组织这个题目的时候是在非常矛盾的状态下组织的。昨天开的创新大会,实际上为我今天的讲解做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我想说的一点是创新实际上是人类文明一个最根本的驱动力。刚才维迎也讲了,如果企业家不是从创新的角度去发展社会,实际上社会是没有办法进步的,这是我想表达的一个意思。

第一,科技是推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我理解科技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子的阶段,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以牛顿定理为依据的,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代表的,我理解成一种物质的原子时代,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什么?是对人自身体力的延伸,就是如何把这种能量,过去靠人拉,现在有发动机启动车,过去靠自己洗衣,现在有了洗衣机,这是原子时代科技革命的产物,我们把它理解成这个时期的东西。

第二阶段是比特阶段。今天我们讲无论是互联网、计算机,还是很多相关的东西,它体现的都是一种没有质量的东西,但是它表现出来是对人类的智慧的一种延伸,也就是说今天在做很多东西的时候,比如用计算机去下国际象棋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智慧的延伸,如何把智慧发展到极致。这里牵扯到我始终对新能源有一些看法,现在的发展阶段是比特阶段。

第三阶段是基因时代,基因是原子加比特,是人类生命的延续,现在有一些干细胞的发明等一系列东西,至少从器官上讲可以延长甚至再造,这可能对人类最后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它不是一个高发期,因为它的依赖于前面一个革命,也就是说比特时代的革命,比如说今天的大数据量,基因工程是大数据量的工具,不是像过去只靠试管,现在完全按照数据来计算。在计算里最大的难题就是对生命课题的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量所引发的整个数据量体系的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讲由于人生命的延续,我自己在想当人的平均寿命是300岁的时候,可能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因为1800-2000年,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增长了一倍,我想生命可以进一步突破,可能会使人的生命继续延长。我认为整个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就是科学技术的革命在不断地发展。

既然今天在讲比特革命是现在的整个科技的高发期,如何看待比特革命的特征?信息技术革命,我又把它划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从1946年发明的大型计算机,当时主要是为了计算炮弹内部的埋伏性数据。之后人类进入了大型计算机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标志是不普及,是非常高度专业化人士使用的,从苹果发明了PC,发明PC以后,信息产业的技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有一部分人有知阶层使用计算机,比尔盖茨的梦想是让每一个人的桌面上有一台计算机,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知识工作者使用计算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整个计算机又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第三阶段今天大家叫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形态是什么?手机可以上网,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可以使用计算机。我想能源的使用,过去有几个专家开玩笑说,说今天没有电人们办法生活,今天没有网络人可以生活,因为不是人人都需要网络,但是人人都需要电,我想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人人都需要终端,都需要在新的技术平台上使用信息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没有网络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生存。这是我对整个计算机产业,或者信息技术革命三个阶段的看法。

这个看法对今天有什么意义?各位专家和领导都讲到了创新的概念,过去传统的创新是如何从实验室,从一个科学发现变成科学发明,最后把它变成产业化,国家长期以来注重产业化的标准。信息技术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强调的是以体验为中心的融合服务体系。自从乔布斯死了以后引发了大家的很多思考,乔布斯发明的东西是什么?Ipad是什么,就是把客户对信息产品应用的体验演化成的产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大家知道在Iphone里面有一个程序,有一年在纽约上课,从酒店到商学院,都有明确的指示,而且告诉你再过5分钟下楼就可以了,但是有一系列交通管理的措施。也就是说当信息技术变成一种体验时,以体验为中心进行创新时,就跟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了,我刚才讲了以苹果为例,70万个苹果程序的应用就有可能是70万的体验,在新的环境下体验会成为创新非常重要的方向。养老院是什么?如果你能把养老的体验做得非常完美,并不在于医疗大厦有多高,而是让人感觉愿意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这是整个创新的重点。我想标题的时候想以人为本的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的体验是什么,把个人的体验,这种技术的理解,这就是整个创新的最重要的方向。因此我觉得我们在进行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建设时,就是把它作为一个出发点。

我们为什么要做智慧城市的信息平台?我们把它叫做基于云的操作系统,就是针对个人服务。我们在城市里做了很多应用,有安防、疾控、交通、医疗的应用,这些都没有落实到市民身上,他只从一个管理角度如何提高效率,比如常年去做国家税收征管系统的应用,目的是如何让税务机关操作更方便,没有考虑到纳税人的方面。在三期时,我们想到如何建立世界一流的税收终端,这样我们就走向了以纳税人为中心,后台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前台能够体验式服务的新东西。

我的意思是包括在做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上一个什么系统,是在上完系统之后,如何让市民得到很好的体验,在一个城市里就是三人,市民是老百姓,政府的管理者和企业,或者是法人,让这三个人感觉舒服的时候,对他们的体验有很好的技术创新时,我想不仅仅是解决现在老百姓幸福的东西,很重要的会产生新的产品。我们的目的是让我们自己舒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实变得不舒服,帝国的兴衰就是讲在最后会走向衰亡,怎么样避免这个现象的发生?我们觉得就是要用信息化的力量,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讲交通的时候,当直线产生的时候,是1.0,有红绿灯是2.0,用信息化的手段就是老百姓不上路,在家里可以办公和在家里得到很多服务的时候,这就是3.0,这就是智慧城市所需要做的工作,可能需要一千万、两千万,这都不是问题,大家舒服才最重要。前面维迎讲了区域不是那么重要,但我认为在今天的生产力水平下,其实区域仍然有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认为中三角,特别是以湖北武汉为中心,有两个重大的机遇:一个是产业转移的机遇,这个机遇不抓白不抓,抓住了对整个区域的带动效果非常好。二是科技创新的价值,武汉从科技力量,从它的的很多方面,比如教育资源在全国是领先的,我老讲中关村的发起最主要的不是靠什么政策,而是中关村聚集了这一批人,武汉具备这样的条件。当然创造一个环境非常重要,这个环境使得企业家在这里能够把他的创新和梦想变为现实,这实际上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我认为中三角要把这两个机遇抓好,就能够使得我们的保增长,中国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郭为先生的精彩演讲。我们也期待生活在这样一座智慧城市里为更多的人造福。大家知道开车进加油站最想完成的事是什么?这是李嘉诚先生问一个年轻人的小问题,大家的回答没有让李先生满意,他说最想做的事就是早一点离开,沿着自己的目标继续自己的里程。其实我们做事都有自己的具体目的,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所有的具体目的都要服从于远大的目标和理解。接下来一位嘉宾是一直坚持着他的目标,要为百姓营造绿色美好的家园,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先生。有请!

张玉良:非常感谢美女主持帮绿地控股集团做一个广告。尊敬的王省长,尊敬的广昌主席,尊敬的东升理事长, 各位重量级的领导,各位重量级的企业家,以及重量级的专家,企业家和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到这里来当回学生,为什么愿意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亚布力论坛它的思想高度,虽然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一个论坛,但是每一次论坛召开以后,有很多思想感染我,我觉得企业家要创造财富,要创造多的财富,但是优秀企业家,这里有很多大佬,还创造了很多思想的精华,让我们这些过来的企业家不断提高。第二是湖北省,它各方面的投资环境,各方面的发展,让我们觉得要不断地都要这里来,不断地寻找发展空间。刚才听完省长和张书记的话,增强了我们的很多信心和决心,也相信我此行没有白来。

今天的主题是中三角,从中三角讲大长三角,讲到中三角,现在越来越的人认识到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它的增长极在哪里,今天论坛把主题点明了是中部,把中三角的概念提出来,我非常赞同,我觉得这个主题抓住了现在的一些高度概括,刚才各位同行老大讲的我非常赞同,我觉得完全有可能、有条件,而且是应该。今天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总量体现出的各种问题,对于企业家来讲就是寻找增长最快的地区去投资,这是我们所关心的。

中三角如何崛起?我有几条不成熟的想法,或者是战略观点。

第一,我觉得一个地区要能够快速成长,确实他的环境很重要,我本人的企业做了20年,在全国投了24个省,26座城市。去哪里投资?我们首先关心的是环境,环境要自由的环境,法律平等的环境,社会稳定的环境,商务成本确实很重要,对于企业来讲有一些竞争力,从企业小环境也不可能,因此我觉得不仅要软环境要好,还要硬环境的商务成本低。如果上海的商务成本不断提高,那它的竞争力,它的人口到底如何持续,这几年上海在转移过程中,进步很大,但是也有商务成本无论是对大企业,对小企业,都是应该有合理的商务成本。给企业家创造发展环境的氛围。创造“近商、利商”的商务环境,我在湖北投资两年多,这是一片热土。

第二,我关心的是怎么崛起中部,我认为国际和国内龙头企业,一个地区要做强、要崛起,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企业是经济细胞,全世界看不同的时代和时期,刚才有几位专家讲到,这些崛起的地方都有一大批有全国影响力,有国家影响力的企业在支撑,如果没有这些行业,国际国内的龙头企业不在这里,很难成为中心。我们需要大企业,也需要中小企业,行业的领先企业品牌非常强,在这里聚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我觉得中部要崛起,要有龙头城市。长中三角是一个地区,这个地区要有一个龙头。湖北省的一个领导曾经讲过,在中国历史上,城市说大了,大概有大上海、还有一个是大武汉,我觉得这个地区是不是按照市场行为有一个城市,成为中部地区的龙头,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个龙头是制高点,是极具影响力的象征,如果没有一个核心城市,其他的整个地区能不能形成一个高度,我觉得很是问题。

今天主要是当学生来的,这三条是有感而发,谢谢各位,谢谢主办方!

主持人:谢谢张玉良先生的演讲,最后要请出的演讲嘉宾,曾经领导过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农业银行,同时他现在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的掌舵人,是我们著名的金融家,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演讲,有请!

杨明生:尊敬的王国生省长,各位省领导、各位嘉宾,论坛理事长、轮值主席,大家好!

今天来到论坛现场很忐忑,因为我也没有注意PPT,受东升的特约和省长书记的邀请,我是匆匆赶来,他们给我准备了很厚的发言稿,我想我就不读了,我读完之后大家就睡着了,我就不读了,我就谈谈自身体会。

第一,我觉得2012年亚布力论坛中国企业家夏季高峰会放在武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经济意义。因为中三角的概念刚刚提出来,我觉得在全国还不是特别响亮,所以这次高峰会来助推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我本身非常支持,也非常赞同这样一种提法。我不是搞理论的,是当会计的出身,我就谈谈我的体会。刚刚东升讲了拉弓,拉满了射出去,找到了武汉。

我觉得现在的区位不是过去自然区位的概念,我也赞成郭为董事长的说法,我想我们走过美国、欧洲之后,回到中国一看,我这么多年的体会,我觉得我们国家这个时期,两个化交叉到一起去了,这是和世界整个现代化过程中有一个不同点,我们既要工业化,还要信息化,到美国一看是后工业社会,到我们这里看是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同时信息化又来了。

我举一件事情,比如现代通信业的事情,包括手机和座机拥有量都超过美国了,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全面嫁接过来了,一下子就超过了,但是原创不在我们这里,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原创、知识产权。所以我们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又来了信息化,这样一结合之后好多观念就变了,所以现在这个区位也变得非常重要,这是讲到武汉和中三角,除了有成本推动以外,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物理区位和过去历史比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信息化过程中,这种逻辑上的区位,就是郭为讲的IBM的总裁经常讲的“智慧地球”,这个变得很重要,在武汉地区,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的人文优势,我们这里的高等教育很发达,这里的知识精英不缺乏,所以在中三角崛起中把支点找在武汉,这样我就呼应一下,我非常赞成,有很大的不一样。区位跟过去不是完全一样,我们有物理、人文、制度的等等,总的来看区位非常重要。比如我从事这么多年的银行业,我最愿意去的地方第一是长三角,第二是中三角,人文环境最好的、诚信水平最高的是长三角地区,我在长三角地区开网点,我找专门的职业经理人很好找,他们跟敬业,我很放心,他们有人文优势,所以区位优势除了自然形成、历史形成的之外,特别是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共同推进时,我认为我们也要发挥我们主观的创造性去创造这种区位优势,显得比过去谈的自然、历史的更重要。现在省委省政府就是干这一件事情,现在大家来都感觉好,那就是环境好,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我刚到三个月,上个月我到中国人寿集团从事保险,现在在学习保险,过去我也没有具体从事过,所以在社会上,我出差到各地去,到一个地区,当银行家到这个地区的时候,我们省委省政府和各大企业用户,对我们的洽谈也好、接待也好,和我到保险来,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但是有一条,就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的保险业应该说是刚刚快速起步,因为人均每年在3千美金的时候是保险业不发达的,现在各位企业家都重视,我们都是搞银行业的,应该说整个对银行的依赖,和在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差别的。

我今天讲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保险资金如何进行支持中三角建设的问题。我觉得是大可为的,这个地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整个工业化、城镇化、政府在这里,我们有一个政府平台,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险是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有长期稳定的特点,我在从事银行业的时候非常痛苦,因为我的资金经常错配,因为我们和欧美银行不一样,我们是被动负债,我们国家储蓄率很高,所以我们国家短期的存款经常被长期贷用,大家感觉出来之后就引起了矛盾。保险正好就倒过来了,现在长期的资金,基本10年以上为主的,大量被短期贷用,所以我们现在要寻找中长期的,稳定回报的,整个定价机制和银行又不一样,因为保险资金要求稳定的回报,并不要求高回报。这样看来,我个人认为政府平台贷款是个很重要的选择,现在大家对政府平台贷款指责很多,我个人从长期看,保险资金还要加强和政府平台的合作,这是我今天提出的一个信息,现在和武汉也在谈,和中三角地区的其他省份也在谈。下一步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把这个领域逐渐打开。今天还有这么多的企业在在场,我也向大家做一下营销,我们不仅是营销,还可以联手,我们有长期的不动产项目,我们也可以进行合作,讲一讲保险资金和信贷资金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长期稳定的特点,而且这个资金不是银行的负债,是交保费,我们有几十年才能付出去,所以我要寻找长期稳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不动产项目。

第三,加强合作,搞好项目对接最重要。谢谢!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wangkt] 标签:三角 湖北 企业家 就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