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大限或将至

2010年04月29日 17:03商界 】 【打印共有评论0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此前盛传人民币升值大限将至——美国可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最近,美国宣布暂时推迟。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是否就此减轻了?

□文/陆 坷

美国利益

2010年4月8日,美国财长盖特纳访问北京,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进行会谈。美国财长的突然造访,不由令人浮想联翩。人们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当下中美两国最为灼热的话题——汇率。

就在盖特纳匆忙敲定此次访华行程前几天,美国财政部刚刚表示,将推迟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决定。在此之前,有美国议员声称,操纵汇率被视为不公平的补贴,将受到美国一系列政策的报复。该议员还提出议案,一旦中国被列为汇率操纵国,可能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所有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将被加征27.5%的汇率税。

实际上,美国盯着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但屡次三番涨红了脸般的逼迫人民币升值,背后却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和美国国内的高失业率,令很多美国人对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引起了忧虑。一方面,美国人担心中国突然减持美国国债,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会使美对中国金融依赖加深。于是让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大幅缩水,成为美打击中国的法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紧咬人民币汇率,逼迫人民币升值,打压人民币,维护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是美国的必然选择。

而在盖特纳访华当天,人民币兑美元大涨。市场普遍预计,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未随着中美会谈而减轻,而是两国之间已经达成某种共识,人民币升值或者进行汇改已为时不远。

中国压力

数据显示,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另外,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净利润率就将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而当前这些行业的平均净利润水平仅仅在3%~5%。据判断,两个百分点的升值幅度,对绝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已经触及企业承受极限。

在经历了前几年人民币大幅升值、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以及生产成本上升后,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已经大幅下滑,尤其是那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人民币重启升值,除了一部分企业破产外,还会促使一部分企业转战国内市场,这将与国内大规模刺激经济所带来的新增产能相重合,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局面。

此时,人民币升值伴随着产能过剩加剧,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下游厂商提价空间有限,导致CPI涨幅受限;二是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进一步削弱物价上升的压力;三是产能过剩导致库存上升,企业周转效率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四是随着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坏账增加,银行将收缩信用;五是升值后可能引发热钱获利返回境外,从而进一步抽紧中国的流动性。

业内人士称,若人民币升值过快,企业将面临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其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不仅无法优化结构,反倒导致结构问题积重难返。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政策逐渐走向明朗

2010年4月12日,胡锦涛主席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强调,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是基于中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改革措施需要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统筹加以考虑。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趋势;而从中短期来说,无外乎是升值时机、程度和方式的问题。就程度和方式而言,一步到位的、大幅度的升值是美方的要价,但是中国经济所不能承受的;而渐进的、可控的、小幅度的升值则可能是中方的底牌。

由此看来,相机抉择,小幅升值,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汇率政策的基调。随着中美双方围绕汇率问题所展开的博弈的演进,这一判断正日益成为现实。中国政府于2008年7月推出的重新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其实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非常措施”。如同其他“非常规”政策一样,该政策也将在适当的时机退出。但无论如何,在政策调整的时机上,中国政府有自身的考虑,不会为国际压力所左右。

至于汇率政策调整时机的确定,要求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动态变化有清晰的把握,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及潜力有明确的认识。尽管出口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政策调整的考虑对象显然不会局限于此。专家估计,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可能在3%以内,而促使人民币更具弹性的“每日交易区间扩大”的政策,则有望成为调整的第一步。

外贸企业寻找解压路径

金融危机以来,外贸企业的订单状况恢复缓慢,而各种经营成本却在不断增加。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许多人将汇率调整视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外贸行业出现了所谓的“订单回升”,短期小订单已成为外贸企业的业务常态。事实上,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外采购商做生意的方式,似乎也发生了微妙的改变,“订单分拆”的做法被长期固定化:他们不再一次性放大订单,而是改为小订单,而订单周期则大大缩短。

“这种分拆订单的做法其实对公司也有一定的好处,首先是库存减少,这样省去了大批采购占用资金成本,因此资金压力会减小,只是采购成本略微上升一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模式相反提升了供应链水平。

但伴随而来的不利局面便是:由于订单分拆,国外买家有更多便利和机会成本更换供应商,市场定价权掌握得更牢固,客户借机压低价格,因此企业的利润下降。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买家观望心态明显,往往延迟下单,企业订单流失继而引发生产环节的资金流转困难。而且,即便有了订单,客户也更改了结算条件,汇率波动对企业十分不利。

为了规避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一些企业采取了各种手段。运用金融手段的不乏其人,例如与银行锁定汇率,套期保值,但普遍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极易受压,但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大型企业同样难以消化。不过,除了通过设法提高管理效率、改善产品之外,企业主们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中国企业要如何迈过升值这道坎,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相关专题:

人民币升值面临再抉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北京车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chenwei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