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报告曝光环保部8亿问题资金(2)
在上述名目中,大致分为五类问题。一类与财务名目编制有关,包括“在部门预算中编列中央补助地方之处预算”、“为非财政拨款预算单位申请财政资金”。对于这类问题,审计部门要求严格编制预算。
第二类则是违规,包括虚报人员经费、未经审批用项目经费购置公务用车等,审计部门要求收回资金,上缴中央财政或者重新安排支出预算。
第三类是项目申报失当问题,包括项目预算申报不实、未经充分论证申报项目预算等,审计部门要求财政部对结余资金进行处理。
第四类是没有走合法程序的问题,包括未公开招投标、扩大项目经费使用范围等,审计部门要求纠正和规范。
第五类是私存私放资金问题,审计部门要求收回资金并纳入账内预算。
对比去年的审计报告,除去虚报项目资金等少数5个项目重合之外,大多数都是新生的问题资金。
环评潜规则空间
不仅是新生问题资金不清,环保系统还面临着环评伴生的巨大逐利空间的考验。
8月27日上午,原上海环境保护局副局长严舜钧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因受贿100万出庭受审。
起诉书显示,自2003年起,严舜钧利用分管环境监督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环境辐射管理等工作的职务便利,共收受贿落款人民币864000元、美元20000元、欧元4000元。
而此次行贿严的环评机构,囊括了上海多家甲级环评机构,包括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环境保护局下属的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及首个在中国获得环境评价甲级资质的外资环境咨询企业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严案暴露了中国环境评价领域中的回扣问题,但这仍只是其冰山一角。“有些地方回扣是30%,有些地方则达到了60%,上海某区环保局的好几位官员都因为一个环评中心落马,我们称为科长杀手”,一位环评人士说,这个领域“潜规则”现象不少。
记者了解到,关于建设领域的环评分为三类: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一位环评界人士说,首先,环境评价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他介绍说,大的项目需要做环境评价报告,光评价费可能就上百万,成本开支主要分为三块:交给监测站的监测费;设备、办公等日常营运的费用,在一般院所中表现为管理费;环评人员的人力成本,“这里面的可控的地方很多,多少钱的活都可以干出来”。
而且一些小的项目只需要做环评表,做一个环评表收费在数千元不等,“一个晚上加加班就做出来了,你说挣不挣钱?”
环境评价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环保局、委托单位和环评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益共同体,“环评通过了,大家都好过”。
而在一些接手的环评工程中,有一部分委托单位在签订合同之前要求只能先支付1/3的环评费用给环评单位,剩下一多半的费用就要等到审批部门通过环评报告以后再支付。
环境评价当中还有一个“潜规则”是挂靠现象,有资质的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被出租,而很多真正做环评的机构和个人有可能只是借用了别人的名义。
这位人士举例说,南京的一个学校,因为环评出问题资质被停了一年,但是它仍然在借用别的机构的资质做环评。而一些有资质的工程师只要把证书借给别人,自己不干活,一年都可以拿10来万。
在环保部《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环评机构承接的环评业务,必须与所具备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相一致。
此外,环保部将开展环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情况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对登记在兼职单位或非供职单位的“挂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予以清理,并对存在此类问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予以重新审查。
另一个现象是,名义上所有的环评机构均为同等竞争主体,但实际上最好最大的项目多给了环保系统内的环评机构,“国家级的大项目都会给部属的环评机构,因为他们做的都很容易批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复旦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导戴星翼说。
在上述环评界人士看来,环境评价专家评审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如,虽然名义上参加评审的专家都应该是从环保部专家库当中随机抽取,但实际上很多地方专家仍是由环评机构推荐,“这就跟考生可以推荐监考老师一样”。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