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中联20周年庆典曾邀请梁稳根 最终三一无人到场
三一抓到的中联第二个弱点是,中联改制前后有大量官二代入场,成为其利益合伙人,以公权力干预市场竞争。按照向文波的说法,这并非国企与民企之争,而是不良企业利用公权力进行打压、造谣、抹黑一家一心产业报国的企业之争。
“两家企业互殴过程中,都在找各自的痛点与弱点,只不过三一开始了反击,并且决心离开争斗中心。”上述观察者认为,尽管三一迁离长沙充满悲情,并高调将原因归咎于竞争对手,但他分析真正原因仍然是基于长远发展和国际化需求。
他指出,三一的野心是成为全球企业,总部在长沙会有诸多不便,且无法超越对手的政商关系,但一直以来湖南省政府对于三一也给予了很大支持,中联的连续打压恰恰给了梁稳根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时机,“市场上存量的机械设备太多,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会消化存量并推动行业继续发展,已经不可能高速发展了,未来只有国际化。”他告诉《中国企业家》,三一认识得很清楚,迁都北京的想法也早已有之,一切只取决于“时也,势也”。
悬崖勒马
三一迁都震动业界,然而中联的镇定和不反驳却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中联在公关方面显然是有高人。”一位三一内部人士评价,对方很清楚,一旦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出面反驳,更多的炮弹会呼啸而去(另一种说法是湖南省政府要求中联不出面回应,到此为止),从而陷入一场无休止的口水战。
“他们现在是嘴巴上不理性,市场上理性。”一位工程机械销售公司负责人告诉本刊,尽管三一、中联的争斗现在闹得沸沸扬扬,但实际上双方最激进的时刻已经过去。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两家企业都在加快回款速度,调整和控制自己的现金流,从而避免可能的风险。2012年三季度末,三一重工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已经由年中的-17.46亿元转为8.28亿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市场发展部副主任冯宝珊说,前几年他们将三一和中联,包括徐工、柳工的报表拿来进行分析,如果从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来讲,比例还算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大概在30%左右,不是那么危险,“但2011年上半年很多企业应收账款比例超过了40%,而且以前市场特别好,回款特别方便,没有这种压力,现在行业里存在的风险比较大,尤其是下游建筑市场资金一出问题,就会传导至整个链条。”
以三一为例,由于2012年市场萎缩,回款困难,压力和风险骤增,其第三季度应收账款所占比例比年初提高了83%,资金链已经绷得很紧。“在解决危机方面,许多企业先是零首付,然后通过优惠赠送把设备卖出去,客户一旦还款出现问题可以申请延期还款,甚至能还多少就先还多少,机器让你继续用,哪一天就算借钱也无法还款,公司就把这笔交易移交到法务部门,视情况锁机或拖走,实际上是把客户吃干榨尽。”刘冰对本刊说,工程机械行业本来是B2B的行业,结果许多企业把资本品变成了消费品和投资品。
在这一点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应该有切身体会。由于已经在H股上市融资,资金实力强于三一,中联重科在零首付、低首付方面一度走得十分激进。多年前,由于还不上款的案例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抵押物也纷纷出现,房子、车子甚至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甚至还有股票。刘冰遇到的一件事情是,某位客户因为还不上款,就说自己拥有某家公司的原始股,价值5000万,能不能抵债,这家公司未来会上市,所赚的钱要翻几倍,据说后来这个申请交到詹纯新那里,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东西坚决不要。”目前,中联客户在还款时除非特殊情况只能使用现金。中联重科在2012年成为上市工程机械企业中唯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这与其资金保障以及下半年对风险的控制有很大关系。
“重工机械行业是4万亿投资拉动政策的受害者。”冯宝珊认为,现在出现的行业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是4万亿投资拉动政策的刺激,透支了重工机械行业的市场。投资拉动建设就要使用工程机械,4万亿刺激造成行业不理性地过度扩张,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如2012年挖掘机的在建能力和现有能力大概是60万台,而能够销出去的仅为11万-12万台。
她认为,目前的时间点正好赶上政府换届,这对重工机械行业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重工机械领域的项目一般周期都很长,这届政府会考虑是否还要投资某个新项目,很多项目到这个时候就停下来了。
更重要的是,工程机械这几年发展特别快,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太大,且还没有报废,所以有什么项目的话,这些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新增的订货量不会增长很快。
好在这个曾经疯狂的行业已在冷却。上述工程机械销售公司负责人对《中国企业家》说,2011年9、10月份,工程机械企业连续开了几次会,主流企业已经在反思过去一段时间的激进策略以及行业的恶性竞争和商业伦理问题,“目前行业已经处于一个回归理性的状态,应该说三一、中联并不能完全代表行业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他说,过去行业竞争不讲规则、不择手段、缺乏商业伦理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必须改变。
他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寄望于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逐渐松动的房地产市场。在他看来,由于过多泡沫的存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新一轮调整将不可避免,一是产品集中度的调整,二是更高层次的整合也可能发生。
对于三一和中联重科来说,“分道扬镳”之后竞争能否更加理性?这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和企业家心态,但两家的争斗不会随着距离的拉开而停止。最近有消息说,中联收购的CIFA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停产;几乎同时,中联重科宣布2012年年底将回购弘毅、高盛、曼达林持有的40%CIFA股权,2012年上半年CIFA的盈利已经达到2007年时的两倍。双方的较劲仍在持续。
“尽管中国企业已经收购了不少国外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但在理念上和技术上它们距离国际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上述销售公司负责人表示,国际化仍然是三一、中联未来的重要方向,两家企业也都非常有潜力。
“这个行业上半年在感冒,下半年浑身发抖,现在来看形势有些好转。”他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