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涨价令中方铁矿谈判窘迫 为私利舍国家利益
宝钢带头涨价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宝钢在日前公布的2010年1月价格政策中,主流产品出厂价全线上调,最高涨幅达600元/每吨。分析称,鞍钢、武钢等钢厂也将陆续上调价格,这将导致国内钢价的全面上涨,令本来处于劣势的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更加被动。
宝钢又带头涨价了,在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
宝钢一涨,鞍钢、武钢等钢铁巨头也迅速跟风,于是,国内钢价出现了全面上涨的势头,给下游企业,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虽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企业有理由根据市场变化和经营需要,对价格作出调整。但是,宝钢作为铁矿石谈判的代表,在谈判的关键时刻作出上调钢材价格的决定,实在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其真实意图如何,值得关注。
据了解,对宝钢来说,作出这样的举动,并不是首次,2007年11月20日宝钢作出的2008年一季度价格调整政策,就“恰逢”2008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初期。而2008年2月中方被迫接受日本新日铁与韩国浦项制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率先达成的2008年铁矿石价格上涨65%的协议时,宝钢又于2008年2月25日公布了二季度价格上涨方案,涨价幅度甚至超过铁矿石成本的上涨。
这些举动,到底是巧合还是策略?是无意还是有意?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这些问题,都值得好好分析和研究。
众所周知,宝钢是中国钢铁业的龙头老大,宝钢的价格行为,被誉为中国钢材市场的风向标,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宝钢的举动都会在中国钢材市场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引起钢材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
从纯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宝钢的价格策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因为,目前市场的钢材价格、钢材需求与企业的成本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上调价格是合理的。但是,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却不能不考虑:一方面,一、二月份都是市场淡季,此刻上调钢材价格,市场能否消化涨价的成本呢?会给市场供求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另一方面,目前正是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调钢材价格,是否会使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呢?我们知道,企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大主要因素:一是价格,二是成本。价格上涨无疑能够带动企业效益的上升,而降低成本也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到底是涨价还是降本,对企业来说,应当作出科学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要看眼前,更要看长远。
以此来判断宝钢近年来的一系列调价行为,给人的基本感觉就是眼前利益代替长远利益,短期利益取代长期利益。因为,钢材涨价的直接结果就是带动铁矿石价格的上涨,继而带动企业成本的上升,涨价形成的效益最终被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完全消化了。
笔者不相信宝钢看不到这样做的后果,唯一的可能,就是宝钢想仪仗着自身的强大实力,在未来钢材价格的竞争中压垮国内其他竞争者,保住自己在国内钢铁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以此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此举却损害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让国外的铁矿石供应商赚了很大的便宜。
这样的举动,是否应当鼓励和提倡呢?在市场经济下,竞争是残酷的、无情的,但是,竞争不能无序,竞争更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前提。特别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企业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损害国内其他企业的利益,显然是不可取的。这个问题,值得警惕。如果这种“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现象不改变,要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很难的。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