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期"问局十二五",三十个经济关键词,每一期围绕一个关键词,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微、紧扣民生的问与答,勾勒出中国经济下一个五年的主体框架;借助部委的权 威释疑,学者的诚恳解惑,把握住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脉搏。与此同时,我们会完全根据网友的投票从这些紧扣民生的关键词当中评选出"十二五最受关注话题",让网络再次 成为智者的舞台,民生的狂欢地。

不得不说的土改

现有土地制度,让官商民皆存违规冲动,已经成为众多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改革的临界点日渐逼近,大有逼宫之势。逼宫的土地制度何去何从…[详细][评论]

- 票
1.杜绝恶性强拆事件,应从何入手:
土地出让金不再归地方财政
建立严密的行政问责制度
降低GDP在行政考核中的权重
明确土地商用和公用的划分标准
其他
2.农村土地私有化是否可行:
不可行,会阶级对抗和耕地失控
可行,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其他
 
  • 1为何必须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现有特征:二元土地公有制结构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的土地公有制结构,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的产权主体不同。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农村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国家拥 有高度集中分配土地资源的权力,国家规定和管制城乡土地的用途,建设用地绝大部分只能用国有土地,集体不可购买国有土地,国家可以强制征收集体土地。在现行的法律框架 下,农民集体所拥有的农村土地产权是不完全的。[详细 ]

    ————上海证券报报道

    专家解惑:彻底改革现行土地制度方可根治三农问题

    城市化的真谛只有一条,就是吸纳农村人口进城定居,以降低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也就是说,不仅农村劳动力,其配偶、子女,甚至亲 人都要能自由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和定居,真正成为具备在城市环境下自身再生产能力并能融入城市生活的市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市化,让农民分享城市的集聚 效应。[详细]

    ————文贯中,美国三一学院教授;熊金武,三一学院访问学者

    媒体评论:治理高房价可尝试改革土地制度

    我国现行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市场经济难免涉及土地交易,而我国又是实行土地国有制度,摸着石头过河 ,想出了这招只卖使用权、不卖所有权的办法。本来土地国有是国家代表全民拥有土地,结果土地价格越炒越高,老百姓没分享到土地升值的好处,反而要为高楼价埋单,显然已 经有失公允了。[详细]

    ————广州日报评论

  • 2土地征收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的权益?

    名家谏言:呼吁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应该同地同价同权

    农民只有对土地拥有所有权,才能成为土地的主人,收取租金。农民获得的分红,企业二次返利的权益都派生于自己的土地的所有权。工商业可 以使用农村整治节约出来的土地,政府的建设用地也可以使用。这种使用,一言以蔽之,就是租而不是一次性买断,不是农村土地性质的改变,这种做法合乎神圣的宪法,保证了 农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有此保证,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才有可能健康进行。用租的办法,让农民永远保持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是一次性买断。这样还可以把政府的土地财 政打下去。通过租农民的地,不用把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再通过政府招拍挂。另外,地价下来了,房地产的价格也就下来了。村办企业也采取租地的形式,即使企业破产了, 土地还是农民自己的。如果在改革开放中造成了大量农民失地,或者农民进城又没有长期具体的工作来保证的话,改革就很容易起到负面作用,这是有危险的。我们在提案中呼吁 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应该同地同价同权。[详细 ]

    ————胡德平,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解惑:要探索利益分享机制

    城市扩大带来收入提高有什么错呢?城市不加以适当扩大,农民进城进到哪儿去呢?所以不要认为城市扩大就必错。问题是城市扩大,增加的地 租收入怎么分配得更合理一点。成都经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探索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改善村庄的治理结构,同时通过土地的整理挂钩的平台,逐步把城市增加财力的一部分返 回农村。这是分享机制。我们并不主张土地增值全部归农民,但要探索分享的机制,特别是经由市场交易、而不是强制征地来寻找分配的平衡点。以行政权力剥夺农民去拿地,这 种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难以完全消除。正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才使得城市化不能以经济允许它的速度发展。但是反过来,因为有矛盾就人为遏制城市的发展,那个后果 也不是大家要的。所以成都的经验可贵,就在于探索能不能避免两种极端,找到一个妥当的办法来解决城市发展、城市化筹资,并让城乡人民共享城市化加速的收益。[详细]

    ————周其仁,知名经济学家

  • 3如何进一步遏制土地闲置现象?

    媒体评论:应尽快启动土地问责

    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应尽快启动土地问责机制,彻底解决各地的闲置土地问题。另外,地方获得的土地收入全部上缴中 央,并用之修建保障性住房,从而使地方政府在土地价格上的态度更加客观。报道称,不少专家和两会委员代表认为,唯有对土地监管的责任进行问责,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监管 效果。处理闲置土地、违法用地是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点,因而土地问责亟待推行。实行土地问责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政府的卖地动机,但至少能使地方政府的不规范 卖地行为有所收敛。[详细]

    ——《一财网》报道

    部委答疑:国土部将清查政府原因所致土地闲置

    针对各地土地违法现象,目前正在约谈中,争取第一季度进行问责。如果第一季度无法做到,问责时间将稍微延后。2011年要重点清查这部分由 政府原因造成的土地闲置。打击囤地、炒地行为,坚持调控政策继续落实。当地政府愿意,这些闲置土地也可拿来建设保障房。国土部启动了问责制。对于保障房土地供应不力的 ,责任在谁就问责到谁。[详细]

    ——徐绍史,国土资源部部长

    政策动向:新征用地不列入储备

    记者从国土部采访也获悉,目前,国土部正在加大土地储备改革的力度。国土部最近发布消息称,土地储备制的改革,对征地范围和土地储备范 围加以限制,其中明确规定新增用地不纳入储备范围。新用地一旦进入储备范围,地方就到处圈新地,然后故意造成闲置。[详细]

    ——国土部相关人士

  • 4新中国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历程?

    历程1: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建国之初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详细]

    ———城市化网报道

    历程2: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

    1954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收回土地所有权,即“三大改造”之一的农业改造。[详细]

    ——城市化网报道

    历程3:集体所有→三级集体所有

    1957年-1978年,“三级所有”的土地改革。[详细]

    ——城市化网报道

    历程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1978年,邓小平提出并主张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详细]

    ——城市化网报道

    历程5:“新土改”允许土地流转

    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详细]

    ——城市化网报道

  • 5土地制度改革该从哪里入手?

    先行者:成都探出一条土地市场化改革路

    2007年,成都城乡统筹的改革经验引起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的浓厚兴趣,3年来,周教授多次莅临成都,对成 都的城乡统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成都经验对我们的吸引力首先来自城乡统筹的全局意义。从空间上看,中国不是城就是乡,所以城乡统筹虽然只有四个字,却代表了国民 经济的全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就把城乡统筹作为地方施政的纲领。七年过去了,在成都这个地方发生了很多新鲜事,创造了综合改革的丰富实践经验。”近日,周其仁教授 在成都参加全省统筹城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训会,向与会者系统介绍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成都统筹改革的经验。[详细]

    ————成都日报报道

    媒体分析:土地困境的法治出路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7年的“一号文件”都是针对“三农”问题作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但知易行难,直到现在,很多 重要问题仍旧没能得到很好解决,农村发展依旧面临巨大挑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中央政策没有及时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律。 如果说当前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那么在立法和执法层面也存在这种明显差异。甚至可以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是法治的不平衡。要想切实推进农村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制约农村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法治环 境,大力推动农村法治的发展,为农村及农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整个土地收益中,受益最少的是农民。据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分析,目前被征地土地收益分配 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25%~30%,农民仅占5%~10%。 所以当前的关键是,应尽快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建立与中央政策、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保障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使用制度。 [详细]

    ——《瞭望》报道

  • 6十二五如何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研究报告:“十二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加快推进

    “十二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在多方面加快推进:“十二五”有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2010年中央决定把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 地市场作为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共有51.7%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39.3%的专家认为可能性不大。对于农村宅基地,合计49.1%专家认为“十二五”有可能流转 入市,同时有43.9%专家认为可能性不大。“土地换社保”不是长期制度安排。53.1%的专家认为“土地换社保”不是长期制度安排,只是一种过渡性办法;22.1%的专家认为此举违 背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是城乡二元制度的表现;有19.5%的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长期制度安排。“小产权房”难以 “合法化”。目前关于“小产权房”“被转正”和“被强拆”的议 论很多,问题的焦点在于其能否“合法化”。对此,45.6%的专家认为未来将会明确“小产权房”的违法性,严禁新建“小产权房”,同时妥善处理已建的“小产权房”;42.1%的 专家认为允许各地依据具体情况,分类处理,只有6.1%的专家认为存在着被“转正”的可能性。[详细]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十二五农村改革专家问卷调查”

    新进展:土地整治“十二五”规划目标初步确定

    报道称,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组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全国土地整治“十二五”目标任务建议已提交国家发改委,拟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报国务院批准 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修编工作于6月下旬启动,目前已完成初稿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会论证。重点支持800个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整治。实施基本农田整理 重大工程,优化耕地布局,有效引导耕地集中连片,规划期内建成1万片万亩优质耕地集中分布区。全面推进示范省建设和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将作 为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落实。 [详细 ]

    ————《一财》报道

  • 问题1

    为何必须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 问题2

    土地征收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的权益?

  • 问题3

    如何进一步遏制土地闲置现象?

  • 问题4

    新中国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历程?

  • 问题5

    土地制度改革该从哪里入手?

  • 问题6

    十二五如何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往期回顾

栏目策划、专题制作:王小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