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事件中监管部门负有失察责任

2009年10月18日 16:14证券市场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是监管者威慑被监管者的有力武器。然而,作为监管者的证监会在五粮液涉嫌虚假信息披露、涉嫌内幕交易、涉嫌虚增利润等一系列问题上,作为“三公”之首的公开原则失灵了。

在成都警方已然调查清楚五粮液控股子公司五粮液投资与成都智溢合作炒股以及资金往来问题后,证监会理应知晓并应立案稽查五粮液,但其直到2009年3月21日才开始展开调查,并直到7月28日才正式立案,再到9月9日——在《证券市场周刊》披露五粮液违规炒股后才对外披露调查结果。

固然,证监会调查期间或遭遇重重阻力,但对于维护“三公”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又岂能是一句空话。但即便如此,在已掌握了五粮液违规行为大量证据的情况下,对于五粮液高管涉嫌误导、虚假陈述甚至欺诈时,证监会却无动于衷,形成了绝妙的讽刺。

从亚洲证券宣告破产起,证监会就开始了与成都智溢塑胶有限公司(下称“成都智溢”)及其背后的五粮液(000858)长达四年的博弈。对问题券商的清算过程既漫长又复杂,期间夹杂着各种利益的纠葛,涉案的官员及其子弟、各种机构、国有资产以及那些无助的“小散”们,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角逐,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清算的过程与结果。

成都智溢那笔已被界定为委托理财的巨额资金,又被突如其来的“司法鉴定”弄得扑朔迷离,亦将证监会对问题券商的破产清算推到了尴尬的境地,而成都公安部门的介入更让五粮液炒股的秘密裸露在监管部门的面前。

五粮液谎言的背后,掩盖着一系列涉嫌虚假信息披露、涉嫌内幕交易、涉嫌虚增利润等行为,当大量的证据摆在面前的时候,监管效率如此之低令人匪夷所思,是技术上界定有困难还是另有难言之隐?

当证监会公布了“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后,五粮液上演了精彩一幕:董事长自掏腰包买股票“鼓舞士气”、召开新闻发布会为公司及高管们打保票。五粮液的股价在公司一系列涉嫌虚假陈述的表演中玩着过山车。这一切,就发生在监管者的眼皮子底下却无人制止;作为“三公”之首的公开原则,在五粮液上失灵了。更让人困惑的是,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们,又是如何监管和被监管的呢?

相关专题:

证监会突查五粮液

公司公告:

[2009-10-19]五 粮 液:2009年第三季度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