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中国稀土储量仅剩可怜的2700万吨,甚至不排除出现未来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另一边是国家减少稀土出口配额后催生的巨大走私利润空间。尽管政府一次次重申管控稀土有理有据,仍无法遏制当前稀土走私的猖獗。[详情]
中国稀土资源出口一事正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种种迹象表明,美欧日等国家与地区试图采取“联合行动”,高调施压以促中国扩大稀土出口。[详情]
中国稀土一直占据着三个“世界第一”:储量第一,生产规模第一,出口量第一。按理说,中国应该拥有稀土资源的定价权、主导权、支配权。但可惜的是,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对稀土的开发无度、生产无序、恶性竞争,加上遭受他国联手打压策略,使得稀土价格长期低位徘徊,中国痛失了应有的国际话语权。[详情]
盛名其下,其实难符。过度无序开采,使我国长期以来沦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初级产品供应商。由于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导致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详情]
目前全球90%以上的稀土产品由中国生产供应,而事实上许多国家都拥有稀土资源,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低价优质”的稀土冲击世界市场后,美国、加拿大等国纷纷关闭了自己的稀土矿。[详情]
稀土高利润的应用环节是中国所欠缺的,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先进的应用技术。初级产品的附加值低,赚不到钱,便没有能力去补偿环境。 [详情]
在现有的产业格局下,中国依然只是在充当廉价原材料供应商,欧美厂商从中国进口稀土分离物质后生产出高精技术产品,再返销中国,附加值增长数倍,乃至数十倍。[详情]
赣州虔东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斌告诉早报记者,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将稀土定位为战略资源,因为当时发现少,稀土确实具有“稀缺性”。“不过,随着探矿工作深入,稀土已不是稀缺资源,比如白云鄂博稀土矿远景储量已经够世界用1000年。”龚斌说,过去媒体宣传是没有这个概念的。[详情]
尽管稀土建储的呼声不绝于耳,但中国国家层面上的制度性建储目前没有被提上日程。反观对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却已纷纷建立起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开采,转而从中国进口;据称,资源贫乏的日本在获得大量稀土后,并不急于派上用场,而是将这些足够使用数十年的资源用来“填海”。
凤凰独家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