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硬上路”:“留白”管理体制

2010年02月24日 22:18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新医改方案公布10个月后,被誉为改革最难、最深的环节,即公立医院如何改革终于明晰。

2月23日,发改委、卫生部等五部委对外公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同时宣布了16个入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的城市名单。

《指导意见》提出了涵盖财政投入、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全方位的九项改革试点内容,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等流域,《指导意见》给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

最令人注意的是,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中,将改变“以药养医”,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明确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经费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并对中医药、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等专科医院给予倾斜。

但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深层次领域改革方面,《指导意见》并没有给出细节操作路径,只有原则性“意见”,具体操作留给地方试点与探索。

显然,在未来公立医院改革试验中,16个试点城市将承担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任务,在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深层次领域方面,探出一条可鉴路径。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如何破冰

对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是,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即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尽管有了上述表述,但实践中如何实现“管办分开”亦有不同路径和争议。

“根据管理权流向还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径选择——行政性‘管办分开’和企业性‘管办分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主任蔡江南向记者分析,前者是流入另一个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以香港医院管理局为代表模式;后者是流入企业化的医疗管理集团或医院本身,以英国医院托拉斯为代表模式。

蔡江南从理论上判断,目前各地自发实践中的“管办分开”,基本上是行政性管办分开。如“无锡模式”和“北京海淀模式”、“上海申康模式”。因为,即便是倾向于企业性管办分开的“申康模式”,其主要管理层“医疗国资委”还标有“行政级别”,任命在主管部门,其管理自主权也不大。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相关专题:

中国新医改方案出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世玲 胡雅君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