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集中上马高世代液晶线 专家解读五大问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几日,国内外面板厂商纷纷宣布在华投建高世代液晶线,“集体”填补国内相关行业的空白。
这固然能摆脱国内彩电业对外的依赖,但在外资也纷纷介入内地高世代生产线建设后,国产项目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本回收等诸多压力。
国内外面板商集体行动
昨日,京东方正式开工建设了国内首条第八代液晶线。此项目计划总投资280.3亿元,建设时间长达26个月,预计将于2011年10月投产。
几乎同时,韩国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LGDisplay宣布,将投资30亿美元在中国广州投建八代线工厂。随后又有消息透露,三星电子计划斥资32亿美元在华建设八代线,但目前正在对苏州和深圳两城市进行选址评估。
夏普与中电熊猫也在昨日达成协议,将在南京合作投建六代线。夏普还明确表示已与南京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联手推进八代液晶面板生产合资项目的协商。
高世代生产线主要生产3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一般界定为六代线以上。而在此之前,国内的高世代生产线只有龙腾光电刚刚上马的7.5代线。
液晶面板过于依赖进口
目前内地的龙腾光电、京东方、上广电等液晶面板生产厂商只能生产中小尺寸(32英寸及以下)液晶面板,并且其产品基本上用于电脑液晶显示器。
这让国内巨大的液晶面板需求几乎全部依赖外购。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电视厂商从中国台湾地区购买的液晶面板占比为55%,韩国为40%。
“上游资源受制于人,极大地阻碍了国内彩电行业的发展。”奥维咨询副总经理金晓锋向记者表示,首先货源无法保障,像今年上半年,我国液晶电视突然出现井喷,巨大的需求让上游面板生产商根本没有准备,导致大量缺货。而LG、三星、夏普等企业作为面板供应商的同时也销售彩电整机,会先满足自己公司的需求。其次,由于完全依赖于进口,在价格方面没有议价权利,导致液晶电视的成本无法降下来。
政策支持为企业投资创造条件
“未来几年还有4.3亿台的传统电视将被液晶电视取代,内地的液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将成为全球电视厂商拓展市场的重心。”金晓锋表示。
内地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国内外面板生产企业早已酝酿在国内建高世代生产线。而今年以来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以及国内经济的迅速复苏给项目上马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国家也已意识到国内没有高世代生产线的被动局面,决定大力发展面板生产。国家发改委年初下发通知,自2009年起将连续三年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对部分项目予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也特别提出要“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在国家电子产业振兴规划中,对面板产业的投资更是超过千亿元。
“因为面板生产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一般国内企业很少能够拿出这么多钱进行投资,需要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而国家相关政策中提出的产业导向和资金支持,都给了高世代线的投建以强力支撑。”家电专家刘步尘向记者分析道。
而对于外资面板生产企业来说,中国内地经济的复苏给了他们投资内地一针强心剂。
“像夏普等外资面板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盈利都出现了大幅下降,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此时在中国进行投资的风险大大降低。”刘步尘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sun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