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豪赌液晶8代线 投资上千亿
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各省市,从北到南,正在掀起一股液晶面板8代线项目的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开工和准备上马的项目投资总额已不下千亿元。
但令人担忧的是,按这几条液晶面板项目建设周期估算,2011年左右各项目将集体全面量产,而此时正是日韩企业10代线量产时间,届时,中国的液晶面板企业还有竞争力吗?
各地争上液晶项目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但关键部件液晶面板却长期依赖进口。庞大的本土需求以及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额度,让液晶面板项目成为众多地方政府争相上马的“香馍馍”。
9月12日,江苏昆山开发区产业园里,昆山龙飞光电有限公司高世代液晶面板(TFT―LCD)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3亿美元,主要从事7.5至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的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了32英寸到52英寸不同规格的大尺寸液晶电视显示屏和个人台式电脑面板征与模组,计划2010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建成后玻璃基板月处理能力9万片,年产1277万台液晶电视产品,年产值约500亿元。
而在此之前的8月31日下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里,总投资280亿元的京东方第8代TFT-LCD生产线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
就在同一天,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里,夏普与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一条停产多日的夏普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终于以138亿元高价被中电熊猫收纳,计划今年9月中旬开工,2011年3月之前投入生产,月产8万片液晶面板。
为什么要花巨资引进落后生产线?南京方面的解释是,购买6代线设备主要是为了引进夏普8代线的生产技术。根据双方协议,持有中电熊猫70%股权的中电集团、中电熊猫以及夏普将会于年内适时组建合资公司,与南京市一起推进8代线项目,相关筹备工作将在协议签署后展开,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2012年实现量产。
与此同时,安徽省合肥市也在计划把自己打造成为“平板之都”。继今年4月京东方的“6代线”动工之后,合肥在8月吸引到彩虹集团的液晶玻璃基板项目落户,并正着手筹划引进“8代线”,以求在5至10年内,成为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在华南,集中了全国平板电视产能70%以上的广东,也开始在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资上动起了真格。8月21日,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生产商韩国的LG显示器公司(LGD)与广州市达成意向,拟在广州建一条“8代线”,投资额约300亿元。目前,该项目正在等待LGD董事会及韩国政府批准。
在广东佛山,当地一家名为广新光电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也准备上马“8.5代线”。项目总投资236亿元,可月产6万片液晶面板,年产576万件液晶电视显示面板,是佛山市至今最大的投资项目。广新光电也是为数不多的几家中国政府提供7代线以上面板生产线建厂补助计划的厂商之一。业内盛传,台湾液晶巨头奇美是广新光电的技术支持方,对此奇美并未承认。
据悉,如进展顺利,LGD在广州的液晶面板厂将于今年年底动工,佛山的“8.5代线”项目已完成环评工作,设备开始下单。
谋求上游突破
全球液晶产业向来由三星、LGD、夏普、友达、奇美5巨头控制。中国投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计划一直无法实现。
2006年上半年,国内4大彩电厂TCL、康佳、创维、长虹,曾经成立合资公司图谋上马“6代线”,以解决中国彩电业缺乏液晶面板的燃眉之急。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3家国内拥有“5代线”的企业,也曾酝酿合并,以求得政府支持,投资“6代线”“7代线”甚至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这两个方案后来均不了了之,至今,中国液晶电视面板仍基本依赖进口。
一台液晶平板电视,上游的面板和模组占总成本的70%,其他成本只占30%,留给下游厂家的升值空间也就十分有限。对中国众多电视生产企业而言,不进军上游,价值中的大头就无法实现,企业议价能力较弱的局面也难以改变。
今年上半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面板荒”正困扰着国内各大液晶电视制造商,眼看着一年中彩电销售最旺的国庆黄金周即将到来,但很多彩电厂家却因为液晶电视的核心部件面板供不应求而不得不放弃了许多订单。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业界曾调低了市场对液晶电视的需求量,致使一些面板厂家纷纷关掉部分生产线实施减产,导致面板供应量减少。而今年以来全球特别是中国市场对液晶电视需求的复苏强于预期,因此出现了面板供不应求的局面。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液晶面板的供应紧张并非全部源自下游需求量骤增,全球主要液晶面板制造商存在着为弥补去年亏损而有意压低产能刺激面板涨价的动机。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球的液晶面板价格已经连续上涨了5个月,平均涨幅达到30%。以32英寸液晶面板为例,今年3月份的市场报价约165美元,到上个月则已达到215美元,在短短5个月内上涨三成。
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不断蚕食下游平板电视生产厂家本不丰厚的利润。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能否在平板产业真正实现突破,彩电行业能否真正升级换代,就看有无高世代面板线。
机会与风险同在
长期以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过去对中国大陆一直采取产业限制政策,不允许当地企业来中国大陆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为何今年这些外资巨头却呈“开闸放水”之势呢?
京东方公关总监张宇认为,日韩及中国台湾对高世代生产线转移到内地也是迫不得已,在政策助推下,中国在液晶上的布局让日韩企业感受到了压力。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把“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列为六大重点工程之一,明确支持6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自2009年起,对6至8代的液晶面板、模组、配套材料、制造及检测设备等给予贴息支持。
与此同时,在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三大政策刺激下,国内彩电企业今年上半年平板电视销量取得飞速增长。其中行业产量最大的6家企业上半年液晶电视产量11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00%。市场预估内地有机会在未来二至三年跃居全球最大液晶电视市场,已成为各大面板厂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全球来看,2008年前拥有8代线的只有夏普、三星,而2008年以后友达、奇美、LGD的8代线先后建成,掌握8代线核心技术的企业已经日益增多。而为了抢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市场,面板巨头开始在中国大陆寻求建设高世代生产线的机会。
在这次液晶面板投资热潮背后,地方政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8代线投资巨大,可以带动当地的GDP和就业。
京东方中央研究院有关负责人算过一笔账:一条8代线面板加上模组,一年可以带来200亿元的产值;上游材料一般占面板成本的65%,又可以有130亿元;下游液晶电视整机的销售价格一般比面板、模组高40%~50%,又有约300亿元。所以,整条产业链加起来,一条8代线一年可以产生700亿~800亿元的产值。
但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液晶面板行业竞争激烈,企业运营压力不断增大,投资液晶面板项目也带有很大的风险。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一方面,进军上游面板生产线动辄数百亿的投资让国内彩电企业难以起步,而投资失败的风险也不是国内彩电企业所能承受的;另一方面,即使国内企业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面板生产线,但考虑到面板生产线快速升级的行业节奏也会使国内企业后继乏力,特别是在缺乏一定的技术储备和管理经验的情况下。
一外资家电企业的负责人也强调,中国目前的液晶屏投资还主要集中在液晶屏和液晶模组上,而配套环节如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等产业还十分薄弱,这就使得整个产业链上仍有不少薄弱环节。
“大家一哄而上,两年后可能造成产能严重过剩,投资风险不可忽视。”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警告说。
背景链接
液晶面板的生产线“世代”
所谓液晶面板世代线数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而只是业界一个约定俗成的称法。它是按照生产线所应用的玻璃基板的尺寸划分而来的。
简单地说,液晶面板是两层很薄的玻璃基板中间包裹一层液晶分子构成的。生产时,采用的玻璃基板有一个固定的尺寸,再通过切割形成各种尺寸的液晶面板。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切割玻璃基板会使原材料利用率较高,最终成品的经济效益较好。因此,根据经济切割尺寸的不同,液晶生产线也被分成了不同的代数。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厂家的生产线,同代线的玻璃基板尺寸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LGD与夏普的6代线尺寸就并不相同。总体来说,面板代数越高,面板的尺寸越大,切割的屏幕数量越多,利用率和效益就越高,价格可以做得更便宜。6代、7代、7.5代、8代线技术上差别不是很大,比如32寸的电视,分辨不出是由6代线还是7代线生产出来的;而生产工艺技术则可能略有不同,比如4代线玻璃基板在生产流程中是水平放置,8代线以上由于玻璃基板巨大,在生产过程中要垂直或倾斜式放置。此外,生产厂商一般更倾向于将更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导入世代数的生产线,从而使更高世代产品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sun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