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须让内需和消费成为增长主动力
谢平:汇金前总经理,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
2010年二季度,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从中国情况看,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改变原有发展的约束条件,促使企业、居民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主要拉动力量上由外需转为内需,由投资转为消费。
因为企业、居民的行为是在一定制度约束下的“趋利”行为,他们必然遵循价格-利益导向原则,即市场原则。在转变增长方式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改变原有的资源配置主体的角色,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产品,坚持以市场价格为信号,以改善企业和居民行为方式为治理机制,以实现全社会福利改进下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为目标。
社会保障是增长模式转型关键
在增加国内居民消费上,本届政府有了良好开端。政府大力推进的城乡养老保险、医疗、教育、住房体制改革,体现了普世价值和公平性,通过引导居民预期来促进家庭合理分配储蓄和消费,是改变人们长期行为方式的制度基础。应指出,要让人民看到这些制度的长期稳定性。特别是养老金制度,直接影响个人一生的消费倾向。
政府通过上述改革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强了居民生活保障,降低重大支出预期,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由此会导致中国人一生消费倾向的积极变化,这是改革的关键。从人口结构看,当前城市和农村的70后、80后和90后人群,是社会的主要消费需求来源,上述改革将对这部分人群消费倾向产生巨大影响。在假设收入变量给定下,考虑到人口决定因素,下一步要对改革措施进行更多数据分析、模拟,使得改革的具体举措更加精确。
今年上半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万亿,社会议论较多。国家已经着手改革收入分配体制,今年下半年中央会议将重点讨论此方面问题。个人建议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大分红比率,既可直接补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同时也避免了国企过度投资行为。
如何平衡增长速度与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资源管理体制方面不能与市场要求相适应,价格水平既不反映完全成本,也不能反映供求关系。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外部性也缺乏相应约束,在生产成本方面没有得到合理体现。
在政府许可下,对资源价格、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价格大幅调整,尽管有通胀压力,但是价格水平和国际接轨,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日前,政府开始在新疆对资源税收方式试点,由从量改为从价征收,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这里要特别强调煤炭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的煤炭贮存量大,产量大,需求量也大,是未来最主要生产资料,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煤炭价格是我国可主导的,因为没有国际市场统一标准,也没有期货市场可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所以,认真研究煤炭生产、税收、定价的政策,这方面要下大功夫。
为支持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府首先应设立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一方面,建立税收和补贴机制可以给予新能源等技术清晰的商业优势,增加相关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如电动汽车补贴、太阳能产品补贴等;另一方面,要对资源消耗巨大或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行为收税,如征收燃油税、碳税(或类似的税,如资源保护税),对高用电量征收额外税等。应该指出,补贴和税收是非市场化行为,所以在制度上要精心设计,防止不良影响,不能频繁调整,更不能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根据国际经验,这项政策主要针对企业。
其次,政府应设立相关法律,强制某些生产、消费行为,对某些产品设定标准,强制减少碳排放等。如欧洲、加州政府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立法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做法,芬兰也于上周全面立法禁烟。在此方面,我国人大代表也应该有所作为。许多法律手段可以作为经济学分析的依据,不能完全靠政府来解决。从财政方面,还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财政资金投入。在此方面,我们不能过多寄希望于私人企业和公益基金,要由政府主导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科技研究投入,同时加强和国际间的合作,加强信息技术共享,使得人类尽快找到不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替代方式。
再次,通过有关融资约束安排来激励企业应用清洁能源或者提高能源效率,限制对生态环境有危害的项目。在上市融资、债券发行、信贷发放、投资入股方面设立约束条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制度性安排。充分利用PE和创业板市场为高科技企业融资,推动IT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在对地方政府考核上,可以尝试改变GDP目标主导原则,改变地方官任期考核机制。一方面要跨越周期,当期经济增长不能以降低未来增长为代价;另一方要充分考虑增长质量,即绿色GDP,考虑居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性因素。
总的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总量、增长速度、就业存在一个权衡的关系。从历史看,粗放模式下,如当前的金砖四国,总量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创造就业多;而当前美国、西欧比较注重环保和居民福利,但发展速度慢,失业率较高。这也显示出我国当前面临的两难选择。每一届政府,是否从长远发展方式转变考虑,市场是清楚的,我认为本届政府已做了很大的努力。
如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则社会能够容忍的失业率就高,就能顺利适应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我国当前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谢平
编辑:
mad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