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全会强调要以更大决心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对于中国而言,“十二五”将是一个分水岭,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段;而整个十二五规划,可以用转型一词概括。凤凰网财经为您仔细梳理十二五转型路径,让我们一同见证下一个五年的改革攻坚之路。[网友有话]

 
重庆作为率先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的地方政府,明确提出将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瞄准缩小“三大差距”,提速“共同富裕”。 【详细】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分析称,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进入到所谓“改革疲劳期”,各方面利益格局调整也形成改革的胶着状态。未来10年至关重要。胡鞍钢指出,转型既反映了中共中央新的政治共识,也表达出全社会新的社会共识。【详细】
 
 

 迟福林:十二五如果不转型对今后30年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为什么我们从03年开始提出的政府转型到今天都转不了,我想一个最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政府转型和政府的自身利益问题日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十一五确定的大部分目标都没有实现,如果十二五再这样做下去,恐怕对中国今后二十年、三十年的影响都是重大甚至某种意义上是毁灭性的。”【详细】

 
 
 
1.你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能顺利实现转型目标吗?
能。
不能。
很难说。
2.你最关注的十二五转型话题是什么?
改革财富分配。
改善社会结构。
重整科教社保。
打造绿色经济。
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发展方式。
其他。
 
 
 

增长模式转型: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谢平认为,要根本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政府改变原有发展的约束条件,促使企业、居民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主要拉动力量上由外需转为内需,由投资转为消费。【详细】

增加居民消费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在‘十二五’规划中,将能够看到更多关于人民群众如何从发展中获益的一些具体指标。”【详细】

完善公共产品及服务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详细】

资源及排污价格调整

价格手段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杠杆。十二五期间加速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快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详细】

强制性减排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认为,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不会高于20%,但不低于15%。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克隽则建议,“十二五”期间可引入碳税或能源税、提高税率、提高节能标准等方法,进一步确保目标的实现。 【详细】

激励使用清洁能源

中电联行业规划部副主任高绍峰表示,清洁能源将是十二五发展重点。根据中电联初步测算,到十二五末,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将超过30%,而水电、核电和风电将成为清洁能源主力军。【详细】

改变GDP目标主导原则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十二五根本任务是调结构,中央将引导地方淡化GDP目标。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以往过度追求GDP增速的做法,在“十二五”期间肯定会出现改变,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体系,将淡化GDP指标。【详细】

 
 
包容性增长或成十二五规划关键词  

以前GDP导向更多向资本、富人倾斜,以后要更多地考虑一般劳工的感受。【详细】

 
吴晓灵:以福祉指数取代GDP导向  

全国人大财经委项目研究团队已经初步构建了指标体系——福祉指数。【详细】

 
迟福林:GDP增长主义须终结  

迟福林说:消费率如果能提高到60%,就标志着消费主导时代到来。【详细】

 
 
 

产业政策转型:拉动七大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领衔

10月18日,中国政府网刊登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详细】

节能减排

发改委官员表示,“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不高于20%,但不低于15%。【详细】

新能源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十二五”规划将更加注重新能源发展。【详细】

战略性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七个产业被列为现阶段的重点发展对象。【详细】

环保投资

环保部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指出,十二五环保投资将逾3万亿,年增15%。【详细】

企业创新激励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没有得到尊重,阻碍着自主创新巨大潜能的释放。【详细】

调高行业门槛

工信部人士透露,预计“十二五”期间预备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将达到2.5亿-3亿吨。【详细】

 
 
温家宝:十二五将推动产业平衡发展  

温家宝说:“在十二五中,我们提出要把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航天航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与此同时要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与生产相关的服务业。”【详细】

 
李毅中:完善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创新  

李毅中表示,要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体系、减轻企业负担,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完善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妥善解决债权债务和职工安置问题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详细】

 
 
 

社会结构转型:十二五的关键之举——社会服务均等化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这是产生当前诸多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因。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认为,“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应当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社会保障为切入点,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来展开。【详细】

就业结构:80后和农民工

“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城镇就业人口供给将达2500万,但有1300万人难以就业。【详细】

消费结构:私人消费过低

从国强转向民富,提高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命题。【详细】

社会阶层:呼吁橄榄型社会

社科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认为,中国阶层分裂源于模化的排斥性体制。【详细】

收入分配结构:还富于民

中国内地收入倍增计划方案已提交国家发改委,有望纳入十二五规划。【详细】

家庭结构:计划生育存与废

2011年将开始 “十二五”规划,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可以一举扭转被动局面。【详细】

城乡结构:不稳定最大根源

调整的重点是,一方面重新高调提出“三农”优先发展,同时要给超级大城市削肿。【详细】

 
 
民众质疑社会结构公平正义  

随着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积累,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明白,政府大不等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猛增,更不等于民众福利的增加。政府财政收支必须被置于国民强大而健全的监督制约下,否则政府掌握的钱再多,也非得益于民。【详细】

 
中国或将陷入拉美化泥潭  

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适时地抓好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如果长期得不到妥善破解,就会出现前些年有些社会学家说的“社会利益格局定型化”、“社会结构断裂”的局面,迈不过进入现代化的大坎,乃至陷入拉美化的泥潭。【详细】

 
 
 

发展战略转型:布局六大战略任务

中央决策层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在这个发展战略主导思想下,权威人士认为,“十二五”规划需要完成未来国家发展的六大战略任务。【详细】

铸就内需主导的发展动力

大力发展工业化,延长工业产业链,以此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国内消费。【详细】

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

下一个五年将是中国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布局更为完善的五年。【详细】

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主体没有得到尊重,阻碍着我国自主创新巨大潜能的释放。【详细】

加强资源环境支撑力

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极为紧迫的重要举措。【详细】

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十二五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的关键期,这应成为公共财政投入的优先方向。【详细】

坚决推进体制改革

十二五期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越来越多,行政管理体制、资源价格及财税体制成为焦点。【详细】

 
 
国务院发文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详细】

 
发改委:资源产出率将成十二五指标  

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指出,要把资源产出率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标,并开展循环经济的统计试点,建立统一制度开展循环经济评价工作。【详细】

 
 

分配模式转型:三大核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说,在目前国内研究收入分配改革的专家和官员看来,收入分配改革早已经不存在绝对分歧,主要是看决策层有没有决心了。宋晓梧所说的让他感到麻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财税改革、社会保障和工资增长,这便是中国目前收入分配改革需要解决的三大核心。 【详细】

核心一:财税改革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提出,个税有关改革目标应该在“十二五”时期实现。【详细】

核心二:社会保障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公开表示,争取“十二五”期末全国发卡8亿张,早日实现“一卡通”。【详细】

核心三:工资增长

人保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十二五期间或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详细】

 

分配模式转型:五大整体指向

在“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承启关键期的2010年,关于缩小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改革的话题成了中国社会的聚焦领域。官方研究机构人士指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整体指向应是“调低、控高、扩中、打非、规灰”。【详细】

指向一:调节低收入

如果年轻人拼命工作拿到的工资收入却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又何谈爱岗敬业。【详细】

指向二:控制过高收入

垄断行业福利水平过高加大收入差距,调节高收入根本在于通过深化改革监管制、破垄断。【详细】

指向三:扩大中等收入

使我国中产阶层日益扩大,对构建橄榄型社会能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详细】

指向四:取缔非法收入

温总理强调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详细】

指向五:杜绝灰色收入

学者袁剑说,灰色收入本质上就是违法收入,建议建立全民信用卡制度。【详细】

 
学界评论
 
王小鲁:政治体制滞后致分配扭曲  

王小鲁:收入分配问题远远不限于工资水平的问题。 【详细】

 
郑功成:扭转收入分配失衡需要十年  

郑功成:用10年来恢复到相对合理、公平的格局,我觉得应该给予高度评价了。 【详细】

 
胡鞍钢:十二五应更关注低收入群体  

胡鞍钢说,更加注重富民、惠民,实现‘民富’和‘国强’的有机统一。 【详细】

 
周天勇:应打破传统思维谈分配  

周天勇的建议是,发展服务业,推进工资集体谈判制度,鼓励创业,对能增加就业的投资降低税负,清理收费,禁止乱罚款。 【详细】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详细】

第二个五年计划

“二五”目标: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增长到40%左右。【详细】

第三个五年计划

“三五”成就:“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详细】

第四个五年计划

“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详细】

第五个五年计划

“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详细】

第六个五年计划

“六五”成就:六五”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详细】

第七个五年计划

“七五”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年均增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年均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年均增长5%。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详细】

第八个五年计划

“八五”成就:经济年均增速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资料显示,八五计划在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进展,外贸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详细】

第九个五年计划

“九五”目标: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详细】

第十个五年计划

“十五”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详细】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即将收官

“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规划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改革开发为经济发展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六大转变竖立为基本政策。【详细】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有待开启

“十二五”定位:如果放宽历史的眼界,“十二五”在中共及中国之历史地位,正好成为新中国第三个三十年的新起点。区别于1949和1979,观察家们将这次全会所形成的历史性篇章,定义为新中国“第三次转型”的滥觞。【详细】

 
凤凰大视野 关注十二五
正在加载中...

五中全会18日闭幕 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

 
 
 
 

学者刘瑜说,越是拒绝改革的国家,比如罗马尼亚,最后转型的方式越惨烈,越是把握时代潮流的国家,比如捷克、匈牙利,转型越是相对平和,中国应该从自己的历史伤疤和他国身上学到足够的经验,面对转型。 【详细】

台湾经济转型的五驾马车

中国经济转型可借鉴日本经验

产业转型向韩国学什么?

台湾经济走过的路,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正处于经济转型中的浙江,能够从台湾学到什么?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园、引进硅谷人才、风险投资及其优惠政策是台湾经济转型的“五驾马车”。这“五驾马车”扭成一股绳,目的就是台湾的经济转型。成立于1973年的工研院是开创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先锋,奠定了台湾半导体发展基础。台湾创业投资业始于1982年,在台湾的经济转型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早期台湾没有引导基金,很多产业无法发展;台湾相关部门拿出92亿元台币,撬动240亿元台币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去。”【详细】
转型之后的日本成功摆脱了“亚洲制造”的模式。在此之前,“日本制造”席卷全球,在此之后,“日本创造”开始引领方向。其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超过70%,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品牌企业。日本创建了今天亚洲贫富系数最低的社会结构和最全面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即便遭遇了“失去的十年”,日本仍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长达32年。所以当日本有媒体提出“转向中国”的概念时,其实我们更应该“转向日本”,在前往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的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体制建立,都面临着与日本极其相似的困境,日本所经历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中的正反经验,在今天仍不失为中国转型的镜鉴 。【详细】

1997年,韩国虽然遭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但韩国政府适时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实现了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大大提升了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韩国经验”如抓主导产业、抓自主创新、抓服务业、重点培育大企业等诸多经验值得借鉴。在经济转型期,政府该起什么作用?韩国经验告诉我们,政府是产业升级的组织力量。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特别是对重点主导产业,韩国通过产业政策、规划、立法、基金、政府采购甚至行政干预等手段,进行引导和扶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进行大企业间的产业互换和合并。【详细】

 

 
经济学界巨擘谈中国转型
 
林毅夫将推动世界银行助中国转型  

中国是转型中的经济体,要往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目前的问题是明显的。未来中国要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发展、环境等问题。作为从发展中国家来的经济学家,我将尽最大努力将发展中国家改革、转型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做比较好的梳理,结合世行的贷款项目对发展中国家有所帮助。 【详细】

 
吴敬琏:十二五应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在制定十一五的时候,经过很热烈的讨论,中共中央指出了中心的一条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执行上有一些地方譬如苏州、无锡、常州,都有相当进展,但是成功范围来看,十一五的执行情况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详细】

相关专题更多

货币战争硝烟又起

聚焦2010夏季达沃斯

凤凰网财经频道出品 | 策划:张仲杰
凤凰网原创,欢迎转载,但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