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改写居住生活——“十二五”住房保障预览(2)

2011年01月10日 10:18光明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公租房 挑大梁

青岛市民陆娟是汽车租赁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今年元旦前夕拿到河马石公共租赁小区的新房钥匙,房间里阳光充沛、装修一新,但租金比商品房的租金低一半。陆娟觉得自己比起苦苦攒钱买房却望房兴叹的人要幸运得多。

“十一五”期间,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夹心层”住房之困却凸显了——“夹心层”指的是部分游离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之外的住房困难群体,主要包括一些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新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

在我国以往的实践中,政府保障性住房有两个层面:一类是安置房。另一类主要是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占比5%左右。其中,经济适用房由于以极低的价格购买,经过一般5年左右的锁定期后可以上市交易,并获得成倍的增值,因而存在较大的寻租空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奇帆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公共租赁住房这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住房保障体系,并涵盖过去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专家指出,在高房价时代,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还有一层重大意义:平衡供求关系,削弱房价上涨的基础。未来,部分“夹心层”群体随着收入增长,将具备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支付能力,其腾退出的公租房将继续满足其他需求者,形成良性循环。

2010年6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出台了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大幕。

到2010年岁末,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终工作会议,无论专家建议,还是中央领导同志讲话,都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指向公共租赁住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今后,公共租赁住房要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要保障形式。要重点建设30-40平方米小户型的公共租赁住房。

由此,2011年已成为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分水岭,此后,公租房将成为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主力军。

“等这批公租房建好了,我也要申请。”在重庆首个开工建设的公租房项目“民心佳园”建设工地,正在检查钢筋绑扎情况的施工员黄祥满脸笑意。今年3月初,“民心佳园”中40万平方米的房屋可入住, 2万户人家将喜迁新居。未来3年,重庆市将建设超过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超过50万个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相关专题:

聚焦中国十二五转型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特别策划:寻找中国人的信仰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wangtao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