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 警惕当前中国股市热潮

2007年09月30日 09:06番禺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股市的开盘,一如往常,风平浪静。

上午11点,人们突然竞相抛盘。11:30,股市狂跌不止,恐慌开始弥漫开来。此后的一小时内,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关于1929——1933这段美国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危机发生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吉尔伯在《美国经济史》中,如此评述大萧条的成因: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黄金时代”的繁荣,建立在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银行提供大量贷款以刺激消费热潮之上。市场资金的扩大,刺激了消费与投资,即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消费者“先花未来钱”的做法潜存着非常大的风险,一个是它刺激抬升了资本投资的规模,另外一个是消费者能否最终付清赊销款。如果不能付清款项,那么投资就不能获得合理补偿,巨大的投资规模就有可能导致经济陷于巨大的危机。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场波及所有资本市场的大萧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乃至当时处于世界贸易体系边缘地带的中国,都深受其害。除了吉尔伯经典的看法之外,也有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源自英国的政治霸权压制之说,即英国以它的“世界霸权”,迫使美元升值,进而导致其经济崩盘。这一说法,因为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萧条而被强化了。无论哪种观点,都指出了结构不健全的经济体制所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金融资本异常活跃的时刻,也是风险日益加剧的时刻。

脆弱经济结构,容易遭受金融攻击,在股市和房市泡沫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的情况下,遭受金融攻击,后果不堪设想。程超泽也通过具体的例证提醒大众,应该在大牛市中具备相应的风险观念,而不是简单地盲目投资。大牛市的背后,极有可能蕴藏着危机。加尔布雷思的《1929大崩盘》是一部极好的反面作品。

没有人愿意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在几天之内彻底蒸发,没有一个企业、利益集团乃至国家愿意蒙受如此的悲剧。但愿,回顾1929年大萧条、日本九十年代的经济衰退,仅仅是杞人忧天的“牛市危言”。(张晓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xinmiao
更多新闻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