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地方融资平台牵信贷政策鼻子
谭浩俊
经过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2009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谓融资运动轰轰烈烈,融资规模越来越大,融资数额再创新高。据媒体报道,截至2009年9月底,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已高达5万多亿元。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过度融资、过度负债,在帮助地方政府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政府建设项目、政府政绩工程的同时,也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多角度的风险。
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金融机构来说,要想保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链”不断裂,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给这些融资平台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资金供应,否则投资风险就会立即显现。这也意味着,银行的信贷规模、投放速度、资金投向等已无法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要求进行调节和控制,金融的调控手段,已在相当程度上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牵着鼻子走。
客观地讲,从经济复苏的要求和通货膨胀的压力来看,目前并未达到需要收紧银根的地步。这一点,从中央的定调可以得到证明。但是,新年伊始又似乎发出了收紧银根的信号,市场对此也是担心颇多。这种矛盾格局的出现,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资金的进一步需求以及保证这些平台“资金链”不断裂所需要的资金不断注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地方政府对银根收紧的担心越强烈,利用融资平台向银行争取资金的力度也就越大,信贷资金也就会更多地流向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信贷放量的可能也就更大。
我不知道有关部门是否对1月份的天量信贷结构进行过认真分析,在新增的1.6万亿信贷中,地方平台融资部分占多大的比重。如果仍然像去年一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获得的信贷资金占比超过新增贷款的50%,那么,不仅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仍在扩大、风险仍在加剧,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也会上升。
我们并不反对在信贷继续无序投放的情况下采取适当控制措施,控制放贷节奏,但是,如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速融资的问题不能有效控制,这些融资平台仍然占用大量的信贷资金,那么,监管部门就只能继续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把该控的控住了,不该控的也控住了,导致实体经济也无法获得信贷的支持,这是十分令人担心的事。
那么,如何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信贷资金的占用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无限融资,各金融机构不允许再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增加规模;第二,在加强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融资控制的同时,为了不影响地方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允许地方政府加大发债规模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逐步取代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这样做,既可以解决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也便于中央对地方负债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第三,建立政府偿债资金,一方面,每年必须在预算内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偿债,安排数量不能低于政府总负债的5%,并根据财政情况和还债需要,逐年增加,直至偿还结束。另一方面,政府融资平台土地交易获得的所有收入,都必须全部纳入偿债基金账户,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不得用于新的项目建设,以减少融资平台的债务,为最终取消政府融资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建立真正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以收定支的财政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和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