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杂谈:中央经济会议的潜台词指向何方
国家统计局公布CPI的数据,有的在意料之中,比如由负转正;有的则在意料之外,比如因果分析。
意料之中的CPI,11月的数字是同比上涨了0.6%,其中农村0.9%,城市则是0.4%,而环比同样是上涨了0.3%。
意料之外的官方分析,认为并不存在通货膨胀,CPI由负转正的原因是食品价格和居住上涨带动。从公布的数字看,11月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3.2%,环比上涨0.5%,而居住价格同比则是下跌1.2%,环比上涨0.8%,显然存在矛盾。
什么是居住价格?在官方的概念中实际上是房租的价格,CPI之所以和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有那么大的出入,很大部分原因就在CPI统计的居住成本是房租而不是房价,也就是说居住价格同比下跌1.2%指的是房租下降而不是房价的下跌,真实的房价则是同比上涨了5.7%,环比上涨了1.2%。换句话讲,水皮认可统计局的结论,但是对其论据则不能苟同。
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统计局已经认识到房价的上升对于CPI的拉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再不以此为统计指标核算CPI,多少有点鸵鸟的意思,不含房价趋势在内的CPI也实在不能成为宏观决策的政策依据。因为谁都知道,CPI持续下降无疑就是通缩,而CPI持续上涨就有可能形成通胀,如果方向都搞不对,中央又该如何决策呢?
此前的水皮杂谈无数次提醒,中国不存在供不应求导致的通胀,因为90%的产能严重过剩,内生性通胀没有基础,但是却有可能产生输入性的结构性通胀。这是因为现在国际原油价格的定价机制决定的,原油期货的炒作将成为输入性通胀的源头。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导致的信贷过度投放虽然不会必然产生通胀,但是却有可能变通为资产价格的暴涨,不是产生股市泡沫就是产生地产泡沫。现在看来,股市泡沫有限,但是地产泡沫已经生成并且还在不断地壮大,上海和北京的房价与国际接轨已经不是预期而是现实。
如果不清楚这一点,那么又怎么能够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5个更加注重”,怎么能够理解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真实内涵,怎么能够理解“稳增长”和“保增长”的区别,怎么理解“严格限制新开工项目”的警示意义呢?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变化,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同样的表述在2009年和2010年的取向可能是不一样的。
“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注重推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加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潜台词是什么?潜台词在于宏观调控政策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必须改革,产业结构也必须调整,这是始于2004年的宏观调控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打乱了这种调整的进行,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虽然在短时间内拉动了GDP,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历史遗留的矛盾。最典型的莫过于房地产业,由于调整的中断,不但挽救了绝大部分房地产商的资金链,而且由于流动性的过剩和通胀的预期引发了投资性需求的报复,房价也创出了历史新高,反过来又激化了原有的矛盾。2009年房地产的销售达6万亿,占到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这么高的比重,又怎么能拉动消费,老百姓又有什么能力去消费,难怪今年的消费增长一直就只能在15%上下徘徊,这种局面不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就无从落实。
政策调整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是信贷总量。由目前的极度宽松回归适度宽松,明年增长将由30%回落控制在18%左右;其次是信贷结构,房地产业不可能拥有今年一般的信贷环境,甚至资本金都有可能由20%恢复到35%;再者是信贷价格,加息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现在很多人都在猜,温总理所说的控制投机需求会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而房产税的修订恐怕又是一个选项。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